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喝酒 □ 苏冠生 前几天,听一位文友阐述喝酒的道理,颇具哲理。 这位文友说,从喝酒可以看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的热情,还有这个人的品位。喝酒不一定要高端豪华的酒店,不一定要珍馐美馔、大鱼大肉,也不一定要一大堆的人在一起乱哄哄地嗨。周末,工作之余、生活闲暇,可以邀请几个情投意合的朋友,找一个优雅清静的地方,弄一个肉脯干、一盘小鱼干、一盘毛豆或炒花生、一盘奶酪或芝士,再配上一些坚果和水果。 小菜以及水果备好以后,你可惬意地打开一瓶白酒或者红酒,不必苛求这瓶酒要多么贵重、多么高档,重要的是觉得称心如意、符合自己的口味就行,还有关键的是在乎自己的心情。每个人座位前面的玻璃杯倒上小半杯白酒或红酒,然后端在手中,慢慢地不停地摇荡,让空气中的氧气,随着时间的流逝,与酒充分接触。 此时,你的目光凝视着杯中晃动的酒花,浮想联翩,随着与挚友之间言语的交流,让心情慢慢地变好。然后端起酒杯,放在嘴唇边,轻轻地呷一小口,含在嘴里,顿时,一股浓烈的酒味充盈着你的口腔之中,随着舌头缓缓地搅动,那醉人心魂的酒香在你的唇齿之间微微荡漾,历久弥香。 小半杯酒下肚,朋友们开始评论起酒的味道,有人说喝出了草莓味,有人说喝出了柠檬味,有人说喝出了牛奶味……不懂得喝酒的人,你问他酒是什么味道,他懵懵懂懂地回答说:“不知道!”的确悲哀,一种用上好的粮食酿造出来的美味,他竟然不懂得品尝,甚至恹恹欲睡、语无伦次,更有甚者,竟然把好酒都吐在马桶里冲走了,确实是莫大的浪费。 那位文友说,喝酒,真正热爱生活和懂得享受的人叫“品酒”,是闲余时光与挚友一起,敞开心扉的心灵碰撞和情感沟通,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高尚的追求。而有的人觉得要大杯、大碗、大口地喝,才叫喝酒,而且酒兴上来,豪气冲天,仿佛整个世界也不过是手中的一杯酒。还有人喝酒喜欢叫嚣“酒逢知己千杯少”,自己拼命喝,而周围一大帮人在等着看出洋相,其实,千万不要轻视酒桌上的虚情假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小心驶得万年船。 曾几何时,因无节制地喝酒误事的例子屡见不鲜,值得警醒。有的人,就喜欢所谓那种“觥筹交错”的感觉和气氛,三杯下肚,就开始冲动,拍着胸脯“豪言壮语”,其实都是胡言乱语、乱放厥词,酒醒以后却忘得一干二净,不知道自己到底讲了什么、做了什么;有的人,喝醉了,不省人事,手舞足蹈、引吭高歌,有的呼天抢地、又哭又闹,打人骂人,丑态百出;更有甚者,喝得烂醉,却忘乎所以,酒后乱性、酒驾醉驾,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直至酿成大祸才如梦初醒,追悔莫及。 酒文化在中国是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喝酒伤肝是不容置疑的。因此,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饮酒必须掌握一定的尺度,控制好一定的量,少量喝一点,或者以茶代酒,如此一来,既利于朋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彼此间的感情,又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不至于因贪杯而误事。“喝酒有风险,交友须谨慎”,必须遵纪守法、遵规守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