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区培丰镇:“树长制”为古树名木划“保护圈”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23-08-09

永定区培丰镇:“树长制”为古树名木划“保护圈”

■ 刘永良 郭燕敏 谢湾塆

炎炎的烈日透过茂密的枝叶,照在古朴的石板上,也照在陈淦年的身上。

作为龙岩市永定区培丰镇长流村凹子头风水林的“树长”,陈淦年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2年间,他看护的36棵古树枝繁叶茂、气势恢宏。

这是培丰镇创新推行古树名木“树长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培丰镇对所有古树名木逐一落实管护单位和具体管护人,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建立责任明确、监管有力、责任到人的古树名木保护网格,为古树名木划“保护圈”。

纵横交错 织密古木名树“网格圈” 

古树名木享有“绿色活化石”、“绿色文物”的美誉。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绿色文明,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

培丰镇党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的嘱托,紧紧围绕“助推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勇于探索和尝试,通过工业化3.0信息化手段,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模型,打造了守护古树名木管理“一张网”,让古树名木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在“林长制”框架下,培丰镇创新推行镇、村、监管员3级古树名木保护“树长制”。由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总树长,分管林业的副科级领导任副总树长,村党支部书记,任树长,负责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发展网格化管理,制止并配合查处古树名木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细化网格化管理措施,做好灾害预防和处置相关工作。监管员负责日常巡护,及时发现、制止和报告责任区内古树名木资源违法犯罪、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等情况。

向到底 压实古木名树“责任圈”

凹子头风水林位于培丰镇长流村紫云山门入口处,是一座古树群落,树林里有红花香椿、香樟、薄姜木等百年老树,其中最大的一棵红花香椿胸围6.2米,树高37米,被称为“红花香椿之王”,已被列入福建省古树群保护。

历经岁月流转,长流古树依旧苍翠繁茂、生机盎然。2021年8月20日,凹子头风水林前任树长陈沐祥手拿移交清单,向新任树长陈淦年移交了凹子头风水林36棵古树。

据悉,培丰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古树名木“离任交接”制度,明确在换届和工作变动时,乡、村三级林长及镇林业站站长、村级监管员均需签订离任交接书,将古树名木数量、生长情况等内容纳入离任交接和审计范畴。

横向到边 盯紧古木名树“动态圈”

“绿色是最美的底色。在这绿色中有一片特殊的存在,那就是古树名木,它们正在被加强保护。守住古树名木,就是守住永不老去的乡愁,守住乡村振兴的根基。”8月9日,据培丰镇党委书记沈南茂介绍,培丰镇对古树名木资源数量、种类、分布、生长状况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全镇古树资源现状,完善统一古树名木的核实认定,规范登记造册,统一编号,统一古树名木保护标志牌式样。针对GPS坐标、树高、冠幅、胸径、树龄等,都建立了图文电子信息档案,对古树名木进行身份化识别管理,实行“一树一档”“一树一策”精细化管理,随时对古树的生态环境、生长发育和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测,确保古树名木在保护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与此同时,培丰镇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加强对古树名木的监管和维护,坚持“辨症施治”原则,对古树科学复壮救护,今年累计整合项目资金5万余元,对全镇境内古树名木填土100余株,白蚁防治20余株,支撑加固2株,复壮救护10株,围栏保护1株,安装防撞警示标识1株,用心守护好“绿色瑰宝”,使古树名木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