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11月18日,抚市镇组织镇村干部、农业技术骨干及蝴蝶兰种植基地技术人员赴新罗区新兴花苑蝴蝶兰基地开展专题学习交流活动,精准破解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瓶颈,学习花卉种植先进技术与产业运营经验,以“他山之石”为抚市镇特色农业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新罗区新兴花苑蝴蝶兰基地负责人的带领下,交流团一行实地参观了智能温室大棚、育苗区、成品花展示区,近距离观摩蝴蝶兰品种选育、种苗繁育、花期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环节。基地采用的无土栽培基质配方“智能温光水肥一体化调控技术”,以及针对蝴蝶兰生长特性研发的低成本管护方案,让交流团成员驻足细究。大家一边认真记录种植密度控制、花期精准调控等核心参数,一边向基地技术人员请教品种改良、抗逆性培育等实操难题,详细了解基地如何通过标准化种植提升优质花率,实现产销一体化的良性循环。 座谈交流环节,基地负责人围绕“科技赋能+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的发展路径,分享了蝴蝶兰产业从单一种植向“品种研发+休闲观光+电商销售”融合模式转型的经验。重点介绍了基地通过建立“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以及依托线上直播、线下展会拓宽销售渠道的成功案例,尤其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面的务实举措,为交流团提供了清晰借鉴。抚市镇代表结合本地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禀赋,就蝴蝶兰引种适应性、设施农业投入成本控制、特色花卉品牌培育等关切问题与对方深入探讨,现场交流氛围热烈,凝聚多项发展共识。 “此次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一朵花撬动大产业’的潜力,基地的标准化种植、市场化思维和联农带农模式,为我们打开了新思路。”抚市镇党委组织委员张炳凤表示,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一方面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开展本土化试验,筛选适配本地种植的花卉品种;另一方面将借鉴基地“科技+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发展特色花卉产业,同步完善技术培训、市场对接等配套服务,推动抚市镇特色农业从“小而散”向“精而强”转型,让“花经济”成为抚市乡村振兴的“致富引擎”。 此次交流活动搭建了两地产业合作的桥梁,双方均表示将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在品种资源共享、技术指导、市场渠道对接等方面深化合作,携手推动特色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