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魁”耀千秋

2017-03-29 09:18:00 刘少雄来源: 永定新闻网  责任编辑:   

抚市“走古事”的魁星扮演者着装依照传说中的绿色,丑陋形象,取材于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典故,一手持笔,一手捧斗,脚踩麒麟,稳坐轿上出巡。出资多者为“古事头”,扮演“魁星”,助手扮演“文武财神”。刘永良 摄(资料照片)

魁,在汉语字典里通常指:为首的,居第一位的,如“魁首”,又如“魁星”,也就是北斗星中的第一星,或是第一星至第四星的总称。在中国神话中,魁,又指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

万缕烟丝香四海,一个魁字耀千秋。把“魁”字演绎得最为精彩动人的,非福建永定抚市的客家人莫属。每年元宵来临,一场以“魁”为主题的山村文化狂欢就此上演。而让我吃惊的是,这幕热闹非凡的大戏已经整整延续了250多年。

烟魁·出魁

元宵十五白天,当你来到这里,你一定会被这壮观异常的活动场面所震撼。

这出被冠以“出魁”的大戏,由社前村的赖姓家族主演,其阵容之庞大,犹如皇家出巡。“咣咣咣”,鸣锣开道在前,游行队伍在后,锦绣凉伞高举,五彩旌旗招展,五色锣鼓铿锵,十番乐队悠扬,钦命、魁星、文武财神、司命真神牌、游山打猎卫队、十八罗汉鼓、舞龙、舞狮……长达数公里的仪仗队伍,装扮各异,仪态万千,形形色色,浩浩荡荡:千秋架、四进士、船板灯、五子登科、和合仙、八仙过海、五虎将、王母娘娘上寿、郭子仪上寿、齐天大圣、桃园结义、十八罗汉鼓、麻姑进酒……各种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经典名著、传统戏剧会聚于此,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他们为活动起了个诗意的名字:“走古事”。

出魁队伍必定是从天后宫起始的,然后沿着中心村道一路行进,途经大观楼的观音厅、老街的万寿寺、水尾的回龙宫,回到赖氏家庙闹祠集散。游行队伍中最有味道的要数穿着绿色衣装的“魁星”了,其丑陋滑稽的形象令人捧腹。只见他一手持笔一手捧斗,脚踩麒麟,稳坐于轿上,每当途经寺庙,便朝空中挥动大笔,一番龙飞凤舞的样子。一位姓赖的长者告诉我说,这叫“魁星点斗”。

据说,这个活动从公元1758年的元宵日就开始了,从此便一发不可收,越演越红火,成为抚市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出魁”,意指抬出魁星,文武财神都来巡游。这项大型元宵民俗活动缘起于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赐“烟魁”封号给社前村烟商经营的苏州赖氏烟行,并将条丝烟作为贡品,在烟商的推动下由此形成传统。

相传,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一天,永定抚市到苏州经营赖氏烟号的老板赖存觉正在运河码头上装货时,遇到一行人前来要求搭乘货船,为人热情大方的赖存觉爽快答应,并主动提供免费食宿,请贵客品尝条丝烟,一路畅谈乡土风情、人情世态,二者聊得十分投机。下船时,赖存觉拿出最好的条丝烟赠送贵客。令赖老板没有想到的是,他遇到的贵客竟然是微服私访巡视完紫阳书院正打道回京城的乾隆皇帝一行。更让赖老板喜出望外的是,乾隆回朝后,朝务之余经常品尝吸烟之趣,对赖存觉的条丝烟喜爱有加,便欣然提笔书写“烟魁”二字,下诏敕封苏州赖氏烟号为“烟魁”。永定“条丝烟”由此成为贡品,风靡天下。

获得“烟魁”殊荣的赖存觉激动无比,匆匆赶回抚市老家,将这一喜讯报告给家乡父老,大家都为此兴奋不已,尤其是经营条丝烟的商号老板们觉得这是一个扬名立万的难得机遇。于是,经族老们合议,决定在次年元宵开始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活动名称就叫“出魁”,寓意获得钦命,寄托人才辈出的愿景。从此,这个庆典便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成为一个涵盖全乡的庆元宵活动。规模最盛时仅古事轿子就多达108乘。当然,社前村人选择魁星来“出魁”,不仅是庆贺获得钦命“烟魁”的荣耀,也是祈愿子子孙孙,人才辈出,财丁兴旺。

烟魁·楼魁

“烟魁”的声名远播,烟草行业的兴盛,无疑带来了抚市经济文化的繁荣。清康熙时期,社前村成为经营条丝烟的专业村,条丝烟作坊遍布抚市土楼群,有的楼内同时经营数个烟号。而今,这些作坊的遗迹几乎在每座土楼都可看到。那个时候,北上赣湘鄂,东达苏浙皖,西进川滇贵,都镌刻下抚市客家儿女勇于开拓商路,推销条丝烟的不倦足迹,他们所积累的财富,为建造一座座巍巍土楼奠定了物质基础。

抚市的水陆交通极为发达,贝溪、基安溪、三重溪、龙窟溪、康公庵溪、东安溪、李前溪、里龙坑溪和卓坑溪等九条水系流经抚市,素有“九龙戏抚溪”之说。得益于唐代古航道抚溪与宋代古驿道龙梅路、明代古驿道漳南东路在此交汇,清道光年间抚溪河畔拥有8座码头驳岸。村内修通“四横四纵”的石砌村道和 “二渠百井”的给水体系,构成了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古村落格局。乾隆时期,大洋的村落群中还拥有“济元堂”大药房和“店子前”商店群,形成塘坑至池塘排一带的新街区。以抚溪河西南大洋、翠屏山、大岗山为基础,依山傍水,108座规模宏大的土楼密布于此,洋洋大观,连成一片,矗立起福建、中国乃至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抚市方土楼群。

这里有“十凤护宫”,福盛楼、福善楼、笃庆楼(已毁)、猗兴楼、五福楼、怡兴楼、燕诒楼、依云楼、崇德楼和树德楼,十座五凤楼,气势恢弘;

这里有“五垒连营”,以岗下双门楼为中心有五座中开天井的口字形方楼集中连片分布,分别是前为福兴楼,后为义和楼,左为龙田楼,右为聚英楼,加上见宾楼,蔚为壮观;

这里有“群雁齐飞”,六座中开天井的口字形方楼以大观楼领衔雁行分布,两翼是楼子前、植桂楼、德庆楼、发兴楼、世德楼,美妙绝伦;

这里有“三房坪”,四方共坪,东为福恩楼,西为福兴楼,南为新楼厦,北为凤兴楼,共用大坪,气象万千……

遥想当年,这里烟棚林立,烟刀挥舞,由“条丝烟王国”耸立起的幢幢城堡般的方土楼,为人们呈现出一座天下独有的“土楼博物馆”。

从建筑形制看,不仅有单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院落式,三进、四进、五进的府第式,也有简易式、单翼式、豪华型五凤楼,中开天井式的穿心跑马楼,还有双门楼、联体双合鸳鸯楼、长楼、三星楼、棋盘楼、履板楼、店式骑楼等,充分展现了客家人的杰出智慧和才能。

抚市土楼绝大多数保存完整,跨越明清两个朝代,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有研究价值,堪称古建筑、古民居、古集镇的典范。尤为值得称道的是,继清康熙末年烟商黄献龙开发大洋建起五座方土楼后,他的后裔又于道光年间建起五福楼(永豪楼),同治年间建成了永隆昌楼。此楼均以烟号冠名。

永隆昌楼群,位于新民村大洋,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51年),由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的府第式土楼和方楼组成。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2.33万平方米。主楼福盛楼土木结构,两进三落廊院式带左右护厝。中轴线上依次有雨坪、内大门、门厅、天井、中厅、天井、主楼、围楼。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雨坪也是晒烟坪,两侧建高1至2层、砖木结构的文馆和厢房,与外大门围合成一整体。厢房就是存烟仓库。外大门位于东北角,前突式门楼,青砖砌筑,层叠式屋顶,飞檐翘角。屋顶正脊中段嵌橙黄色琉璃花格,屋脊正面、背面均有泥塑花卉等图案。石构门框,门楣上方白底墨书“大夫第”三个大字,气势非凡。

副楼福善楼位于福盛楼的东北面。由外大门、福善楼和方形内院、后楼组成。外大门在中轴线的东南角,前突式门楼,青砖砌筑,层叠式屋顶,飞檐翘角。屋顶正脊中段嵌深绿色琉璃花格,屋脊正面、背面均有泥塑花卉等图案。石构门框,门楣上方白底墨书“中议第”。

福盛楼和福善楼结构繁复,形态各异。福盛楼两进三落带左右护厝,彩脊飞檐,华丽富贵;福善楼方中带方,方正凝重,庄严伟岸。楼内楹联、雕刻、彩绘、泥塑众多,内涵丰富,再现了福建土楼的古朴雄浑和鲜活细腻的艺术形象。

据传,永隆昌楼从清道光后期开始兴建,经咸丰、同治两世,直到光绪初年完成,历时28年之久,共耗白银60余万两。楼群规模庞大,楼中有楼,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楼内有20个天井,144个楼梯,92个厅堂,624个房间,7口水井,还有私塾、马厩、账房等,一应俱全。永隆昌主楼高6层,是世界上最高的土楼,也是保存对联最多、占地面积最大的土楼,2010年被列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成就它的“楼魁”的霸主地位。

烟魁·德魁

“山水峙流观德性,玉珠辉媚见文情”,福盛楼大门上的这副对联,充分体现了作为商贾的永隆昌楼主黄氏父子,以“君子”的言行律己,强调儒家的“德性”与文情的不俗情怀,也显示出黄氏父子与他们同时代的一般商人更多注重逐利大不相同的一面。福盛楼右大门的对联“素位而行君子愿,百祥皆降善人居”,倡导的是“素”与“富”在行为与目的上的互通,模糊了传统价值观上的士与商的界限,颇为难得。据黄氏家族所藏《愧莪公家训·世学业》说:不拘士农工商,但各守一业而为之不懈,自所业有成,富贵立致。诗书者,富贵之先资也。是读书不独为荣身起家之大业,亦为守身保家之良方。

“永隆昌”土楼及其家族的这种“士”“商”交融的双重身份,在福建烟草史和永定科举史上,都具有典型意义。史料如此记载:“永定所产条丝烟,品质精良,驰名海内外,素有‘烟魁 ’之誉。清乾隆时,定为贡品。清宣统二年(1910年)和民国三年(1914年),永定条丝烟在‘南洋劝业会’和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博览会’上,均获优奖”。而其中,又以抚市的烟草产业发展最早,规模最大,“清乾隆至嘉庆年间(1736-1820年),永定县抚市社前一地即有条丝作坊近百家,全村90余幢楼房,大多楼房均有条丝生产,从业人员达 2000余人,日产条丝烟8吨左右。”据统计,抚市镇在历史上于海内经营畅销名牌条丝烟,资本在10万银元以上的大烟号有31家,年均盈利最多的前两名,被黄氏家族所经营的商号包揽。其中,又以黄万斗等人经营的永隆昌号为最。

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黄氏一族,于科场也颇有斩获。据民国廿九年 (1940年)版《永定县志》载:单以清代为计,抚市黄氏一族共有进士2人,明经进士3人,举人12人,武举人2人,各项贡生l0人,孝廉方正1人,列传题名1人,文苑传题名5人,文官7人。这应该得益于抚市先辈们的远见卓识。为了能培养出更多的“文魁”,早在乾隆六年(1741年)他们就建造起“聚奎文馆”,让适龄童子全部入学接受教育。聚奎文馆之后,乾隆十七年(1754年)又出现竹林文会,在土楼内设学馆、书院者日众。既重商又崇文,成就了抚市土楼群厚实的人文积淀,著名人物层出不穷,“烟商村”“文化村”“学者村”“博士村”的美誉实至名归。

永隆昌楼主在商业和文教上取得的成功,让我们不禁想到“儒商”两字,这是永定土楼商人可贵而独特的品质。“善为宝”,土楼楼主选择“福”“善”二字作为主楼的名称,充分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们看来,素位而行、敦行仁义,以君子的言行要求自己,以儒家的理念作为经营事业的行为指向,如此“行善”才称得上是“以善为宝”,如此“积善”方有“芝兰”“余庆”和“盛业”,方能“永隆昌”。

以“君子”的言行律己,积善行德,在抚市的楼主烟商中并不是个案。

穿梭在布满沧桑的残垣断壁、长巷土砖的古堡之间,我们还听到了一则庚兴楼楼主赖庚兴行善得报恩的故事。话说清乾隆年间,实行海禁,皇上下令追捕出海谋生之士。一“海盗”在闽南一带被官府追捕,一路逃亡,流浪到抚市社前村的庚兴楼避难。此楼内设有大型条丝烟加工作坊,前后楼门均有人全天候值守,但无人发现有人潜入楼内,只是家人发现剩菜剩饭常常不知去向,怀疑有贼,追查无果。家人将此事向楼主赖庚兴禀告,庚兴了解到,家中除丢失一些剩饭剩菜外,并没丢失其他任何东西,估计是有人来到楼中避难,于是,叮咛家人不必报官,不得兴师动众,不要惊动来人,并主动让出剩饭剩菜,通过施善来感化偷食者。

半年后,偷食者主动离别,留下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表明自己是流落于此的“海盗”,许诺今后凡“利”字号(庚兴的条丝烟商号)的货物均可在海上通行,给予保驾护航,自己愿做其海上保镖。从此,庚兴条丝烟的海外贸易航线得以开通,“利”字号条丝烟品牌享誉海内外。

“行恒言物家人吉,义路礼门君子由”“亨以正,厚德载福;礼之用,和气致祥”“利生有象泽弥远,义本无私德至公”……行走在抚溪河畔,读着土楼门楣上一副副闪耀着人性之光、道德之光的联句,回味着发生在土楼群内的一个个传奇故事,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魁”的真正内涵。

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岁岁年年,“出魁”的大戏依旧在这里上演;年年岁岁,山村的狂欢总是不知疲倦。为了避免集中在元宵日踩街出现拥挤事故,抚市的内八方、上四方、下四方、五方内的乡贤族老联合商定,古事上街分批有序进行,元宵十五日白天由社前赖姓等组织,十五晚上归苏姓领衔,十六晚上属黄姓展现,约定成俗,绵延至今……

一轮圆月在清凉的晚风中升起,又一出古事大戏正在上演:礼花满天,锣鼓喧腾,彩车璀璨,笑语喧哗,抬着“武功”牌匾,由中寨村、抚溪村等苏姓村落联合组织的仪仗队,以六国拜相为代表,从中寨苏氏大宗祠出发了;抬着“江夏”匾额,以孝友无双为代表,由井头、五联、新民、大坪、坝角等黄姓村落联合组织,从井头家庙出发了……装扮得像天使一般的孩子们坐在彩车上,一边吹着泡泡,一边打着马灯、鲤鱼灯或提着灯笼,从大街上缓缓走过,祥龙、锦鲤、麒麟、狮象、蝙蝠、竹马,与载歌载舞的人们组成一幅幅太平盛世、百业兴旺、团结和谐、其乐融融的动人画卷。

我的心头涌动着莫名的感动:魁,永远属于抚市这方热土;魁,永远闪耀在抚市人的心头。

(原载《闽西日报》第4版2017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