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萌娃“幼升小” 专家支招解烦恼![]() □ 曾志明 沈红蕾 文/图 时下,不少家长担心孩子离开幼儿园,升入小学一年级,开始阶段会不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从而输在起跑线。对孩子和家长来说,“幼升小”的转变是一道坎,家长的担忧是很正常的。那么,家长该如何做好科学规划,帮助孩子顺利实现幼小过渡,在未来成长道路上走得更好?5月5日,笔者采访了我市多位省、市级幼小衔接试点校(园)的资深教育专家,为家长支招。 知名幼儿园园长建议—— 福建省骨干园长、龙岩市名校(园)长、永定区实验幼儿园园长卢建琴,从幼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方面建议家长可以这样做: 参与亲子陪伴,提高积极情绪 家长通过陪伴引导孩子做好积极情绪的入学前心理准备,如:亲子共读活动中,和孩子分享阅读记录,感受自己的发现与收获,家长也可以通过阅读中的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引导孩子获得积极阅读的情绪体验;开展亲子体育游戏,有助于增强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让孩子在轻松的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体质并学会调节情绪。 鼓励自我服务,乐意参与劳动 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能增强孩子独立性和自信心。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到其力所能及的劳动服务中,如,让孩子学习清洗瓜果蔬菜等;家长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制订居家劳动计划。 此外,卢园长提醒,家长要教导孩子遇到困难和不开心的事情不乱发脾气,别迁怒他人;保持作息规律,坚持早睡早起、睡眠充足;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不拖沓;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遇到危险会求助。 龙岩市名师、漳平市菁东幼儿园园长黄晓娟认为,幼小衔接的关键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良好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家长要做好孩子入学前的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工作。 学会交往合作,强化任务意识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的目标,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遇到困难互帮互助,发生冲突时尝试协商解决;说话算数,做诚实的人;大班下学期,家长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与入学准备相关的任务。 做事有计划性,乐于动手动脑 好奇心是终身学习的原动力,家长要呵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支持孩子的探究欲;培养孩子专注力、坚持性、计划性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会坚持做完一件事,遇到困难不放弃,乐于独立思考并敢于表达,做事有一定的计划性;在平时的散步、逛街时,家长可以通过认识居住环境周围的路牌、广告牌等培养孩子对文字及阅读的兴趣;充分利用平时生活的各种活动,培养孩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名小学教育专家建议—— 对于六七岁的孩子踏入小学大门,无疑是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境地。新罗区十佳班主任、龙岩莲东小学教师俞淑媚说,要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一年级生活,家长首先要做好孩子的身心适应和生活适应工作。 快乐入学体验,积极正向引导 家长可以开个家庭会,隆重地祝贺孩子“你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给孩子讲“我在小学一年级的故事…”让孩子喜欢上一年级;陪孩子读相应的入学绘本,了解作为“小主人”的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积极正向引导。 养成规律生活,增强自理能力 在作息时间上,家长要合理安排,与学校的作息制度尽量保持一致;不建议孩子玩手机,非必要尽量不要给孩子买电话手表;增强自理能力,学会穿脱衣服、系鞋带、独立吃饭、整理书包等;养成爱护和归类整理书包、课本、文具的好习惯。 福建省优秀班主任、龙岩市名师、龙岩市溪南小学副校长林雯建议,家长要做好幼儿的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工作。 感受集体生活,遵守各种规则 孩子进入小学前,家长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描述让孩子认同和喜爱所在的班级、老师;鼓励孩子学会主动和老师交流,学会在班级结交伙伴;入学后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强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引导孩子认识各种规则并遵守,让孩子初步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做了错事愿意承认和改正;激发和培养孩子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专注做事 孩子进入小学后,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家长应创设各种场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让孩子爱上学习;培养孩子提出问题、不断追问、持续深入探究的习惯;提供可操作的材料,如:拼图等,培养孩子做事专注的能力;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积累数学经验,如:去超市体验购物、简单生活计算等,帮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积累运用不同策略解决加减运算问题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