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中共永定四大支部和永定县委成立旧址

2016-06-29 11:15:00 唐美章来源: 《今日永定》2016年第六期  责任编辑: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并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以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会后,党的工作迅速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闭塞的永定也开始有了党的活动。永定最早的共产党员是一些在外地求学或从事社会工作的先进知识青年,他们读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书刊,树立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些同志受党组织的派遣,先后回到永定进行革命活动,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

中共永定支部——湖雷万源楼

1926年夏天,阮山、林心尧根据中共厦门总干事会和中共汕头特委书记罗明的指示,在上湖雷羊头村“万源楼”成立了永定第一个党支部一一中共永定支部,推选阮山任支部书记。成员有林心尧、赖秋实、赖玉珊、熊一鸥等。这是闽西第一个党支部,也是福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万源楼大约建于民国初年,土木结构,面积约有250平方米——一座主楼高三层,悬山顶,墙体厚实,主楼前为一天井,方形。天井两旁各有厢房数间与主楼构成一个完整的院落,一部分曾被图民党军烧毁,新中国成立后修复。1988年12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金丰支部——下洋公学

1926年10月,参加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回永定工作的共产党员胡永东,王奎福奉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和中共汕头特委的派遣,以汀、漳、龙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随北伐军回到永定,开展农运和建党工作。他们回到永定后,即与永定支部负责人阮山取得联系,以下洋公学为阵地,团结和发动进步师生学习马列主义,开展革命活动,培养积极分子,先后发展了陈正,曾牧村,胡定军,赖继唐,曾宪安,胡准芳等为党员,并于同年底在下洋公学建立中共金丰支部,胡永东任支部书记(后为陈正),进一步推动金丰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

下洋公学位于下洋镇下洋中心小学旁边,为砖木土木混合结构,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500平方米,原建筑兴建于明末清初年间,前后堂四合院,1996年被洪水浸泡倒塌。

中共溪南支部——金砂张鼎丞故居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各地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白色恐怖异常严重,革命处于低潮时刻,张鼎丞在大埔县青溪教书,毅然于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7月张鼎丞等回到家乡后,在金砂公学任教,以一个普通乡村教员的身份,走村串户,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和革命道理,从中物色培养骨干分子,发展党员。第一批吸收了赖益三、赖拔群、丘礼荣、范炳元等人加入党组织。9月上旬,在金砂西湖寨(张鼎丞家)建立了中共溪南支部。张鼎丞任书记。此后,溪南党支部继续发展党团组织,不断恢复和发展农会,秘密组织“铁血团”,为后来成立区委、县委打下了组织基础。

张鼎丞同志故居,建于清末,土木结构,单间单层。永定县委、县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于2008年5月在张鼎丞同志故居的房间里,按原样摆放了床铺及桌椅,重砌了土墙炉灶,供人们瞻仰,成为永定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太平支部——培丰公学

1927年9月,中共闽南特委宣传部长兼军委书记陈祖康(后叛变)到永定任特派员。他与卢冠卿来到坎市后,了解到湖雷、金丰、溪南都建立了党组织,工农运动正在恢复和发展,而太平里(包括坎市、高陂、培丰)的工农运动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受挫折尚未恢复,便以培风公学为中心,开展宣传活动,培养骨干分子。发展了简祥明、林梅汀、郑荣澜、郑荣金、卢心远、林修富、张友增等同志加入党组织。10下旬建立了中共太平支部(不久改为培风支部),简祥明任书记。此后,太平地区的工农运动便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培风公学位于培丰镇大排村境内,为7层砖混结构,坐北朝南,占地5.5千平方米,建筑面积4千平方米,原建筑兴建于1927年,2008年由热心人士捐资重建。

中共永定县委——金砂公学

从1926年到1927年10月,永定先后建立了永定、金丰、溪南、太平四个党支部。至此,永定全县有120多个党员,其中农民占五分之三,工人和知识分子占五分之二,党的组织比较健全,能按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党员教育工作也搞得好,党员都有革命性和斗争性;中共闽南特委认为成立永定县委的时机已经到来。

10月25日(农历十月初一日),在罗秋天主持下,中共永定县第一次代表会议在金砂公学举行,有代表20余人。会上成立了中共永定县委,罗秋天为书记,罗秋天、张鼎丞、卢肇西为常委。从此,永定县委积极领导各地群众的革命斗争,大力发展农民协会,开办平民夜校,向党团员和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并组织铁血团员进行军事训练,秘密开办兵工厂制作武器弹药,为永定农民武装暴动积极做好思想上、组织上和军事上的准备工作。

金砂公学坐落于金砂西田村,建于民国初年,占地约5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四间一厅的一字形建筑,二层,左侧有一木梯可上二楼走廊,悬山顶,抬梁式构架。主楼前一土坪,周围有围墙,围墙正对主楼大厅处有一双大开木门。1988年12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