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红旗不倒之乡——永定(下)

2018-08-09 16:48:18 曾汉辉来源: 红色文化周刊  责任编辑: 余琳艳  
 

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永定区,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是当年中央苏区的核心部分,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张鼎丞、邓子恢等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英雄的永定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拼搏,前赴后继,从大革命时期到全国解放,坚持革命斗争长达二十多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红旗不倒之乡”。

一、永定是中国土地革命的最早发源地之一

二、永定暴动是福建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武装暴动

三、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永定段是极为重要关键的一段

四、永定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在南方的战略支点

五、永定虎岗是中央苏区反围剿的重要战斗堡垒

虎岗位于永定西北部,地处(上)杭、永(定)、新(罗)三县(区)结合部。境内四周是高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中共闽西特委(后改为中共闽粤赣边省委)、闽西苏维埃政府、闽西军区、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闽西红色交通站、闽西政治保卫处、闽西工农银行等党、政、军、经济、文化等40余个机关单位的所在地。在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张鼎丞、谭震林、肖劲光、罗明等都在这里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原闽粤赣军区参谋长肖劲光在回忆中央红色苏区———永定虎岗时,说当年虎岗是“铜虎岗,铁虎岗,千军万马也难上”。这是对保卫虎岗的生动比喻。

伍修权在回忆录中回忆到:从汕头到虎岗路经坑源村时,看到儿童团员正在操练的情形,感慨地说:“我站在山顶举目望去,只见苏区山林田野,沐浴在一片红色的落日余晖中,我深深地吸了口苏区的空气,只觉得它是那么清新,那么香甜。又看到山下的平地上有许多儿童团员在做操,队伍整齐,精神抖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连日的紧张、劳累和饥渴一扫而光,我们欢乐而轻快地直奔虎岗而去。”

1930年12月,中共闽西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迁入虎岗。召开了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成立了闽粤赣边区特别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军区司令部。同月,闽西、东江两特委组成闽粤赣边特委,在虎岗成立了闽粤赣边区军事委员会和红军闽粤赣边区司令部。同时,党中央派邓发到闽西,在虎岗大竹园杨公堂“晏田新祠”主持召开了闽粤赣边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共闽粤赣边区特别委员会,邓发任特委书记。随后又相继建立了中共闽粤赣苏区军事委员会,邓发兼任军事委员会主席。闽粤赣边特委属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它的成立,实际上代替了中共闽西特委机构的职能。中共闽粤赣边特委在虎岗召开了三次常委扩大会议,分析部署了第一、二次反“围剿”的作战方针和政策,以及批评李立三“左”倾的错误路线。

1931年2月下旬,中共闽粤赣边特委在虎岗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会后不久,第二次反“围剿”开始,中央代表团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于3月15日到达虎岗。3月20日,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通常称“虎岗会议”),会上提出了军事上的防御战略方针。

1931年5月21日,闽西苏维埃政府在虎西大竹园“崇德楼”召开第三次全委(扩大)会议,虎岗成为闽粤赣边区的革命指挥中心。这个时期,一大批领导人,包括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从上海等地来到虎岗开展革命斗争。这里先后被赞誉为“红色小井岗”与“红色小延安”。

1931年8月间,红军新十二军,红军虎岗警卫营和军事政治学校的指战员,在肖劲光、伍修权的指挥下,接连取得了陆丰、蓝家渡、丰稔三次战斗的胜利,收复了上杭县的大片红色区域,有效地领导了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取得了胜利,虎岗成为中央苏区的坚强堡垒,被载入革命史册。

闽西苏维埃政府根据中共闽粤赣省委关于“巩固苏区,必须肃清反革命”的指示,于1931年初,成立了闽西苏维埃政府肃反委员会,肃反委员会设于虎西大竹园思顺堂,肃反委员会主席林一株。“肃社党”运动给闽西苏区造成了严重后果。1931年7月闽西肃反委员会被撤销,另成立闽西政治保卫处,郭滴人任处长。“肃社党”时期虽然给闽西苏区造成了严重后果,但也必须看到:虎岗人民永远跟党走的决心没有改变;坚持革命真理的信念没有动摇;搞好生产,发展经济的信心没有受到影响;社会形势仍然安定稳定。虎岗人民的这种可贵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全乡被敌人杀害的干部、群众达400余人,已被追认为烈士有166人。全乡被烧房屋108座1500余间,基点村被迫移民并村。在红军长征中,虎岗儿女100多人参加,大部分牺牲在长征途中,只有8人到达陕北。解放后他们都身处领导岗位,在不同行业继续为新中国建设作贡献。

六、永定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进行革命实践的地方

毛泽东一生中两次来到永定,在永定工作和奋斗了两个多月,经历了他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险情和磨难。

(一)第一次到永定

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5月23日,红四军在一打龙岩城后又攻占了永定坎市,毛泽东在驻地“德豫翔”召开了中共太平区委负责人会议,成立了太平区革命委员会。红四军占领坎市后,宣传队立即在街头张贴《红四军司令布告》,宣传红四军的宗旨和纪律,还在“裕源店”三楼厅写下了“三条纪律,八项注意”,这是至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纪律歌的文物。

5月24日,红四军攻占湖雷。反动驻军和张遁名民团望风而逃。为了牵制和阻击广东方面之敌,红四军立即派出第一纵队开赴陈东、岐岭、下洋一带,配合当地武装扫清反动势力,迅速打开了金丰地区的斗争局面。

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会议,讨论有关红四军前委之下设不设立军委的问题,史称“湖雷会议”。会上发生争论,结果未能统一意见。

5月27日,红四军第二、三纵队攻克永定县城,为了使永定土地革命运动能全面展开,毛泽东亲自宣布成立闽西第二个县级红色政权———永定县革命委员会,由张鼎丞任主席,阮山任秘书长。会上,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分别讲话,号召人民群众在县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同封建势力和地主剥削阶级作坚决的斗争。

“红军来到永定,在南门坝开了万人大会。毛主席号召广大群众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全县各地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府,成立了赤卫队,组织了妇女会、少先队、儿童团、贫农团、互济会等,大批青年加入红军。共产党和青年团的支部亦在各乡秘密建立,附城群众,在县区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立即拆废城墙。永定人民在张鼎丞、阮山、卢肇西等革命先辈领导下,为革命做了很多事业,成为革命的老苏区根据地。”老红军赖子玉在《六十四年的回忆(1920年-1984年)》深情回忆到。

(二)第二次到永定

1929年7月底,中共闽西“一大”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偕贺子珍在红四军第一纵队的护送下,于8月上旬第二次来到永定,他在青山下的牛牯扑村一边养病,一边指导永定的土地革命。深入到各乡村调查研究,访贫问苦,并经常与张鼎丞、阮山、卢肇西等永定党政军领导人一起商谈贯彻中共闽西“一大”精神和研究建立永定苏维埃政权等问题。毛泽东还向他们介绍了坚持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指导总结“永定暴动”经验教训。在牛牯扑遇险时,永定赤卫队员陈添裕等救了毛泽东。10月上旬,毛泽东离开永定。这段时间里,在毛泽东同志的亲临指导下,永定各地土地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全县先后建立了12个区和113个乡苏维埃政府。

在此情况下,10月26日,在湖雷庆兴寺召开了永定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选举阮山为主席。大会发布了《永定县工农兵大会成立宣言》和《十大施政纲要》。永定县、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是红四军入永促进革命斗争形势胜利向前发展和毛泽东亲临指导的结果。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彻底废除了剥削阶级的旧制度、旧法令,标志着永定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第一次翻身做了历史的主人。

七、永定是红军故乡、开国元勋摇篮

为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千上万的永定儿女投身斗争洪流。全县有近7000人参加人民军队,其中有2000多人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600多人参加新四军;他们浴血奋战在闽山赣水、闽粤赣边,驰骋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涌现出了张鼎丞、赖际发、卢仁灿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英才。

在这块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始终保存了党的各级组织,保存了土地革命分得的土地5万亩,保存了一直支持革命的基点村263个。全县先后参加红军游击队的有6812人(其中参加长征2000余人,大部分编入红三十四师),战斗中牺牲的有4422人(其中有省军级领导干部7人,地师级16人,县团级以上62人)。幸存的同志中,于1955年至196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的有:湖雷乡5位(张云龙、张宜步、陈忠梅、阙中一、熊兆仁);坎市2位(王平水、卢仁灿);金砂乡2位(范阳春、张元培);红坊乡1位(王全珍);金丰陈东乡1位(卢克);古竹乡1位(苏启胜);仙师乡1位(赖光勋);歧岭乡1位(熊奎)等14人,担任省(部、军)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虎岗乡3位(赖大超、邱兰标、赖富);金砂乡2位(张鼎丞、赖金华);湖雷乡2位(赖祖烈、阮文炳);合溪乡1位(赖际发);湖山乡1位(沈仲文);岐岭乡1位(戴镜元);西溪乡1位(范希贤)等10多人。永定儿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完)

(作者为中共龙岩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古田干部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