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讯(熊川)龙岩市永定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近年来,永定区大力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红绿融合发展,打造“东楼西湖北线”的全域旅游格局,带动老区人民增收致富,让革命老区焕发新容颜。 初夏的永定区湖坑镇南江村林木郁郁葱葱,溪水淙淙,圆形、方形、八角形、月牙形等形态各异的土楼错落有致,古老的土楼、整洁靓丽的村中小道,清澈的溪水构成了一幅幅夏日的美景,谈起南江村的过去,村民江胜芳记忆犹新。“从前这就是臭水沟,垃圾遍布河道,一到夏天臭气熏天,村里一条水泥路都没有,大家都不愿意留在村里,都往外面跑。”南江村村民江胜芳如是说。 2008年以来,依托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这块金字招牌的辐射带动,南江村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村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停车场、读旅民宿、小火车、环村游步道等项目的实施,让传统韵味浓郁的村庄透出明亮的现代气息,成了网红打卡地,当地村民依托旅游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今年五一小长假,我们整个南溪土楼沟景区每天的游客量大概1500人左右,哪怕雨天游客也络绎不绝。”福建土楼沟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笑桃告诉笔者。“我现在养了300多箱的蜜蜂,每年产蜂蜜大概7000斤,一年收入20万左右,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甜蜜。”南江村村民江庚兴高兴地说。 如今的南江村拥有了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宜居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国家级金字招牌。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不改变原有行政划分和自治主体的情况下,以地缘、人缘、产业为连接点,通过党建联盟带动周边村共同发展。“如今南江村发展了,与周边五个村进行跨村联建,通过项目捆绑、产业链连片开发等方式,实施了13个旅游项目,旅游景点串点成线,形成了协同发展的效应。”湖坑镇南溪片区党总支书记、南江村党支部书记江道明表示。 在做好绿色生态文章的同时,永定区还注重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永定区金砂镇是著名革命老区,素有“红旗不倒之乡”的美誉。然而,过去的金砂乡因为没有产业支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2016年被列为贫困乡。“当时金砂是永定相对贫困落后的乡镇,没有产业,百姓都靠传统农业赚点微薄的收入,为了谋生,集镇及周边4000多人,有3000多人都外出务工了。”金砂镇西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传甲告诉笔者。 2019年10月,省重点项目、龙岩市2019年十大文旅康养项目中央红色交通线暨金砂红色小镇正式开工建设,共投入1.6亿元建设了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区、田园风光区、红色商业美食区、红色研学区等,如今,青砖、白墙、黑瓦统一整洁的立面,让集镇颜值大幅提升,在赓续红色血脉中,小镇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红色资源活了,老百姓的日子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办民宿、开农家乐、卖土特产、当旅游向导,据初步统计,目前小镇上的民宿、农家乐、土特产店等各类商店达到48家,其中仅奶茶店就有6家。“我夫妻俩原来在厦门打工,金砂小镇建好以后,我们夫妻两个都回来开饭店,现在1年纯收入20多万元,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金砂西田村村民张志彬说道。“自2021年4月份红色小镇基本建成以来,我们的游客量与日俱增,去年以来累计接待研学、旅游人数超过了15万人次,最多的时候,一天游客人数达到2000人次。”金砂镇镇长胡立峰告诉笔者。 通过做好“绿色”和“红色”文章,永定乡村旅游呈现出新兴业态日益丰富、带动作用逐步增强等特点,涌现出具客家特色的旅游名镇、红色小镇、农旅体验型特色小镇、生态休闲型特色小镇。全区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人数达2.6万人,间接参与的人数达10万余人,2021年,全区全年接待游客7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75亿元,分别比增17.7%和2.2%,真正实现了旅游富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