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幸福的耕楼者

来源:福建日报 | 作者: | 时间:2019-07-23

幸福的耕楼者

□廖文茂

阿耕自豪地说,改革开放前,他耕田。改革开放后,他耕楼。阿耕的所谓耕楼,说的是耕耘振成楼,即对振成楼进行精耕细作,把振成楼的家训家风、楹联警句进行梳理。

我常去振成楼,跟楼主阿耕很熟。我喜欢坐在阿耕的那卦院落里喝茶。我常想:这些年,是土楼成就了阿耕,还是阿耕成就了土楼?

阿耕姓林,名日耕,大家叫他阿耕。振成楼的院落不大,分成八卦,每一卦都呈现着一种独特的扇形的面。这是圆形土楼的院落特征。初夏的骄阳,有点灼热炙手了,但在阿耕那卦院落里,却阴凉如春。

阿耕的脸上,永远都是春天般的灿烂,不论他做讲解的时候,还是他在闲谈的时候。阿耕是土楼旅游的受益者,大家知道,我也知道。近三十年来,阿耕出了名,阿耕发了家,阿耕还赚了钱……不仅仅如此,2013年阿耕当选为福建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2018年阿耕再次当选为福建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阿耕参政议政,阿耕政治地位高。阿耕生逢其时,实至名归。阿耕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开发运用。

阿耕对我说,两年前,他又被省旅发委评选为“金牌讲解员”。阿耕一脸灿烂,笑容满面。阿耕的嘴巴,大家都知道,很能说。他语速快,像连珠炮,是因为迫不及待;他口水四溅,有碍观瞻,是因为激情洋溢。他自圆其说,是因为天赋口才。他自由发挥,是因为太熟悉。振成楼就是他的祖居呀,讲解词就是他家祖祖辈辈的生活呀。他无须死记硬背,他无须杜撰,顺手拈来,水到渠成。大凡有重要人物来参观振成楼,都请阿耕作陪讲解。他那土得不能再土的乡土普通话,居然很受欢迎。为此,阿耕天天滔滔不绝,不断重复着也不断更新着讲解词,力求“时讲时新,与时俱进”。其实,阿耕读书不多。

阿耕的这卦院落,被他打理得很雅致。因点缀了几盆盆景,格调就显得与众不同了。一棵山杜鹃,老藤虬曲。一棵红豆杉,亭亭如盖。一棵树葡萄,葡萄粒粒。一棵五色茶花,花香四溢。还有一棵美丽针葵,树身呈弧形状,海碗一般大小,很别致,尤其是其裸露出来的根须,特别打眼,像耄耋老翁的胡须。五棵盆景,棵棵大缸栽养,土厚肥足,枝繁叶茂。与院落四周青砖砌的墙,溪石嵌的地,石条铺的廊,都很搭配。庭院深深,幽芳阵阵。古色古香,主客共享。阿耕说,这院落,有阳光,但又不太强,很适合养花养草,种养盆景。

阿耕1951年生,曾留学日本的父亲给他取名“日耕”。意思是说,日日耕田,自食其力。他的前半生,苦活累活都干,还是填不饱肚子,穿不暖身子。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会碰上改革开放的好时光。群众百姓,丰衣足食,有闲钱有闲情旅游休闲。于是,土楼旅游,应运而生。

下午五点钟后,游客虽然少了很多,但不能说就没有了游客。只见三五个游客,走进了阿耕的客厅,在翻阅有关土楼书籍。阿耕跟我点点头,走进了他的客厅,招呼那些游客。我也跟着进去,看看游客喜欢哪些旅游商品。一个游客,要了一本《阿耕与土楼》。这是阿耕自己编写的一本书,收录了他与游客的人和事。有领导人,有电视节目主持人,有建筑专家。阿耕看我喜欢,就说送一本给我。我回到院落继续喝茶,一边翻阅阿耕的大作。

阿耕的书,很多是有关振成楼的楼文化。阿耕把它梳理成书,目的是为了传承与弘扬。我问阿耕,这么一座楼,最核心的,最经典的,有哪些?阿耕说,最核心的是振成楼的大门联。最经典的是黎元洪的题褒。大门联语“振纲立纪,成德达材”。这是振成楼的家训,用联语的形式,勒刻在石门柱的两侧,起到最好的劝勉作用。黎元洪的题褒,即“里党观型”,旨意扬善。振成楼的祖辈,因商致富,乐善好施。修路、架桥、建凉亭、办学堂,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阿耕说,他这一辈子,感到最最幸福的事,不仅仅是跟大领导大明星大名人握过手,而是他被中共龙岩市永定区纪委聘请为“土楼清风”客家廉洁文化讲师团宣讲员。阿耕说,他就是一个农民,没读过什么书,组织上那么看重他,他为此感到“很幸福很幸福很幸福”。阿耕接连说了三个“很幸福”。看来,他真是一个很幸福很幸福的人。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中国农民传统上的耕作模式。但是,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农民的生产模式与生活方式,也跟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阿耕和他的家人,阿耕和他的洪坑村,就是这个变化的典型的折射点。作为省级的“金牌讲解员”,阿耕最擅长的是“看人请客,看菜吃饭”。即根据不同的游客,选择不同的讲解内容。

阿耕是一个幸福的耕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