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下意识去了解卢嘉锡的侄女卢绍芳,是因为在《永定文史资料》拜读了她的作品。这篇题为《寻根——从永定燕诒楼到留种园卢氏》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卢嘉锡宗族播迁及世系情况。 卢嘉锡宗族真是才人辈出。这不由得激起我对这个宗族浓厚的研究兴趣。我得知卢绍芳女士已75岁高龄,退休前是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为进一步了解这个显赫宗族,我特意去了一趟卢嘉锡的祖籍地——永定区陈东乡蕉坑村燕诒楼。这是一座3层的方形土楼,背靠树木葱茏的山体,门前是一弯曲折回转的溪流。由于岁月流逝,天灾侵蚀,燕诒楼楼体严重破损,楼内已无人居住。住在隔壁秀华楼的卢廷俊先生告诉我,卢嘉锡二十三世,他是卢老二十四世的宗亲,燕诒楼是他们十七世先祖卢元进为他的四个儿子建造的,距今约有250年历史。该楼楼名取意于《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诒厥孙谋,以燕翼子”这一诗句,意思是“传子孙好谋略,安定庇护子孙”。燕诒楼果如先祖所愿,后裔经数代繁衍,如今已有宗亲300多人。 卢廷俊先生还特意拿出了家族珍藏的两块牌匾,上书“明经进士卢”“儒学正堂卢”。他自豪地说,卢嘉锡的曾祖父是同治二年岁贡生,他自幼聪颖好学,博通书礼,早期在台开办私塾,灯号“留种园”,开启留种园卢氏为书香门第。这两块牌匾就是他早年回永定寻根谒祖刻制的。 “四月八”是陈东乡最隆重的民俗节庆,相传东晋时权奸当道,有一卢姓忠臣挺身而出,联合另外三位大臣一起弹劾奸臣,不想“打蛇不成反被蛇咬”,四位大臣大祸临头,其中三家惨遭灭门之祸,唯有姓卢的忠臣得到谢安的力保得以生还,最后流落到陈东,由此奉谢安为神,每年在谢安生日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故此,“四月八”又称感恩节。 从蕉坑村回来两个月,也就是今年“四月八”前几天,我突然接到卢廷俊先生的电话,说是卢嘉锡的侄女卢绍芳“四月八”要回来,如果有时间,想邀我和土楼研究专家胡大新参加他们宗亲的座谈会。 5月25日上午,我们如约来到蕉坑村时,大姐正坐在秀华楼门口等候。 大姐告诉我们,他们宗亲一行13人,这次从福州、厦门、漳州、青岛等地回来,除了参加感恩节,更重要的是筹备祖居燕诒楼的修缮事宜。 “虽然我们不在燕诒楼出生,也不会讲客家话,但我们的根在这里。我的叔父卢嘉锡,‘嘉锡’即‘嘉天之锡’,是《诗经》中的句子,意思是感谢上天的赏赐。叔父天资聪颖,父母断定他是可造之才,因而给他取了这个名字。2007年12月30日,我曾随90岁高龄的叔父卢万金回来过,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时刻牵动着我思念先祖和故土的情丝。”说到动情处,大姐眼睛湿润了。 “今天恰好是这里的感恩节,今年是我叔父卢嘉锡百年诞辰。客家人素有慎终追远、敬祖穆宗的传统,我虽然身在异邦,但很清楚地知道先祖的胞衣窟在这里。我的十九世先祖卢利忠1797年离家往漳州、转泉州、复往台湾台南开基,二十世卢振基1895年携家内渡厦门。叔父卢嘉锡和我都是厦门出生的。我们计划对祖居燕诒楼进行修缮,大家热情很高,短短几天就筹集了50多万元。下一步要继续发动宗亲们出资出力,同时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条件成熟时筹建卢嘉锡纪念园,举办相关陈列展览。” 中午一点多,大姐依依不舍地和大家握手告别。 题图为卢嘉锡曾祖父卢振基寻根时刻制的牌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