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多彩永定旅游带动乡村振兴

来源:人民政协报 | 作者: | 时间:2024-01-12

多彩永定旅游带动乡村振兴

人民政协报记者 刘圆圆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12日   第 09 版)

卢刚 摄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是著名的土楼之乡,2008年,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藏在山林中的土楼渐渐被世人熟知;永定又是红色沃土,土地革命时期一条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被誉为“中华苏维埃的血脉”……近日,“点亮灵山秀水 共享美好生活”2023文化和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采风团走进永定,感受乡村振兴为永定带来的生动画卷。

土楼“金字招牌”更加夺目

古朴的村落,洁净的环境,葱郁的山林,清澈的溪流……走进永定洪坑土楼群,静谧和谐的景象令人赏心悦目。

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永定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等23座世界遗产本体楼名列其中,但其实永定的土楼数以万计。23000多座土楼,最古老的已有1200多年历史,永定土楼丰厚的“家底”吸引着游客纷沓而来。

客家人因为是外来族群,自然要凝聚宗族力量,聚族而居。加上当时常有流寇骚扰,因而客家先祖因地制宜,建造了这种坚固且防御性强的建筑。土楼以木构梁柱为框架,用当地的夯土材料围合而成,以圆形、方形居多。中国人讲究内敛之势,喜欢围合之物,这种思想竟然也在这些建筑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采风之际,正赶上寒流来袭。外面冻得瑟瑟发抖,走进土楼却即刻暖和不少。导游讲解说,“土楼的妙处不仅在于自保能力强,还具有冬暖夏凉、防震、防火等多种功能。3-4层的巨大空间可以容纳几百人到千人不等,内部可以储藏粮食、开水井,通风采光也很好。可以说是大门一关,世界与我无关。”

土楼作为世界瞩目的建筑艺术与文化遗存,在传承守护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运用,走出一条世界遗产保护带动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反哺遗产保护的路子。

近年来,永定通过实施“旅游+”战略,开展“文化进土楼”工程,按照“一楼一景致、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主题”的理念,改建了建筑文化展示馆、客家家训馆、民间绝艺馆等多处非遗保护传承场所,持续开展非遗旅游活动。绵延于山间各村落的永定土楼景区,如今已形成集乡村旅游观光、传统文化体验、非遗技艺研学等于一体的文旅产业集群,带动乡村发展、百姓增收。

永定湖坑镇洪坑村是福建的省级“金牌旅游村”。村子被山林梯田所环绕,树木青翠,溪流潺潺,现有保存完好的土楼30多座,包括有着“土楼王子”之称的振成楼。

“申遗成功,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振成楼楼主林日耕的笑容如春天般灿烂。从1991年受聘为土楼讲解员起,林日耕的职业生涯已走过30多个年头。在此出生、长大的他,日复一日向人们讲述自己的家园,这成了他最幸福的事。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年轻人纷纷回乡开饭店、开店铺、卖土特产等,生活好起来了。

“现在山山水水、老房子和土特产等都能‘生钱’,来旅游的、摄影的、体验老手艺的,每个季节都有。”洪坑村村民、土楼景区导游林秀娟说,村民多半在景区务工或做小生意。节假日,农产品销售、民宿和农家乐都很火爆。她父母靠自销土特产,一年增收两三万元。

据测算,预计2023年永定文旅产值达150.1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955.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9.3亿元。

以数字之能让乡村更惊艳

“我以前来过永定,再来感觉变化好大!土楼还是那座土楼,但流光溢彩的夜景让整个景区都更吸引人了。”来土楼游玩的广州游客许女士看到土楼的变化,赞叹不已。

近年来,永定着力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以振成楼、环兴楼和洪坑村水系、步道等空间为载体,推出了全息戏台、裸眼3D光影秀等沉浸式夜游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赏。

在日益强调传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当下,“数字IP+地方文旅品牌”的合作模式给乡村经济振兴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沉浸式电竞文旅项目“天涯明月刀”是文旅部对口支援永定引入的第一个沉浸式电竞文旅项目。该项目以腾讯互娱公司的“天涯明月刀”游戏IP为主题,以永定湖坑土楼景区环兴楼为依托,进行数字化文创内容创作,结合客家文化和土楼建筑特色,加入电竞元素,布局沉浸式互动演出等业态,将游客和电竞玩家从线上带入线下,实现“土楼+电竞赛事+沉浸式体验+度假民宿”多元化文旅新体验。

走进改造后的环兴楼,处处透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天衣别院、沉浸式剧场、华裳旅拍、天龙赌坊、天涯钱庄、近水茶轩、华服国风主题民宿、天刀电竞主题酒店等多元业态项目,从设计风格、剧本剧情、艺术表演等方面融入电竞、国风元素,让年轻人的体验感、参与感都更强,也为土楼旅游的游客提供了新的旅游方式,拓展旅游产品的新领域,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

“虚拟现实、裸眼3D、全息投影、夜光森林……没想到古拙的客家土楼还能成为这样的‘网红打卡地’。”集美大学陈同学和舍友结伴到永定旅游,对沉浸式文旅项目赞不绝口,“新奇有趣、耐看耐玩。这种沉浸式体验旅游项目,将客家文化与旅游融为一体,既使土楼得到更好保护,也让我们的传统文化通过轻松娱乐的方式得以传承,并赋予新的内涵。”

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不再沉寂

永定除了绿色的底色、黄色的建筑,还有红色的血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一条秘密交通线,持续承担着党中央从上海向中央苏区传递信息、输送物资经费、护送干部的重要任务,这就是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在永定的金砂红色小镇,不少游客携家带友,追忆那段用双脚与血汗连接起的“中华苏维埃血脉”史。

在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的墙上,展示着部分交通员的姓名、照片与生平。其中有不少人生卒年不详,照片只能据后人回忆的画像代替,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是假名。“能看到姓名与生平的已是少数,不少单线联系的交通员至死,家人都不知道他从事什么工作,成了真正的无名英雄。”纪念馆解说员讲道。

这条长约3000公里的交通线,当时自上海出发,途经香港,广东汕头、大埔,闽西永定、上杭、长汀,抵达江西瑞金苏区。为确保整条交通线的畅通和安全,交通站明确规定交通员一日走40—70华里(相当于20—35公里),机要文件要昼夜兼程100里(相当于50公里),保证文件命令准时到达。

据不完全统计,1930年到1934年主力红军长征前,由上海经中央红色交通线进入中央苏区的领导干部和电讯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共有200多人,还有数量可观的苏区紧缺布匹、食盐、药品、纸张、电讯器材、印刷器材、军械器材等物资与大量中央和地方的文件、情报资料。

为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2019年10月,永定投资近5.14亿元开工建设中央红色交通线及金砂红色小镇。依托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推动中央红色交通线教育基地、红色研学以及休闲农庄等内容建设,打造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这几年,我们不断引进一些新的业态项目,让红色文化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丰富结构内容,让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共融互促,吸引游客前来。”金砂小镇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集红土地风景观光、田园休闲、民俗和农耕文化体验、民宿和农家乐以及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等多业态内容和形态的综合景区已初具雏形,每年吸引超过50万游客前来研学观光。历史烟尘远去,革命精神在永定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