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福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解读

2016-05-25 08:54:22 郑璜来源: 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   

随着《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我省考试招生制度迎来了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改革。

作为“牛鼻子”,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无疑将倒逼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

实行新高考后,对考试、录取,对学生和中学、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会带来什么影响?且看教育厅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的解读。

高考科目,变“套餐”为“自助餐”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高考科目设置最为引人关注。“取消文理分科”“自主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等都是新做法。

我省现行高考采用“3+1”模式,即语、数、外三门加文综或理综。2021年的新高考,考生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成绩,以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3门选考科目成绩组成。3门选考科目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依据自身兴趣、特长和高校选考科目要求等自主选择。

告别“非文即理”,学生的选择机会多了,“学其所长”“考其所好”成为可能。不搞百分制,而改用等级制,则可以淡化“分分计较”,减轻学生负担。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变化,是普惠式教育向优质教育发展的标志。因为好的教育不仅是满足学生上课的需要,而且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选择和帮助。”厦门六中校长刘卫平表示。

高考从“套餐”模式变成了“自助餐”,传统的师资配置、课程组织与学校管理均不同程度面临挑战,高中教学势必发生重大变革。

从先期开展高考改革试点的上海、浙江的实践情况看,“走班制”成为高中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由于学生选择不一,科目间冷热不均,部分学校教室、教师出现一定程度的短缺。

为保障改革顺利推进,2015年底我省已制定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优化乡村高中学校教师编制配置,促进乡村高中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对普通高中的教师队伍也将加大培训力度,增强教师学科素养和指导学生选课能力。省教育厅还商请省财政部门尽快出台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普通高中正常运转提供条件保障;同时,着力解决好普通高中教学设施设备面临不足的问题。

高校招生,从选分数到选学生

此次高考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高考科目的变化。

为增加学生选择机会,分散应试压力,促进高校科学选才,新的招生录取办法将通过“两依据、一参考”来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录取机制,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作用。

除了依据语、数、外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是参考考生在高中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

此举旨在破解“唯分数论”,扭转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考察重点,其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都将被记录。

“我们希望对人才的选拔更科学更立体,呈现在高校面前的,不再只有冷冰冰的分数,而是一个活泼的、生动的人。这也体现了这次改革‘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由于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如何确保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科学透明、公平公正,广受社会关注。

为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用,我省提出,要按照规范严谨公开的原则,推进评价内容具体化、评价程序规范化、评价管理电子化、评价监督制度化,建立公示与举报、申诉与复核、诚信与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

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使用方法将由高校提出,需提前向社会公布。从选分数到选学生,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为高校招生提供学生高中3年更为丰富的成长信息。“这就要求高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思考清楚到底要招收什么样的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一位高校招办负责人表示,如何用好综合素质评价,对高校也是个全新的课题。

高职招考,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本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还有一项考试制度,也许社会关注度没有普通高考那么高,但其对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亚于普通高考,这就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制度。

2014年,我省率先探索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2016年,进一步推进高职分类改革,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加大技能测试成绩在录取总分中所占的比重。2017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将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要方式,但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于2020年起实施的新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将不再组织专门的入学笔试。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专科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考核使用各自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同时前者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后者参加省里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有利于高职院校选拔技术技能人才,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减轻部分学生备考压力,对推进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这给了一般普通高中更多的选择机会。”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校长曾淑煌总结了8个字,“理性规划、适性发展。”他认为,一般普通高中应当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更加科学地安排课程,帮助学生做好规划,并为学生提供适合课程的实践机会。

记者手记

多元时代的多重选择题

一位知名中学校长谈起一个考上著名高校学生的来信内容:“大学会假定你已经拥有了这种能力,然后摆给你千种不同的人生供你挑选……大部分人的遗憾并不是没有自己想要的选项,而是有太多想要的选项却不懂割舍,最后都是浅尝辄止。”这直戳当下中学教育的痛处:对具体知识的灌输,远甚对人的培养和塑造。

教育以人为本,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也要紧扣人才培养这个根本。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结合学生特质、优势、兴趣,进行“个性化定制”,是人才培养的大趋势。

而这首先要求学生具备选择的能力。因此有专家总结,此次高考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赋予了学生更多选择权。选择空间大了,可以想见,会有不少学生患上“选择困难症”。如何在每个关键阶段给予学生恰当引导,将是学校、家长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