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闽西日报】岐岭:“三色融合”谱新篇

2023-04-24 10:41:37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这里是全国红色研学主要目的地、福建首个以“忠诚”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忠诚馆”所在地,是毛主席历经生死而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地方,有着“闽西小井冈”之誉。

——这里是岐岭,很红。

这里地处金丰大山腹地,国家3A级景区牛牯扑掩映在绿水青山中,主峰天子岽傲然耸立,乞者被点道为“龙”的传说增添了一丝神秘,也让风景更加迷人。当然,还有的是林下生金自葱茏。

——这里是岐岭,颇绿。

这里有永定继牛肉丸、泡鸭爪之后的第三种特色小吃——猪肉干,还是重庆火锅底料野薄荷的来源地之一,并且旅游文创产业前景广阔。

——这里是岐岭,可特。

红色、绿色、特色,这里是福建龙岩的永定岐岭,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区镇,正积极做好“红色资源、绿色生态、特色产业”融合文章,以“三色融合”推动乡村振兴,迈向高质量发展。清明前夕,记者走进这里,追寻先辈足迹,感受发展变化。

这片“红”如此深,深到灵魂里

牛牯扑红色教育基地航拍

双双草鞋沿着从一楼到二楼的梯边墙体一字排开,登楼后你会发现,与全国其他纪念馆或博物馆截然相反的是,自己在进入逆时针方向参观中。如此设计,自然饱含深意。这就是牛牯扑红色研学基地的“毛主席纪念亭”里的特别之处。

说到牛牯扑,相信您多少有所耳闻,甚至可能都去过,因为它是近些年来声名鹊起的一个革命基点村,属于岐岭镇下山村。随着建党百年之际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当地赤卫队员陈添裕倒穿草鞋救毛主席一命的感人事迹也进一步为人所知,纪念亭的特定内设便是缘于这个真实故事。

1929年8月下旬,在闽西边养病边指导地方革命的毛泽东携夫人贺子珍来到牛牯扑,后因被敌人发现而被迫转移。在这一过程中,陈添裕急中生智,用倒穿草鞋的办法误导来敌,最终助主席脱险。

“陈添裕背着毛泽东1小时整整跑了10华里,完全安全后,他累倒在地,粗壮的双脚全烂了,鲜血直流……”随着下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增銮的娓娓道来,记者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主席当时就说:‘我不会忘记牛牯扑的人民!’1951年国庆前夕,毛泽东还邀请陈添裕赴京观礼,但因陈妻即将生产,最后他让堂兄代其参加。”

记者了解到,其实,当时快到安全地带时,化名“杨先生”的毛泽东曾让累得不行的陈添裕放下他,但添裕仍然拼命向前跑,因为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是党组织交给的重任,就是累死,也要坚决完成任务,决不能半途而废!”

像陈添裕这样的英雄故事,在岐岭当地还流传着不少。而毛主席纪念亭一旁的忠诚馆,更是集中展示了众多永定革命先辈和英烈催人泪下的故事,“少年英雄”“满门忠烈”这样的词眼始终萦绕记者脑海,久久挥之不去。

在下山村的“望森楼”红色展馆,记者再次被“新中国成立前十大女英烈”、归国华侨陈康容舍身就义的故事所深深感动,“青春价无比,团聚何须提。为了伸正义,何惧剥重皮!”的就义诗生动展现了一名年仅25岁女子的钢铁般革命意志。

为了革命而不顾自身安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乃至亲人的命,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这就是忠诚,对党、对革命的绝对忠诚!“忠诚触及灵魂,我们不为红而红,而致力把红做深做红,正在打造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岐岭镇党委书记赖万良说,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岐岭坚持深度开发、合理保护、充分利用,努力让红色基因更好发挥铸魂育人功能。

按照这样的理念,岐岭镇近年来多方位立体挖掘陈康容、陈添裕等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迹,组织编纂了《岐岭颂》和《铁打岐岭》书画册,翻印了《岐岭女英烈陈康容》连环画,并选送干部参加红色讲解员培训,邀请省越剧团、市作家协会和市汉剧传习中心开展文化活动,用深厚而生动的岐岭红色故事感化人。

与此同时,有序推进陈康容文化园建设,修缮提升陈康容夜校“培文馆”,并在省文旅厅的帮扶援建下,完成连接“培文馆”和陈康容故居“望森楼”的主干道新建改造,以及“望森楼”周边环境整治和楼体租赁。当前,正将连线工程拓展至陈添裕故居祥昇楼、陈笃卿烈士故居聚庆楼和有抗战纪念意义的重庆楼,通过进一步串点成线,让红色资源更好发挥作用,促进忠诚信仰更加深入灵魂。

这方“绿”很是美,美得满生机

群众在种植灵芝菌棒

走过毛主席纪念亭,沿着正在完善中的景观步道拾级而上,记者前往当年毛主席在牛牯扑的另一住所——青山下竹寮“饶丰书房”。一路走、一路看,放眼望去,满目皆绿,金丰大山腹地的林海风景和良好气候着实引人入胜。

边走边听,同行的镇干部告诉记者,当年毛主席在牛牯扑住了28天,是在永定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这里的环境隐蔽而优美,便于他在休养中静心思考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1952年11月21日的《人民日报》第3版曾报道过中央政府和福建省政府拨款修缮在福建的革命遗址一事,“永定金丰大山毛主席休养地”赫然在列,当时这个休养地还是指现在的毛主席纪念亭。

而说到休养,广义地讲,其实整个牛牯扑、下山村乃至岐岭都是休养的好去处,这里不仅让人心旷神怡,更让人凝思聚神。红在绿中,绿引红潮。据赖万良介绍,仅去年来岐岭开展红色研学者就达10万人次。目前,已请旅游规划专家帮助策划设计牛牯扑3A景区旅游标识。同时,相关旅游配套设施也已逐步跟上。

红色研学热增强了当地干群发展绿色产业的信心。以下山村为试点,岐岭以点带面、跨村联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先期启动千亩林下经济示范片开发,主要种植灵芝、铁皮石斛、金线莲等,还建成五百亩重庆火锅底料——野薄荷示范基地。

在沿着进牛牯扑的老路打造的林下经济示范片,村民们正抓住春和景明的好时节,挑着灵芝菌种上山种植。耀荣家庭农场负责人赖耀荣作为牛牯红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正在一旁指导种植。“我入股合作社,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像灵芝,一年可收两次,很有前景。”赖耀荣说。而据陈增銮介绍,目前已有30多户农户以帮扶资金、租金等入股,若分红收入加帮工收入,户均每年可增收六七千元。

而通过农旅融合发展乡村游,是岐岭推动以绿生金、兴业富民的又一着力点。该镇引导现有果园进行旅游开发改造、农田发展农时体验,新打造葡萄、柚子、百香果等3个特色采摘园和垂钓基地,将水果产业从单纯的果品生产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休闲旅游功能拓展,让“绿满生机、乡村振兴”的画卷更美。

这儿“特”做得精,精出高质量

猪肉干包装现场

天不亮就起床调购猪肉,回来后洗净去肥、刮成瘦肉,之后进行腌制、烘焙,甚至再分拣,最后成品、包装。这是在岐岭集镇上从事猪肉干加工业的黄梅桂日常的一天。

目前,通过网络平台,黄梅桂的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新加坡、柬埔寨、菲律宾等其他国家,因品质好而常常脱销。“虽然目前产值还不是很高,但我计划再买1台烘焙机,相信随着品牌越打越响,生意会越做越大!”她自信地说。

猪肉干是岐岭当前正着力打造的特色小吃产业,该镇4家猪肉干加工企业初具规模,直播带货和微商等新销售模式为这一特色小吃的兴起插上了翅膀,而福州大学也正帮助推动品牌化发展。“在产业发展上,我们不搞大而全,而是追求精致、做出特色。”赖万良说。

近年来,借助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岐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除了猪肉干外,眼下他们还瞄准了笋干预制菜市场。而在特色农业培育上,去年以来,该镇在倾力打造下山、湖河、井下、龙湖、蒲山“五村联建”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同时,积极推动牛牯扑林下经济、湖河食用菌、内坑高山茶、竹联高山蔬菜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新培育科技示范主体15个。

着眼可持续的经济效益,推动红色旅游向两端延伸,开发文创产品和度假民宿,是岐岭为激发文旅产业活力而提出的方向。沿着这一方向,该镇着力推动传统竹加工产业转型发展,让永定竹制土楼等传统工艺焕发生机,并在继续重点打造提升省级金牌旅游村下山村的同时,积极谋划开发有“天空之镜”意境的横甲土楼,计划上半年完成其中的福裕楼改造,吸引更多游客来岐岭享受精品游。

而开发邻村湖河近水游溯溪项目,也在他们的计划之中,为的就是丰富全域旅游业态、拓展乡村旅游内涵,从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争取实现“游半天、吃顿饭”的小目标。

当前,岐岭还全力服务桃花源生态农业旅游驿站竣工投产,推动益兴旅游竹制品、宏田欣轻基质生物科技项目上规升级,为加快发展积蓄动能。

“今后,我们将继续践行‘三色融合’思路,在省人大常委会檀云坤副主任的挂钩指导下,用好对口帮扶单位及干部的资源、资金优势,力争一批项目进入省、市盘子,通过每年办好几件事、落地几个项目,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更加出彩的红色幸福新岐岭!”赖万良表示。

奋楫破浪、勇毅前行,金丰大山正见证着一个红色小镇的崛起,新长征路上,岐岭,必将继续高扬红旗、谱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