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岽上杜鹃红

来源:闽西日报 | 作者: | 时间:2020-06-15


天子岽上杜鹃红


天子岽杜鹃红

□刘永良 文/图

又是杜鹃花绽放的时节,金丰大山里的天子岽满山遍谷有杜鹃花绚丽的身影。杜鹃花品性坚韧,无论土质肥瘦,还是岩缝石窠,只要根所能及,花就依然艳美;无论料峭春寒,还是淫雨霏霏,只要嗅到春的气息,花便毫不畏惧傲然开放。

天子岽位于永定区岐岭乡竹联村,山峰形态奇异,层峦叠嶂,美不胜收。这天,我们沿着绿树环绕的小山路,伴随春风的款款深情,走进天子岽,一步一步身临在杜鹃花海中。在万绿丛中,野生杜鹃花以绚丽的生命姿态展示着天子岽的一抹绝美,山间一片红色,都成红霞了,片片春红,抢走了绿意。果然,不负杜鹃花又名“映山红”的别称!

置身似燃烧的烈火、似飘扬的旌旗的杜鹃花丛,看到杜鹃花那涌上枝头竞相开放的精气神,让我不由得想起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映山红》。那深沉悠远的旋律仿佛在耳边响起。

啊,天子岽的杜鹃花同《闪闪的红星》中的映山红一样,是先烈的碧血染红的,是不朽的英雄之花。站立在天子岽的顶段,我驻足岐岭、陈东、湖雷等3个乡镇的分界线碑石,俯视山下的湖雷镇,遥望永定城区。脑海中,蓦然浮现共产党员集聚在湖雷镇万源楼成立“中共永定支部”的壮观画面,仿佛看到了当年永定暴动的红旗漫天飘扬,想起了毛主席在创建中央苏区的艰难岁月里临危不惧的豪迈……

那是1926年初夏,也是杜鹃花开的时节。刚刚成为共产党员不久的阮山、林心尧等人根据中共厦门总干事会和中共汕头特委的指示,胸怀满腔热血,从厦门秘密返回家乡永定,在湖雷镇上南村“万源楼”,成立了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闽西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国共产党永定支部委员会,阮山当选为首任支部书记。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万源楼”这座客家土楼像一盏明灯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永定儿女为革命和解放事业,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使永定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那是1928年6月,还是杜鹃花开的季节。永定爆发了福建省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农民武装暴动——“永定暴动”,建立了全省第一支红军队伍、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和第一块红色区域;创造了后来受到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并且在中央苏区全面推广的“溪南分田经验”,为红四军入闽、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永定先后成为闽西苏区中心、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活动中心和闽粤赣边武装斗争主要基地。我想,当年坚持在大山中与敌人周旋的红军游击队和鱼水不分家的人民群众,正是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一株株红杜鹃。

那是1929年8月,在高海拔地区生长的杜鹃,这个时候才开花。这年,毛泽东在贺子珍的陪同下,秘密来到了永定金丰大山深处的牛牯扑养病。9月17日,国民党民团发觉了毛泽东的行踪,纠集数千兵力“围剿”牛牯扑,当地村民陈添裕情急之下背起毛泽东,倒穿草鞋,狂奔十余里山路,终于使毛泽东安全脱险。在此过程中,毛泽东曾经躲藏在天子岽“龙华山寺”附近的一个山洞。当时,赤卫队员发现山洞可以躲藏,准备掩护毛泽东进洞,那洞口正有一只蜘蛛在穿梭织网。陈添裕正要抹去蛛丝网时,毛泽东却压住陈添裕的手说:“别碰,它是我们的‘救护神’。”陈添裕顿时恍然大悟,先让毛泽东小心翼翼地从蛛丝网下钻了进去,陈添裕也弯着腰,侧着身子跟着毛泽东进洞,洞口的蜘蛛网丝毫没有碰坏。一群团丁追到了山洞前,一个团丁往洞里钻,被蜘蛛网网得满头满脸,狼狈地退了出来,民团头子看着挂满蜘蛛网的山洞,认为洞里没人。但民团不甘心,怀疑毛泽东会不会躲在“龙华山寺”的某个角落,便一把火把寺庙烧了……

血溅永定埋忠骨,英雄豪气耀千秋。天子岽上那年年岁岁永开不败的杜鹃花,不正是含笑九泉的英烈们的忠魂在春天里翩翩起舞吗?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岁月里,永定有7000多人参加过红军游击队,其中2000多人参加红军长征、600多人参加新四军北上抗日,在册革命烈士4693人,革命基点村266个,涌现出张鼎丞等70多位国家和省(部、军)级领导人、15位共和国开国将军,为新中国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赢得了“红旗不倒之乡”的赞誉,在永定这块红土地上竖起永远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