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客家方言:客家人进行身份辩识的工具

2017-08-15 10:38:00 来源: 客家精英手机报  责任编辑:   

客家方言,简称客语,在粤东、珠三角、闽西等地区非正式场合又称客话、客家话等,在其他部分地区还称涯话、新民话、广东话(或土广东话)、粤东语、怀远话、 惠州话(广西等地)等,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

客家人生活的山区环境

  客家方言是中国汉语八大方言之一。客家方言是从汉语语族中分化出来的一个语支,分化发展过程与民系变迁是一致的。它保留着丰富的古中州汉语音韵和词汇,又融入了大量的南方土著等语言成分,古朴而且生动,承载着人际交流和历史记忆的双重功能,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是珍贵的客家人文财富。客家先民南迁以后,多在福建西南部、江西东南部和广东东北部为原居住地,定居于偏僻闭塞的山区,在与当地的畲、瑶等少数民族的交往中形成了独立的客家方言。据《客家方言》一书介绍,客家方言雏形是在江西形成的,是南下至江西的北民带来的北方话在楚语中的一支——傒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吸收了原山区方言及民族语言的某些成分,在闭塞的山区地理环境中发展出古赣语,时间在客家先民迁入赣南、闽西之前(即唐末五代初),使之成为客家方言,随后又随移民延伸至粤东、粤中地区。

各种研究客家方言的著作

  目前,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我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海南、香港及台湾部分地区,共两百多个县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的华侨、华裔有不少是讲客家方言的。从表现看,各地对客家方言的称呼不尽相同,但都可以看出移民的特性。在广东称其为“客话”“客家话”“客家语”(在梅县还被称为“阿姆话”);在广西称为“新民话”“麻介话”“倔话”;在四川称为“土广东话”;在江西称为“广东话”“客籍话”“河源声”“怀远话”等。“客家话”“客边话”“客姓话”“客籍话”“新民话”“怀远话”是以说这种话的移民的特殊性质来命名的。“广东话”“土广东话”“河源声”是以移民的来源地来命名的。“山话”是以客家方言的地理环境来命名的。现在,人们习惯称之为“客家话”或“客家方言”。

梅州客天下景区内的“亻厓系客家人”石牌

  其中,客家方言是以梅县话为标准音的。《梅州客家风情》的作者谢永昌一直以来对客家方言颇有研究,他介绍说:“梅县话属客家方言,而且是客家方言的代表、标准音。比梅县话的声母有18个,韵母有75个。梅县话有六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梅县话最大的特点是保留了入声,也就是阴入、阳入,第五声、第六声。”

福建客家家训馆

  在客家人心中,客家话不仅是他们的日常交际用语,也是沟通彼此感情、进行身份辩识的工具。客家话之所以能成为客家人辨别彼此身份的工具,除了其独特的声调起着重要作用外,还与“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传统有关。“宁卖祖宗田,毋忘祖宗言”,这是客家人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一句祖训。在动荡不安的那个年代,客家人历经了多次大迁徙,在这过程中,不断适应新环境,创造新生活,唯一没有丢弃的,就是那口口相传的“祖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