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竹斗笠

2018-11-20 09:38:52 来源: 永定新闻网  责任编辑:   

竹斗笠

□张武昌

竹斗笠,对于曾经在乡村生活过的人来说并不陌生,雨天出现得最多的笨拙而庞大的斗笠,土黄色圆圆的可挡雨亦可遮阳的“大帽子”,散发着淡淡的桐油香味。夏季在酷热太阳下劳作的村民头戴“竹壳笠”,休息期间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把竹笠拿在手里使劲地摇,当扇子用。

我的思绪正一步一步沿着记忆的羊肠小道,走进乡村的往昔,去找寻那些已渐渐远去甚至已被遗忘了的故事,那些模糊的情景又渐渐变得清晰。每当春夏季节,乡村的田间地角,总少不了蓑衣、斗笠的存在。这些为随时变脸的天气而作准备的用具,就和那些生长在田间地角的野草、野花一样,成了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斗笠有几种类型,但均以竹篾、箭竹叶为基本原料编织而成。有尖顶、圆顶、通帽等形式。精制的则用竹青细篾,加藤片扎顶捆边,竹叶之上夹一层桐油纸。为使其耐用美观,有加绘字画的,笠面再加拭熟桐油。乡村还有一种最精致的斗笠,选用的竹材料是一种名叫桂竹的。因桂竹的节细小,可劈成很纤细的竹丝,製成很优雅的斗笠。乡下用得最多的则是一种篾编加箭竹叶的那种。还有就是由上下两层竹编菱形网眼组成,中间夹以竹叶、油纸。这两种斗笠既轻便又管用,价钱又便宜,且附近村庄有村民编制这种斗笠。节俭的人家,一顶斗笠一般能用上一两年。另外,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竹斗笠叫扒谷笠,它是用较粗壮的竹条中间用多层箭竹叶编制,专用于收割稻谷。稻穂用打谷机分离粒粒谷子后,用手抓紧扒谷笠,对着谷堆大角度使劲摆动,扇走秕谷及禾碎叶。

小时候阴雨天上学,我们也会带上竹斗笠、塑胶布。当下雨的时候,头顶戴上斗笠,身上则用塑胶布包裹着,雨点劈劈啪啪不停地打在斗笠上,再向下掉落。若遇上有风的雨天,雨点拍打在斗笠与塑胶布上,分别发出不同的声音。我一路走着,一路享受着很有节奏感的音调。

故乡的斗笠非常普遍,每家每户都有,它与镰刀、锄头和蓑衣拍档一起和谐地相处。村民在风雨与烈日中的劳作是艰辛的,充斥着一种辛酸。雨天村民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间地头归来,斗笠下是熟悉的蓑衣,把高大的身躯裹在里面。回到家中,解下斗笠和蓑衣拿在手中抖动,再挂在墙头的钉子上。经过雨淋后的斗笠和蓑衣显得灰暗、笨重,天晴时便会拿到太阳下晒干,再挂回墙上。在烈日下劳作的村民,头戴斗笠,汗如雨下,工作量与地盘建筑工人不相上下。

农村还有一种草笠,它是用小麦茎编织而成,通常这种草笠是用来遮挡酷热的太阳。因为草笠在雨天只能短暂避雨,时间长了雨水会湿透草笠,从而失去效果。

现在的避雨工具几乎被雨伞、雨衣替代,但斗笠在农村里依然存在。因为农民不会因为下雨而停止农活,头戴斗笠,身穿雨衣或蓑衣,方便农民在雨中继续劳作。

古诗文中的描述常蓑笠并用,例如,“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以及“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对斗笠的认识可能不深刻。竹斗笠是农民的代名词,是古老传承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