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再一拜,这片高天厚土

2016-09-18 09:58:00 王永昌 钟德彪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任何一个民俗活动丰富的村落,必然是一个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的文化村落。村落所展示的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社会和谐的良好面貌,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园。 ——题记

天在旋转,地在旋转。

山在奔腾,水在喷涌。

一条金色的飞龙,从大山跃出,穿越村道,跨过溪流,闪转腾挪,奋力翻飞。就在那棵百年老檀树的绿荫下,就在那块绿意茵茵的阔大土坪上,随激越,或高亢,或壮阔,或舒缓的鼓点,在千万人深情的目光中,龙,一个劲地跃动、攀升、挥舞,映现在碧空如洗的蔚蓝天空,回响在农人刚刚收割稻谷的广袤田野……

在土坪一端,当地村民搭起一个临时神厂“十福亭”,里面供奉当地人的保护神惭愧祖师。神厂正前方分别摆放原只猪、羊各一头,跟着是三排分别由几十张八仙桌拼接而成的摆满“三牲”、斋果的盘碟。鞭炮齐鸣,香烟缭绕,诵经声悦耳,三个年轻人在老者的引领下,缓缓走到神明面前,行注目礼,行跪拜礼,行献香礼……

2016年11月13日(农历十月十四),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刚刚获批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实佳村,正在举行三年一度的大型民俗活动——作大福。笙箫鼓乐,好戏连台,通宵达旦;人们兴高采烈,喜上眉梢,奔走相告,沉浸在欢乐的海洋。

民俗活动

闽西村落的精神皈依

永定区湖坑镇实佳村,现有2180人,全村户主均姓江。村落水口有两条溪流交汇,交汇后的溪流注入漳州市平和县境内。溪流交汇处,有一座双水庙,庙里供奉惭愧祖师,诗曰:“双水庙前漾碧波,两溪相汇洽成河。高瞻远眺景如画,祖师神灵人共擘。”

村主任江伟光说,我们江氏在这里发脉已至32代。自祖上传来,我们村就信奉惭愧祖师。以前每年都要举行一次作大福,后来改为三年一次。作大福的时间一般都在农历十月,秋收完毕,人们为了感恩土地,请神明并以“跌”方式确定具体打醮日。一旦确定打醮日,全村便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其中。一般的打醮是前后四天,第一天全村人吃斋,抬出惭愧祖师在全村巡游;第二天为正日,人们烧香点烛备“三牲”敬奉,家家户户都有亲戚来做客,比过年还热闹;第三、四日为看戏。这些供品要一直摆放到活动结束。

图为永定区湖坑镇实佳村举行作大福。

“喜今朝百业兴旺庆盛世,欣此日万民同乐祝太平”,“十分胜景双溪绕,福地人文万代兴”,道出了实佳村迎神赛会的喜悦之情。

在中国传统社会,农耕经济是人们获得温饱、寻求发展的唯一生产、生活方式。一个家族的发展,一个村落的进步,完全取决于土地的赐予,取决于上天的恩泽。只有风调雨顺、四季平安,没有水患、没有瘟疫、没有来自不可抗拒的外力袭扰,就能获得好的收成,就能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就能获得人的发展。因此,在闽西村落看来,“天地君父师”,只有敬奉天地神明,以恭敬之心膜拜神明才能得到好的收成。只要神明能够帮助人们消灾解厄,能够帮助人们渡过难关,能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赐予人们战胜困难的智慧和勇气,不论何方神圣,不问来路出处,均供奉膜拜,充分说明了闽西传统村落的实用主义诉求。以至于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闽西大地形成多神崇拜的景观。

以村落为空间而开展的民俗活动,是闽西村落最后的精神皈依。

闽西大地,高峻的武夷山、博平岭,呈东北—西南走向。寒风刺骨的季节,逶迤的山岭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凛冽的风,使散落在山间盆地的田园村落得以保温;夏日炎炎的季节,低缓的山岭又接纳来自海洋的温润的降水,使散落在山间盆地的田园村落的气流得以“回炉”。连绵的大山成为闽西大地坚守传统文化最后的屏障,还因为河脉纵横的切割使闽西大地的山间盆地成为宜居的理想场所。奔腾不息的汀江、九龙江、闽江北段沙溪上游、梅江上游中山河,既为人们提供取之不尽的饮用和灌溉水源,还因为汀江航道的开辟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直接推动了闽西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因而沉淀在闽西传统村落的固有民间信俗既有根在中原的遗风,又兼有走向海洋的开放情怀。

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光大传承,闽西文化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光辉。儒、释、道和因特殊地域而生成的神明,都成为闽西村落的精神支柱。每一座庙宇,都供奉各路神明,并以固定的程式和最隆重的礼仪加以膜拜。

岁月更迭,历久弥新,这些民间信俗成为闽西村落挥之不去的文化风景。

民俗活动

知恩图报的心灵表达

为进一步弘扬和保护闽西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打造民俗文化品牌,促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2016年8月,龙岩市委宣传部、龙岩市文广新局、龙岩市文联、龙岩市旅游局、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闽西十大经典民俗活动”评选活动。

一石激起千重浪。消息传来,立即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

图为武平县永平镇中湍村举行“上刀山”民俗活动。

各县(市、区)积极行动起来,挖掘资料,归纳整理,拍摄影像,留存文本,称赞“龙岩市又做了一件得民心的大好事。”

长汀县参照全市评选活动方案,先行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长汀经典民俗评选活动”,共推出17个经典民俗活动,在遴选的基础上再向市级申报。

连城县发动民间热心人士,深入乡村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对本地的经典民俗活动进行归类提升。

新罗区、永定区既对传统民俗活动加以总结引导,又凸现地方特色,力争出新出彩。

连城县、漳平市、上杭县还组织民间热心人士与专家组座谈。

武平县、经开区(高新区)也积极提供民俗活动资料。

……

在闽西传统村落,每一项民俗活动都是村落文化的盛宴,都是人们对赖以生存的土地的无限崇拜,都是人们知恩图报、感恩戴德的深情表达。

11月12日(农历十月十三),是新罗区适中镇举办第57届盂兰盆盛会的日子。盂兰盆会始于明正统九年(1444),距今有570多年历史,是十年一度三庆,即每逢干支甲、乙、丙三年的农历十月,各举办一次为期半个月的大型民俗活动。此俗2005年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日,专家组成员深入现场观摩,但见适中集镇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花团锦簇,装灯结彩。人们换上新装,无比自豪地抬着正顺圣王的雕像,行走在踩街队伍的前列,接受人们的膜拜。彩旗、腰鼓、花束、龙灯、竹马灯、采茶灯次第登场,整个适中镇沸腾了!当地著名乡贤、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在民俗活动现场动情地说,盂兰盆盛会是我们适中人最隆重的节俗,意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族里和睦。当下,我们举办活动,就是不但要祭祀先祖,更重要的是团结一心,发展生产,重振雄风。

漳平市新桥镇西埔村,每年农历正月元宵节期间,特别是逢辰龙、戌蛇年份,都要举行“花灯龙”巡游活动。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又寓意降水之神。据介绍,“西埔”古称“西湖”,因河道不畅,故形成一湖泊。每逢山洪暴发,周围百姓深受其害。唐垂拱三年(687)开漳圣王陈元光,遣其部将刘珠华、刘珠成、刘珠福三兄弟,率众将士疏浚河道,以通舟楫,“西湖”渐成陆地,此后陆续有人来此开基。后人为纪念刘氏三兄弟,在沿河建有多处“三公庙”,以记其功。西埔村人则构建“嘉应祖殿”,精雕“九龙三公”神像供祀。每年正月,西埔村人都要举行大型庙会,并以巡游花灯龙的礼制,纪念刘氏三兄弟的开掘之功,其功至伟,念念不忘。

长汀县濯田镇美溪村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都要举行“百鸭宴”民俗活动。是时,禾稼将熟,丰收在望,开镰在即。在村落看来,所有的收成都是“黄三仙”的保佑。“三仙”是指黄七郎和他的儿子黄十三郎以及他的女婿。他们原本在汀江一带以捕鱼为生,因此与鸬鹚结缘。三人一生好善乐施,成仙后常降福人间。相传清朝初年,民间流行天花疾病,农田荒废,粮食歉收,美溪民众因“三仙”护佑,得以安享太平,五谷丰登。当地群众为缅怀他们的功德,定于每年六月初六日举办一场民俗醮事活动,家家户户杀鸭做黄,并以鸭子代替鸬鹚供奉天地,纪念“黄三仙”恩德。

上杭县庐丰、官庄两个畲族乡,自1987年落实民族政策、恢复畲乡建置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要举行大型民俗活动,俗称“三月三”,又称“乌饭节”。民俗活动家喻户晓,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据上杭县庐丰乡党委书记蓝玉华介绍,相传,在唐高宗总章年间,畲族英雄雷万兴领导义军反抗唐王朝,被官军围困在大山里。粮断援绝,处境艰难,眼看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加上时值隆冬季节,山里各种植物都叶脱果落,唯有一种叫乌稔的野生植物,枝条上还挂有串串甜果。畲军采集回营,成为解决饥饿的唯一吃食。是日适逢三月初三,畲军杀出重围,取得胜利。为纪念先祖,毋忘团结奋斗,每当节日,畲民便采摘乌稔果掺入糯米蒸制,饭呈蓝黑色,以表不忘祖德,奋发向上之志。同时载歌载舞,山歌对唱,成为畲乡一景。

永定区湖坑镇新街、湖坑、西片、五黄等村落及金丰片十三乡,每隔三年的十月半,都要举行大型的“作大福”民俗活动,以最隆重的礼仪感谢保生大帝的救命之恩。永定区陈东乡每逢农历四月初八,都要举行“四月八”大型民俗活动,前后三天,以祭祀“玉封公王”——谢安,在卢氏先祖卢循遭遇艰难困苦时冒验搭救,从此卢氏先祖得以逃难到南方开基创业。

妈祖娘娘是海上女神,护佑众生,恩泽后世,得历代皇封。漳平市永福镇每年农历三月廿三都要举行纪念妈祖诞辰大型民俗活动,抬扛妈祖神像在村落、街市、商铺、村道巡游,人们烧香膜拜,感念妈祖恩德,祈望福泽降临,福气满满。

定光古佛是客家人的保护神,武平县岩前镇狮岩是定光古佛弘扬佛法的重要道场。每逢正月初六——定光古佛生日,当地都要举行盛大的醮事活动,接受民间祭拜。更重要的是,这个民俗活动,早已传导到乡村角落,年年举办,岁岁供奉,绕境巡安,为的就是知恩图报,成风化人。

图为新罗区适中镇举行盂兰盆会巡游盛况。

民俗活动

创业发展的深切祈望

感恩与祈望,是民俗活动一个主题的两个方面。

在闽西村落,如果说每年秋冬季节举行的民俗活动更多呈现了对天地神明的感恩情结,那么,每年开春时节举行的民俗活动则更多表达了人们对天地神明的祈求愿望。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村落来说,刚刚过完充满亲情的春节,就要开始谋划新的一年的生计。计划成竹在胸,能否如愿实现,人们又自发举办寄予美好创业愿望的民俗活动,旨在祈求天地神明普降福泽,风调雨顺,百业兴旺。

闽西村落不但把历史上、传说中为百姓造福一方的真人奉为人格神加以顶礼膜拜,也把美好愿望寄托在一块石头或动植物的物象上祈求赐以心灵的淡定和安宁。其情切切,天地可鉴。

连城县姑田镇每逢元宵佳节都要举行“游大龙”大型民俗活动。巨龙出游,山呼海啸,逶逶逦逦,其场面何等沉雄!据介绍,此俗始于一次昆仲之间的探望所激发的灵感。邓屋八世祖邓应公,明朝万历年间出任潮州府检校,后定居于潮,其弟邓恭公仍居姑田老屋。一日,邓恭公子孙到潮州探亲,在潮州看到游龙场面,惊叹不已,便将龙画成图样带回姑田仿制。未几,“龙”便在姑田出现。此俗已有300多年历史。日暮时分,天色将暗,大龙出游,人们欢天喜地,家家门前点燃松明火把、燃放鞭炮迎接,祈望新年龙降吉祥。

连城县罗坊乡每年元宵节期间都要举行“走古事”大型民俗活动。正月十四清晨,“大福首”差鼓乐队敲锣打鼓周游全村,催促古事棚抬到始祖祠堂集中,焚香祭拜,并扛抬“三太祖师”——观音、定光古佛、伏虎祖师在村落巡游,接受民间祭拜,祈求神明降福赐祥,为人间消灾避难。待七棚古事集结毕,则在戏台坪狂奔。次日,七棚古事沿路到云龙桥集结。约正午一时许,七棚古事同时冲下罗坊溪河床戏水。村民们不畏天寒地冻,不怕冷水刺骨,“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意气高昂,步调一致,一直向目的地追奔。此俗始于清康熙年间,传承300多年。

连城县新泉镇等村落,每年在“立春”前后,都要以自然村落或房族为单位举行“犁春牛”民俗活动,祈求四季平安,六畜兴旺。牛是农耕社会最主要的耕作工具,也是人间无比珍爱的朋友,自古以来举行“犁春牛”民俗活动,旨在迎春接福,下田耕作,祈愿福泽满满。据介绍,犁春牛队伍少则十几人,多则三四十人,前导为五人锣鼓队,接着是由二至四个儿童抬着写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富民强”等字样的牌子,后面跟着披红挂彩的耕牛和掌犁的农夫、挑草送饭的村姑以及体现历史典故的化装人物和反映农村生活的渔樵耕读人物造型,随后是挑谷子的农妇及抬松明火把的后生。牵牛者、犁田者,头戴斗笠,男的扎腰带,女的系围裙,赤脚前行;男的叼旱烟,边犁边吆喝,边表演一些滑稽动作。凡春牛经过的家门、店铺,村民自发燃放鞭炮迎牛接福。

连城县北团镇上江村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有“游大粽”民俗活动。村民用上万片粽叶缝制粽衣,用120斤糯米包成粽子,制作成1.6米高的笋状大粽,然后在村落巡游,试图通过大粽的精神意向,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据介绍,单大粽就须蒸煮四天四夜,再用金箔纸包裹,贴上吉祥纸花。同时包上百个指头大小的公母小粽,挂在大粽尖端。巡游时,神铳开道,两棚大粽、龙凤旗、花灯、古事棚等列队沿着田间小路、村中巷道游行。

连城县系列元宵节庆活动,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唐代著名诗人王架的《社日》诗,生动描述了乡间村落举行迎神赛会的情状。就闽西村落看,不但连城出彩,长汀更不分伯仲。

长汀县童坊镇举林村、举河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正月十四均举办“闹春田”民俗活动。以举林村为例,正月十一日凌晨,村民前往关帝庙烧香祭拜,祈求关圣帝君保佑村落一年风调雨顺,合境平安。午宴毕,鼓乐声中,人们把“关圣帝君”神榜送给下一年的“福首”。次日早晨8点半,由4人扛着端坐着关圣帝君的銮舆,在村落巡游。上午11时许,四人一组抬着銮舆走下烂泥田,不时换肩或左右旋转,有时数十人扶着銮舆绕田奔走,摔倒了立即补人,场面极为惊险刺激。直至下午四、五点钟,再把关圣帝君冲洗干净送回神庵。此俗已有300多年历史。

长汀县四都镇渔溪村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有“打菩萨”的民俗活动。菩萨为一块传说中十分灵验的不规则石块。人们把石块用红布缠绕绑在一台銮舆上。众人抬着銮舆趟过小河,上岸时一次次被一几十支毛竹棒打在地上。一方要上岸,另一方要拦住,于是打菩萨不可避免,借此祈望石头菩萨保佑村落平安,风调雨顺。石头菩萨的故事,被赋予神秘色彩,也传递着原始村落改造自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月二,龙抬头”。长汀县濯田镇升平村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都要举行“保苗节”,因信奉“三太祖师”神威,家家户户都要摆出酒壶请神明品尝,因而民间又称“百壶宴”。当日,村民早早起床开始炸米米反、澄米酒,以迎接神明。保苗节由该村四大房人轮流做头,轮到做头的房族要摆神案,将方桌集中到某个宽阔的山冈上一字儿排开。最头一桌,放置四方谷斗,谷斗上再放置三太祖师神像,尾桌为香案。上午,活动分两头进行,菩萨出游和准备供品。做头者负责从庵庙里请出菩萨,到半山腰的一口山泉水井旁取井水给菩萨洗澡,再将轿厢冲洗干净,然后由几十人抬着菩萨经过各个祠堂,冲向田野,到达神案所在地;其他村民们炸好米米反,澄好米酒后,盛入壶中,壶口插上油菜花或蟹扑兰,和香烛一起装入香篮,陆续抵达神案地集结,将供品放置桌上,请神明品尝,也请亲朋好友品尝。“斗轿”则是保苗节的高潮,轿厢木制,镶嵌角铁,轿杆粗大,总重量不下300斤。两个壮汉抬起轿厢对角相搏,极具野性,博得人们阵阵掌声。

闽西村落一出出精彩的民俗活动,都寄予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梦想,都是人们祈望平安幸福的深情表达。

民俗活动

民间文艺的阔大舞台

闽西村落的民俗活动,不但是展示民间文艺的舞台,也是代代相承的进行家风家教的理想场所。

任何一项民俗活动,都吹响了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积极向上的集结号。在一个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文化活动缺乏、人员往来较少的地域,要沟通族人感情,增进团结互助,共襄盛举,发展家业,举行民俗活动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以吹、拉、弹、唱、跳为主要样式的闽西民间文艺,常常在民俗活动中大放异彩。富有个性、生动活泼、又接地气的民间文艺,不仅能够满足农耕社会人的精神需要,也是自娱、娱人、娱神,寻求精神慰藉的需要。民间文艺在带给神明快乐的同时,更多的是带给人们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的快乐。

这就有客家木偶戏及其田公元帅信俗活动的生成,就有“上刀山、下火海”等民间绝技的传承,就有刻纸龙灯巡游历经几百年而不衰的流光。

上杭县是客家木偶戏的发源地。民国时期,上杭客家木偶戏高腔班、乱弹班竟达108个。木偶戏又称吊傀儡,因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的道具均由木头制作,按民间说法,“木”通“神”,木偶能够传达人间对神明的敬意,于是,“一瞬间千秋故事,三尺地万里江山”成为木偶戏的深情演绎。凡民俗活动期间,都要演闽西汉剧、木偶戏,打船灯、跳竹马,唱山歌、舞狮子等。开演木偶戏之前,民间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请神”科仪,木偶戏班要祭拜木偶戏神——田公元帅,还要请天地诸神前来看戏。这些活动约定俗成,终于在上杭县白砂镇大金村水竹洋自然村演化为一种田公元帅信俗活动。该村于明朝中叶建有简易庙宇一座,里面供奉田公元帅神像。每年农历六月廿四——田公元帅圣诞日,散落乡间的木偶戏班均前来上香,祭拜田公祖师爷,唱念行业条规,减少业内纷争,并开演木偶戏以酬谢神明。活动结束,还有“送神”习俗,祈祷神明再次保佑,年年保佑。

武平县永平镇中湍村地处大山深处,现有人口约1000人,户主均姓蓝,自称“畲寨”。村落水口处有一庵堂,名曰:忠新馆。中湍村每逢寅、申、巳、亥年的农历十月半,均开展以“上刀山、下火海”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活动。11月14日,正逢丙申年农历十月半,该村民俗活动如期开展,专家组一行前往观赏。但见民俗文化广场一侧,有临时搭起的神厂,里面供奉观音、王母仙娘、太上老君、普庵祖师等神像,同时摆放“梁野山大德定光古佛神座位”和“前传后教祖本宗师神座位”各一座。今年75岁的村民蓝兴丁说,村里的忠新馆及另一座崇新馆里共供奉24尊菩萨,一年到头,天天有人前来烧香,还有专人管理,服侍菩萨、打扫卫生、备好茶水。上午11时许,当地村民表演完“捻香火、掌心炮、过锥床、捞油锅”等民间绝技后,但见“上刀山”者,光着手脚,踩着36把锋利的钢刀,一步一步缓缓爬到高8米的“刀山”顶部,随后又有数名村民先后赤脚攀爬。薄暮时分,长约8米、宽约2米,由数百斤木炭经过2个多小时的充分燃烧后的“火海”,在黑夜中发出炫目的亮光。一阵念咒后,表演者光着双脚,踏进通红的火炭里,从火海中走过,毫发无损。“这些民间绝技,自古传来,1949年还搞过一次,到土改时随即停办。改革开放后,好在当时的蓝春桂还把这些技艺传承下来,直到现在。”蓝兴丁补充道。

长汀县童坊镇彭坊村每逢农历正月十四都要举行刻纸龙灯巡游活动。据介绍,当日上午,众人前往村南五公里的广福院迎接伏虎祖师上轿,并用红绳系住,抬到村落巡游。人们抬着伏虎祖师神像,一边巡游,一边颠簸,谓“抖轿”。据当地村民彭慕源介绍,“轿子颠得越厉害,菩萨就越高兴,看到世间太平,真是乐坏了。”入夜,三条刻纸龙灯在村落呈8字形巡游。刻纸龙灯烛光闪闪,花色精美,图案吉祥,故事寓意深刻。上下翻飞的刻纸龙灯,在激越的鼓点中,如蛟龙出海,腾蛇乘雾,演绎曼妙的神奇梦幻。

念念不忘高天厚土的赐予,念念不忘道法自然的敬畏,念念不忘只有奋发图强,披荆斩棘,团结友爱,和睦邻里,才能拓土开疆,繁衍壮大,建设美好家园的祖训,念念不忘“上刀山、下火海”的良好家风,就没有趟不过去的火焰山,从而完成使命,使民俗活动被赋予更加鲜明的时代内涵,道德教化,润物无声,从而引导人们只争朝夕、积极向上、遵规守法,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永定区湖坑镇实佳村口,有一株高大的“将军树”,一串串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我们分明看见这棵百年老树,经历了严寒、霜剑,风雷、霹雳,但仍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透过树梢,当地村民列队成行,毕恭毕敬地伫立在神厂前,虔诚地向这片神奇的土地膜拜,膜拜。

是的,秋冬季节,感念天地,一拜,再一拜,这片高天厚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