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那座高高的家族之城

2018-09-17 16:44:11 来源: 闽西新闻网—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图为芷溪村翠畴公祠门楼。

□ 宋客

一座家族之城,不但要靠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坚实的基础,埋下垫底的石块,夯筑高高的土墙,建设有形的家园,足以抵挡风雨雷电、严寒酷暑和漫长岁月的磨洗,但更重要的是靠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人文濡染,激发宗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才能历千百年王朝更迭、社会动荡而巍然屹立。

连城之南,有集镇曰庙前。

庙前一隅,有村落曰芷溪。

芷溪就是矗立在连南河畔的一座高高的家族之城。

走进芷溪,才领略村落结构的巨大乾坤,含芷溪、芷江、芷星、芷民、坪头、芷联共6个行政村,聚居着1.2万多人;走进芷溪,才感觉自古有之的儒雅气息奔袭而来,浑身留下糯糯的书卷之气挥之不去;走进芷溪,才看见当地百姓发自心底、写在脸上的自豪感,一种不论遇到多大困难和挫折都矢志不渝的爱家护家的律动初心。还是那一片铺天盖地、映衬星宇、芳华四溢的叠叠屋瓦,还是那纵横交错、卵石铺就、曲径通幽的弯弯巷道,还是那一泓贯穿村落、哗哗流淌、润泽房前屋后的清清流水,还是那威不可侵、雄峙伟岸、端庄静穆的厚厚大门,一切,所有的一切,都给人生命的质感,孕育坚实的力量。

是啊,面积10.8平方公里的芷溪村落,横亘着74座宗祠,139座古民居,26座书院。历史以来涌现出23个进士,51个举人,300多个秀才,其中有一个家族就出了12个进士。拧干这些湿漉漉的数字,其背后创业的艰辛,一以贯之尊崇中原文化的信念,攻坚克难,负重拼搏、奋发向上的群雕浮现在我们眼前。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老祖宗有言,芷溪人任何时候都绝不迷失方向。

西晋以降,北国烽烟,一批又一批北方汉人拖家带口开始南迁,寻找生命的栖身之所。越唐中叶,更多疲惫的旅人穿越江西石城站隘岭孔道进入闽西地域,致使闽西大地人口激增。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始置汀州。北宋立,杭武兴。南宋立,都余杭。宋绍兴三年(1133年)连城置县。可以想见,连城一隅人口聚集,生产发展,经济繁盛达到了必须行使皇权管辖的程度。

连城“乃闽中僻邑,土壤硗瘠,习尚朴素”。的确,历史以来的连城,夹在长汀、上杭、龙岩、清流四县之间,尽管驿道四通八达,然而冠豸山下的县城只有文川河水,九曲回肠,不通舟楫;县域的水路出口有两条,分别在连东姑田和连南朋口、新泉、庙前。据清康熙版《连城县志》记载,“东自姑田里路经秋家岚五十里至小陶,抵延平,下通福州,上达北京;自县南六十里至朋口,乘舟下上杭,抵潮、广”。在传统的农耕社会,水路是勾连周边、运输货物、聚集人口、集散信息的重要通道,水量算不上丰沛的连城县境以至形成“劲毅勇悍、尚武少文”的风习,“士慕讲读而重于仕进,民安稼穑而勤于陇亩。富者仅足于供输,贫者间免于饥冻;途无行货之妇,市乏赌博之风。不通舟楫而行客少,各务生理而商外多。”读书耕田,外出务工,成为代代相袭的固有传承。

正是连城特定的环境,使芷溪村落能够扬长避短,兼具其他地方无法匹敌的优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勇敢担承。芷溪村落地处连城南端,北宋肇基时称“表席里”“表正里”,与上杭蛟洋相邻,又是汀州府过境的必经之地,可领风气之先。尤为难得的是境内有连南河可通舟楫,汇入上杭县境的旧县河进入汀江,打通了人员对外交往和货物外运的孔道。

背靠连城腹地,走向浩瀚海洋。

既自觉接受来自“背靠”的崇正教化,又主动接纳来自“河海”的开放之风,从而造就了芷溪“内敛”的性格。销蚀了功名利禄角逐、斗狠的锋芒,滋长了归田园居温润、向善的福报。正是这双重的价值取向,一旦放入芷溪村落里回炉,日月经年,坚硬如铁化着潺潺流水,村边幼苗长成参天大树,雨后初霁,唯有那茵茵芷草在深情地歌唱。

桃源山、金石寨、蜈蚣岽,是芷溪村落的天然屏障。走出去,突破屏障,才能获得更大的人生价值;再回来,回到家乡,才能使人生价值得到升华。一代又一代芷溪人,就在这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中完成了人格的超越,完成了建设心向往之的归田园居的壮举。

山岛耸峙,大河奔腾。明清以降,发端于南中国的海洋文化开始勃兴,对外贸易繁盛。一代又一代的芷溪人,因耕种土地有限不得不游走他乡,学手艺、做泥瓦匠;酿酒、行医、做烟丝,串村巷、贩商品,在素来尊崇“重农抑商”的客家社区,芷溪人却挣脱观念的羁绊,闻风而动,奋力一跃,用智慧、汗水、勤劳演绎敢想、敢闯、敢干的传奇。

与其在等待中就这样穷困潦倒,也许在奋斗中还能获得新生!

更有甚者,聪明的芷溪人洞悉外面精彩的世界,依靠连南河的逶迤水道,“输出之品,惟竹与木”,把大量竹木、土纸、烟丝运到山外,换回大把大把的银元,从而出现杨氏家族“两代三个百万公”的奇观。

有了钱,不是花天酒地、纸醉金迷,也不是聚众赌博、挥霍一空,而是登高望远,荫及子孙,把钱花在最有意义的所在,一定要给后代留下一个念想,留下一个能够让子孙后代接受教育的场所,留下一道施桥砌路、积善积德的最美风景,以告慰列祖列宗的佑护和恩赐,以获取绵绵不绝的福报和恩泽。

清晨,天边喷薄万道霞光。

霞光中,一座座民居开始上升,门庭生辉、院中瑞草、天井明亮。夕阳里,一座座宗祠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池塘里碧波荡漾,莲红荷香。在巷道,豆大的汗滴,滴在刚刚出窑尚有余温的青砖上,“嗤”的一声,在泥瓦匠信手的涂鸦、挥抹中,一婉三叹,九曲回廊……

穿行在鳞次栉比的任何一座古老民居,拜望任何一座高大祠堂,探访任何一座书院,追寻任何一条巷道,环顾四周,仰望,或刻在廊柱上的楹联扑面而来,或铸在屋顶的鳌头挺立苍穹,或透着细碎金光的窗格传来朗朗笑声,石狮、石鼓、户对、门当,那是人们尊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温良恭谨让,仁义礼智信。”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盛如斯,一个家庭、家族的兴旺和发展亦如斯。芷溪村落的一切风物都时时昭告着人们,只有人人学会敬畏,个个懂得贤让,年年知道感恩,奋发而不失理性,激情而不失内敛,做到“馨香勿替,昭穆有伦”,才能“居之安”,才是家族兴旺、长盛不衰的根本定律,也是芷溪村落黄、杨、邱、华、卓姓家族聚族而居、守望相助,睦邻友好、耕读传家,向善向上、人才辈出,历几百年风雨而不倒的根本所在!

因为人文根基深深扎入了芷溪这片肥沃的土地,因为人文精神注入了芷溪这片沙石树木的灵魂,以至于芷溪这座高高的家族之城在历史的长河中幻化成万道霞光,让人追寻,让人仰望!

从来没有改变,连南河畔,就这样,芷草在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