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日报】永定龙潭镇:因蝴蝶兰而“蝶变”

来源:永定新闻网 | 作者: | 时间:2023-06-19

永定龙潭镇:因蝴蝶兰而“蝶变”

工人在包装蝴蝶兰鲜切花销往各地。

技术人员在精心培育蝴蝶兰。

■  张耀清 饶建平 文/图

6月12日,笔者在永定区龙潭镇万花园林蝴蝶兰大棚看到,基地工作人员都十分忙碌,有的在精心管护蝴蝶兰,有的在修剪、分枝、装袋,一车车打包好的蝴蝶兰被发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龙潭镇把蝴蝶兰作为矿区转型发展的富民产业、美丽产业和绿色产业,致力打造建设全国闻名的蝴蝶兰文化旅游小镇,推动矿区乡镇绿色转型,实现由“矿区”到“园区”再到“景区”的美丽蝶变。

党建引领,“链”上开花红似火

龙潭因矿而兴。煤矿开采让龙潭镇在上世纪90年代一跃成为龙岩市为数不多的财税收入过亿元的乡镇之一。最高峰的时候,镇内有500多个大大小小的煤硐,全镇近一半人口从事煤矿相关产业。大规模的煤矿开采,富了腰包,却严重破坏了环境。面对这一矿区转型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龙潭镇党委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逐步关闭小煤矿、小煤窑后,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污染企业一概不引进,同时大力推进产业转型。2016年,龙潭镇枫林村作为矿山治理重点区域,在保护生态、转型发展过程中,引进了以种植蝴蝶兰为主的现代农业企业万花园林。经过几年的发展,万花园林的智能温室面积已达3.5万平方米,是我省第一家蝴蝶兰鲜切花出口企业,还成为全省蝴蝶兰行业标准制定主要成员单位之一。

龙潭镇种植蝴蝶兰源自矿山修复转型,蝴蝶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又源自党建引领。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龙潭镇从一开始就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促进党建联盟“同频共振”的做法,创新“党建引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典型示范、龙头带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在蝴蝶兰产业核心区组建“蝴蝶花开党旗红”联合党总支,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产业链条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跨村联建和村企共建就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走出一条党组织全链条服务之路。创新打造全国第一个集党建引领、研学科普、教育培训、直播带货、文旅融合等为一体的“蝴蝶花开党旗红”综合展示中心,成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产业互促互融的阵地。在大力发展蝴蝶兰产业过程中,通过跨村联建、村企联盟,以“党建链”引领“产业链”激发“民生链”,让蝴蝶兰真正成为龙潭人民群众的“福”蝶兰、“富”蝶兰、幸福花。日前,“蝴蝶花开党旗红”综合展示中心还首次迎来省外的党校主体班,他们是从宁夏回族自治区远道而来的学员,他们对该镇依托蝴蝶兰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实现矿区“蝶变”的做法十分赞叹。

产业带动,百花齐放满园春

党建强,人心聚,产业兴。枫林村的成功转型,进一步坚定了龙潭镇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龙潭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龙岩市委提出的“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要求,提出“全镇即园区”的理念,以枫林、上西、龙潭连片发展为核心,万花园林、双龙生态为双龙头、8个行政村为基地,成功建成面积300多亩的蝴蝶兰产业园区,并引进6家蝴蝶兰企业落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创业就业。在此基础上,龙潭镇延伸拓展“美丽经济”,带动水苔种植、电商直播、花瓶销售、商贸物流等全产业链发展,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形成村村有蝴蝶兰产业、人人参与蝴蝶兰产业链的良好局面。龙潭镇以花为媒,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越南、日本、美国等国家,全镇蝴蝶兰年产值突破1.12亿元。短短几年间,龙潭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蝴蝶兰鲜切花基地、全省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龙潭镇矿区转型发展蝴蝶兰产业入选中办、国办《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辅导读本、福建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典型案例”。

富民强村,蝴蝶花香飘万里

从引进种植蝴蝶兰到形成规模,再到成为特色产业,龙潭镇找准定位、发挥优势,聚力谱写“一朵花的文章”,将蝴蝶兰产业做强做大,走出一条资源共享、产业协作、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大农业”“大特色”的乡村生态振兴致富路。蝴蝶兰产业发展直接带动当地300多人就业,2000多人受益,年人均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年增加收入近8000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100%,15万元以上村达50%,3个核心村均达50万元以上。随着蝴蝶兰产业不断壮大,在线下销售不断的基础上,龙潭镇强化共建合作,积极对外宣传推介,开拓线上销售渠道,打造蝴蝶兰直播基地、电商之城,全面畅通蝴蝶兰生产、运输、销售全产业链通道,通过线上+线下双头引流、丰富业态,进一步打响擦亮“蝴蝶兰文化旅游小镇”特色品牌,推动蝴蝶兰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在今年2月22日举办的第二届永定蝴蝶兰文化旅游节中,通过线下活动与线上直播联动的方式,掀起消费热潮,直播点击量达30多万,直播两个小时,价值近20万元的蝴蝶兰被销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