永定映象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18-08-08

永 定 映 象

□ 张胜友

那是来自远古洪荒的步履,那是来自黄河文明的神韵。

环山聚气,风水兴焉;垒土成楼,客而家焉。

一方水土,一种信念,在绵延瓜瓞中铸成神圣的客家传奇。

福建永定一一客家祖地,土楼故里。

这不啻为全球客家人共同的盛大节日:2008年(北京时间)7月7日6时30分,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喜讯传回土楼之乡永定时,全县一片欢腾。这是永定的荣耀,也是普天下客家人的荣耀。

永定,地处福建西南一隅,东临漳州,西接梅州,全区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通行闽西客家方言,是著名的客家祖地、革命老区。永定境内河网交错、溪流纵横,有孕育客家文化的汀江、梅江,亦有滋养河洛文化的九龙江水系。隔海相望,这里被冠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福建省八大侨乡之一,为爱国侨领胡文虎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等人的祖籍地。据不完全统计,永定在海外包括世界100多个国家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达50多万, 可以说永定人闯荡世界、走遍天下、名传四海。

土楼堪称永定的文化名片,也是永定奉献给世界的建筑奇观。有学者论述为人类建筑史上的三次革命:一曰石材,以西方哥特式教堂为代表;二曰木材,以北京紫禁城故宫为代表;三曰生土,以客家土楼为代表。据考察,永定境内现有各式客家土楼两万三千余座,其中圆土楼三百六十座。客家土楼肇始于唐代,元末明初蔚然成风,有方形、圆形、八角形、交椅形和椭圆形,并随着客家人的迁徙足迹遍布闽西、赣南、粤东等地区。客家人喜好聚族而居,每座土楼都居住着十几户甚至几十户宗族人家,几十个、上百个房间成环形排列,厅堂、水井、粮仓、澡房、私塾、讲堂等一应俱全,自成体系,既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征,又极富美感、壮观的高层民宅,可谓“一楼一世界,一户一乾坤”。

其中,被誉为“土楼王子”的振成楼,空间配置妙不可言:以一个圆心为起始,层层向外伸展,环环互为相扣,“楼中有楼”为内通廊圆形结构,“楼外有楼”呈苏州园林设计布局,整体造型又依稀可辨古希腊建筑艺术遗风,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升上高空,俯瞰永定葱葱郁郁的大地与绿水,悠远、静谧的山林,廊桥、屋宇、田畴点缀其间,禁不住诗兴大发,赋曰:傍溪涧涓涓森列,依山崖步步登高,闻书声琅琅飘落,有农家怡乐陶陶。

耕读传家,百世流芳。振成楼大门石刻对联开宗名义:“振纲立纪,成德达材”。厅堂两侧楹联颇含哲思:“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这些都是客家人文化心理和家国情怀的权威诠释。地灵必人杰,人文竞荟萃。于是乎,以张鼎丞、卢嘉锡、胡文虎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人物走出土楼,享誉海内外。

永定客家文化以土楼为标帜,以民俗为主题,以生态为底色。湖坑的“作大福”、陈东的“四月八”、高陂的“迎春牛”、坎市的“打新婚”、抚市的“走古事”等等许多各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异彩纷呈,引人入胜。

史书记载:“永定烤烟独著于天下,本省及各省虽有烤烟,制成烟丝,色味皆不能及”。至公元16世纪以后,永定条丝烟被列为朝廷贡品,赐名为“烟魁”,是著名的“烤烟之乡”。

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烟波浩淼,奇峰夹岸,被称为北回归线上沙漠绿州里的翡翠。优美的湖光山色,雄浑的客家土楼,“东楼西湖”交相辉映,永定当之无愧地登上“中国旅游百强县”和“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区)”榜单。

永定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苏区21个组成县之一,红色文化独树一帜。这里曾是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福建第一支红军部队的创立地,震撼八闽的“永定暴动”、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还有被誉为“苏维埃血脉”的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使永定赢得了“红旗不倒”的美誉。

文脉承孔孟,根基发舜尧。

奋力追逐“中国梦”的新长征步伐,永定成为活力涌动的美丽新城。2015年2月9日,永定正式撤县设区挂牌,开启了永定发展历史新纪元。“工业强区、文旅新区、生态立区、农业稳区”战略掀起新热朝,一个创业创新秀美厚德的新永定正在崛起!

【阅读延伸】

2013年12月8日,张胜友在永定一中建校一百周年庆典大会上致辞。刘永良 摄(资料照片)

张胜友,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人。中共党员。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68年回乡,1977年考取复旦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历任《光明日报》记者、主任记者、记者部主任助理、作品版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作家出版社常务副社长、社长、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6年8月,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