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不得不知 客家人的“七月半”习俗

2017-09-06 17:17:09 来源: 梅州旅游  责任编辑:   

中元节,也称“盂兰盆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固定的节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又俗称鬼节、施孤。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中元节有感》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清)王凯泰

  家人的“七月半”客

  每年的七月十五是以传统的重要节日——中元节,又俗称“鬼节”。客家人将“中元节”俗称为“七月半”、“月半”,一些乡镇村有过七月十三、七月十四。每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今天我们就看看客家人有什么祭祀活动吧。

  在客家地区,过中元节流传着一个重要的习俗——杀鸭子吃鸭肉

  客家人认为鸭子会游水,可以渡黄泉,用鸭血写上先人名字,洒在祭品上,亡魂才能收到,所以祭祀时一定要斩杀鸭子做祭品。祭祀仪式完毕后,剩下的鸭子,人们就会将其“散福”(即食用),据传食用鸭肉还能驱魔辟邪,所以便留传了在中元节吃鸭肉的习俗。

  上贡品、烧“纸钱”、敬“田伯公”

  到了中元节晚上,家家户户除了会摆上贡品、焚烧“纸钱”外,还要在天后坪和县府门前,请和尚念经,投贡品,烧纸衣,以示赈济“无主孤魂”。但却禁止燃放鞭炮,因为根据传统说法在中元节摆贡品是为先祖亡灵返阳享用,如放鞭炮有驱逐之意,故不能放鞭炮。

  在农村,此时一般都夏收夏种完毕,农民也会于这天做各类粄敬“田伯公”,望来年有个好收成。一些较为富裕的农民还会在这天备办酒菜、茶点,宴请“双夏”为其帮工的邻亲。

  部分客家地区还流传在中元节放河灯的习俗

  河灯是用上过蜡的红纸剪成荷花、鱼、船等形状,里面安上一根纸捻,入夜由僧人带至船上。僧人在船上设坛诵经念佛,追荐亡灵,祈求消灾降福。烧过祭文后,僧人在河灯里注入灯油,点亮放入江中。相传这一民俗源于南朝,至唐代由客家先民将其从中原带到了南方。当时,客家先民经连年的战乱长途的跋涉来到岭南地区定居后,为了追思因战乱和迁徙中故去的亲朋好友,每逢中元节便邀请僧人超渡亡灵,由飘飘悠悠的河灯带去人们对亲人的思念。

  

这些关于客家人过中元节的习俗,伴随着人们对已故之人的追思被代代相传,寄托着人们的无限哀思。

  客家人是十分尊敬祖先的,对于祖先的死,客家人认为“形灭神不灭”,他们的灵魂还活在世上,这种对祖先的崇拜,逐渐转化成了对鬼魂的崇拜。于是客家人在道家和儒家的节日上,加上了对祖先的祭祀,甚至逐渐成了中元节重点的活动。客家人借用儒家和道家的仪式,纪念自己宗族的祖先。

  客家人常怀一份感恩之情,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不仅仅会祭奠先人,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之情,更是隆重的节日,朋友亲戚都会带上精挑细选的礼品走访亲友,出门在外工作的游子空闲大都会回到家乡,热热闹闹的过这个节日。

  家家户户设盛宴款待亲朋好友来访,届时欢聚一堂,热闹非凡、节日气氛浓厚,也体现了梅州人对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视。

  在“七月半”期间,正是乡间繁忙的农忙结束时。人们借此节日趁机稍事休息,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做上几桌的美食佳肴,与亲朋好友共享美好时光,增进友情、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