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竟然真的解决了!”近日,走进永定区综治中心,墙面上镌刻的客家家训与现代化办公设施相映成趣,墙上挂着的锦旗与群众手写的感谢信无声诉说着这里的治理故事。这片承载着40万客家人安居梦想的土地,正以客家祖训为纽带,将“和合”智慧深度融入基层治理,走出一条具有乡土特色的善治之路。 “雇工佣力,当付足酬”,这句刻在坎市镇综治中心调解室墙上的客家祖训,近日在一起涉及79人的劳资纠纷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某劳务公司以员工退休为由拒付经济补偿金,矛盾一度激化。综治中心迅速启动“多元联调”机制:司法所逐人核实诉求,法庭厘清法律边界,调解队以家训开场疏导情绪,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这起纠纷的圆满解决,正是永定区构建“家训+调解”体系的一个缩影。通过整合政法部门专业力量与社会调解资源,该区组建起涵盖法律专家、乡贤“五老”的调解矩阵,由综治中心统一调度,根据矛盾类型精准“派单”,形成“分类攻坚、协同作战”的治理合力。 调解不是终点,根除矛盾才是目标。在凤城街道,综治中心回访组通过拉家常发现,张某兰与丈夫林某的家庭矛盾源于男方工作不稳定导致的家庭负担失衡。回访组不仅协调化解了表面矛盾,更主动对接企业招工信息,帮助林某找到稳定工作,让这个濒临破裂的家庭重归和谐。这种“调解+回访”的闭环管理模式,通过定期联合职能部门跟踪回访,及时捕捉矛盾苗头,确保“案结事了”向“事心双解”延伸。立足客家乡情,永定区还创新打造“土楼e法”和合共治调解品牌。在某物业纠纷诉前调解中,调解员以“和贵、向善”的家训开场,融合法治思维与客家伦理,促成物业公司与业主握手言和。这套“一站通办、两向融合、三方联动、四大枢纽、五线延伸”的多元解纷模式,已对接282个村级调委会和22个行业调解组织,实现矛盾纠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链条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