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游梅耀:抗日烽火中淬炼成长

2025-09-17 09:12:12 魏振翔来源:   责任编辑:   

图为游梅耀生前照片

位于江苏扬州江都区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纪念馆

在抗日战争那血与火交织的岁月里,无数闽西籍优秀儿女挺身而出,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浴血奋战。游梅耀,这位来自永定区培丰镇洪源村的铁血男儿,便是其中的一位。

游梅耀出生于1916年1月,1934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就此踏上革命征程。同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他追随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留在闽西,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全民族抗战开始后,游梅耀于1938年春跟随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抗日,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他成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的随行副官。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期间,他历任连长、营长等职,参加了黄桥决战以及季家市等多个战斗战役,屡立战功。

两次重伤,死里逃生

抗日战争期间,游梅耀多次负伤,其中有两次更是危及生命,然而他都奇迹般地化险为夷。他脖子左侧有一条醒目的刀疤,诉说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战斗经历。1941年的一天晚上10点左右,游梅耀奉命攻打日军驻守的县城。城墙不算太高,他们用从百姓家里借来的竹梯和自制梯子发起强攻。尽管敌人抵抗顽强,但游梅耀带领战士们奋勇冲上城墙,与敌人展开激烈的白刃战。激战中,一个鬼子突然端着枪从左侧向他刺来,他躲避不及,左颈被刺中,从城墙上重重栽下。城墙下的民兵见状,冒着炮火冲过去,将他抬上担架,连夜送往后方野战医院。他说,若不是民兵及时救援,自己恐怕早已牺牲。

他的右腹也有一块伤疤。那是一次突围战时,敌人的子弹从他右腹穿入,肝脏被打出一个洞。受伤后的他行动不便,被安置在一位老乡家中养伤。由于部队四处转战,他未能得到及时治疗,住进老乡家时,伤口已经化脓。房东大娘心疼不已,但苦于没有治疗的药物,只好每天坚持用盐水为他擦洗伤口。看着游梅耀痛得死去活来,大娘一边擦着伤口,一边忍不住流泪。为了让他早日痊愈,大娘一狠心把家里的小狗杀了为他增加营养。在大娘的悉心照料下,游梅耀的身体逐渐康复。

苏北反“清乡”,英勇顽强

1942年初,苏北根据地陷入艰难困境,日军为消灭苏北的新四军,实行了残酷的“篦梳”政策,对根据地进行地毯式搜索和围攻。游梅耀临危受命,带领部队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他深入研究敌人行动规律,制定灵活多变的战术。白天,部队隐藏在山林之中,利用茂密的植被作掩护,躲避敌人搜捕;夜晚,他们如暗夜猎豹,潜入敌人据点破坏设施,给敌人造成极大困扰。

那个时期,吃饭问题成为战士们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白天,为防止煮饭的炊烟暴露行踪,他们不敢生火做饭,只能利用夜晚到村里老百姓家中吃上几口。后来,敌人“扫荡”愈发频繁,夜里也时常出来“搜剿”。善良的乡亲们为了让战士们吃上饭,冒着生命危险,在夜晚将饭送到野外。送饭的大多是大爷大娘,他们自己勒紧裤腰带,省下一点粮食,凑成一篮子窝窝头、干饭、地瓜干,有时还会炒个青菜给战士们送来。

那年8月,已是连长的游梅耀,带领连队坚守根据地。白天,敌人“扫荡”时,他们就分散潜伏在野外高粱地里,与敌人巧妙周旋;晚上,敌人躲进据点,他们便出来发动群众,有时还趁敌人不备,突袭敌人据点。有一次,部队在转移过程中,遭遇敌人伏击。游梅耀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冷静地指挥部队沉着反击。他利用地形优势,组织战士们从不同方向对敌人发起攻击,成功打乱敌人部署,以少胜多,成功突围,保存了部队的有生力量。

黄桥设伏,军民同心

1942 年,游梅耀带领战士们在黄桥一带活动。连队中有不少战士来自福建、江西等地,他们对黄桥当地情况不熟,甚至听不懂当地话,给部队开展游击战带来诸多不便。

幸运的是,当地乡亲们给予新四军全力支持。他们不仅为部队提供物资,还积极为部队侦察、放哨、送情报,成为新四军的“眼睛”和“耳朵”。许多年仅10来岁的孩子,也利用在山上放羊、割草的机会,为新四军站岗放哨。孩子们还想出了不少巧妙的暗号,比如在山上竖起一面旗子,一旦发现敌人,就及时将旗子放倒。

一天,游梅耀带领几个战士去一个村子发动群众。距离村庄还有500米左右时,前方山头上的旗子突然倒下,紧接着,附近几个山头的旗子也相继倒下。见状,游梅耀立刻组织撤离。他们与前来“扫荡”的敌人擦肩而过,成功躲过了一场于己不利的正面交锋。

为更好地消灭日本鬼子,游梅耀组织乡亲们组成民兵和游击小组,共同想出了许多巧妙战术。比如“钓鱼术”,发现小股敌人后,民兵或游击小组事先选好埋伏地点,派一人在敌人前面故作慌张地奔跑,引诱敌人追赶,等敌人进入伏击圈,便把鬼子打个措手不及;还有“赶鸡入窝”法,看到有掉队或独自行动的敌人,就派人故意在他们跟前说某地有新四军,某地比较安全,将敌人带进预设的伏击区。此外,还有“老鹰捉鸡”“箍铁桶”“扎粽子”等战术。在新四军和当地群众的联合打击下,小股敌人不敢再轻易行动。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6月游梅耀任福建军区守备八零团团长。同年7月,他出色地指挥东山岛保卫战,一战成名。作为东山保卫战的英雄,他出席了华东公安军司令部的党代会,又赴北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及元帅们的接见。此后,游梅耀历任南平军分区副司令员、三明军分区第一副司令员、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副参谋长(副军级)等职。1973年7月,游梅耀经中央军委批准离休。

改革开放后,游梅耀心系闽西发展,经常为学生宣讲革命传统,受教育人数近万人。“不要忘记过去的历史!”“我们能够活在和平年代,那是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尽管战争已经远去,但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代还是要继续发扬,希望年轻一代能勇敢地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为党的建设、国家的富强努力奋斗!”这是他为学生宣讲革命传统时常常说的几句话。2014年4月24日,游梅耀在龙岩逝世,享年98岁。

(作者单位:永定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