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秋高气爽,永定区万花园林公司智能温室里,蝴蝶兰在恒温恒湿环境中舒展羽翼。46岁的永定区龙潭镇枫林村村民严汉莲熟练打包鲜切花,冷链车将“兰花仙子”销往全国。 “以前在矿上打工,现在家门口月入4000多元,还能照顾孩子。”她展示的工资短信显示,收入比三年前翻了两番。 共富花场如何赋能农户增收?龙岩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指出,构建“改革共富”新格局,以勇担使命、敢为人先的姿态,全力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龙岩样板”。永定区以龙潭镇蝴蝶兰产业为支点,创新“资源整合+就业驱动+利益共享”三轨并行模式,实现生态修复与农民增收的双向赋能。 龙潭镇的蝶变始于2016年。这个曾因煤矿开采导致山体裸露的矿区乡镇,如今已建成全国最大蝴蝶兰鲜切花基地。500亩“共富花场”由废弃矿山改造而成,智能温室与樱花园形成“矿坑变花海”的独特景观。镇党委书记张正锋介绍:“通过‘跨村联建+村企共建’模式,8个村集体以林地、资金入股,带动2000余名村民就业。” 党建引领下,龙潭镇组建“蝴蝶兰共富花场联合体”,由万花园林牵头,联合省农科院培育出“万花焰火”等3个国家级新品种。企业以“低价供苗+免费培训+保底收购”的三重保障,让花农无后顾之忧。枫林村党支部书记严胜算了一笔账:村集体入股110万元,年固定分红近15万元,加上温室租赁收入,村财务增收预计突破50万元。 “花卉产业让龙潭实现‘三重蝶变’。”张正锋总结:一是环境蝶变,废弃矿山变生态景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从82%提升至97%;二是经济蝶变,年产值从3000万元跃升至1.5亿元,带动12个配套产业;三是社会蝶变,2000名矿工家属转型新农人,3个村集体收入超50万元,去年入选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典型案例。 目前,龙潭镇蝴蝶兰年产值达1.5亿元,产品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8年的1.2万元增至2.4万元,3个村集体收入超50万元。曾经“一煤独大”的土地,正以“花经济”撬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以龙潭镇为样板,永定区正将“共富花场”模式向抚市、湖雷等周边乡镇辐射,通过“跨乡联建”推动蝴蝶兰产业全域覆盖。以党建联建机制整合资源,以科技赋能延伸产业链,以反哺基金构建“花卉经济-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力争三年内实现“村村有花场、户户有花农”,让“共富花”在永定大地绚丽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