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人民网】张汉锋:当好河流“管家”

2018-12-03 09:37:56 刘永良 卢传顺来源: 人民网  责任编辑:   

龙岩市永定区抚市镇河长张汉锋在巡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开篇——《关雎》讲的正是水边的故事。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本,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张汉锋看来,一个地方,有水才显灵气,才感润泽。

张汉锋是龙岩市永定区抚市镇党委书记、永定河支流抚溪河的河长。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生态文明?这是他上任以来苦苦思索的课题和孜孜以求的目标。今天,他终于可以这样告诉笔者:“2017年,抚市镇以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为重点推进河长制工作,初步改变过去的旧面貌,实现了断面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水质到现在的Ⅲ类水质,镇村集中饮用水源达标率100%、污水处理率88%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98%以上,呈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以“治河管家”标准落实河长制

抚市镇位于龙岩市永定区东北部,全镇面积133.3平方公里,辖17个建制村、197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9070多户、33380余人,全镇有大小水库、山塘9座。永定河支流之一的抚溪河(俗称母溪河),在抚市境内全长18公里,起点在坎市镇境内的青溪,终点在抚市镇的抚市甲,集雨面积265平方公里,坡度6.19‰。抚溪河在抚市境内有9条支流,流经溪联、五联、抚溪、社前、新民和协兴等6个村,涉及人口2万多人。

“几十年前,在河里吃水、摸鱼、游泳,我们相当放心。但后来,农户习惯将大量的生活垃圾都扔在河滩边,再加上煤矿私挖滥采、养猪场排泄物、生活污水排放,长年累月,河水变浅变浑浊、河床裸露、鱼虾难见踪影,垃圾成堆,臭气熏天,每年都只能靠洪水‘清理’。最让人痛心的是,乡亲们守着家乡的河流不释怀水。作为一名党的干部,我们如今良心发现,必须切实采取措施用心治河、真心施策、耐心管理,通过河长制,让儿时的碧水蓝天长久地回到眼前、回到身边,让大家都感到舒心。”

采访中,张汉锋不止一次提到他儿时的河道,不时回忆起童年在河边玩耍、河里洗澡,抓鱼摸虾、玩鹅卵石的情景,并且对治水工作有决心、有信心,也有期待。

“河长制不是冠名制,而是责任制。”2017年开始,张汉锋担任永定河支流抚溪河河长。他认为:“一河之长也像一家之长,必须把河流当‘家’管好。”

于是,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张汉锋带人巡河的情景。他沿着抚溪河段调研督导河体治理工作,观察河水和河岸情况,不时与河道专管员交流,耐心听取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并鼓励群众关心和支持镇河长制工作,提醒村民保护河道卫生。

“过往经历使得我对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河流状况也影响着大家的生活,我希望通过点滴行动带动更多乡亲爱护家乡河流。”张汉锋对一起巡河的工作人员说,“要严格落实河长制巡河机制,逐步将群众以前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彻底解决,我们的工作做好了,河里的小鱼才会回来,抚溪河才会更清澈、更美丽!”就这样,通过以上率下、党政同责,全镇各级河长都成为“治河管家”。

“全面推行河长制,守护好这一方青山绿水,是我们必须担当的责任和使命。”抱持这份热忱,张汉锋按照“建立管理机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严格管理考核”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镇、村“河长制”管理体系,对全镇9条支流全部落实具体责任人,明确镇村两级河长,择优选聘17名河道专管员,实现镇、村两级“河长”全覆盖,形成“河长制”管理的体制机制常态化和制度化。

如今,在抚市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长”,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水库都被严格“看管”起来。镇级河长带领分管部门每周2次巡查、村级河长带领村委班子成员每周2次巡查,河道专管员每天巡查的河道,并做好河道巡查记录,建立健全巡查台账和制度。同时,依照辖区内河道存在的问题逐条提出了抚溪河个性治理方案,形成“一河一策”、“一库一策”,做到“守河有责、护水一方”。镇里还设立了河长制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镇河长制日常工作,落实管理人员和工作经费;竖立河长制公示牌,河长姓名职务、联系电话、责任目标、监督举报方式等内容一目了然,拉近了河长与群众的距离,畅通了群众参与河湖管理的渠道。

“污在水中、源在岸上、根子在人。”张汉锋切实体会到,管住源头是确保水质水环境达标的重要举措。过去,抚市镇629个非法小煤矿肆意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煤矸石的堆积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而且煤矸石中所含的硫化物散发后会污染大气和水源,造成严重后果。为此,张汉锋提出“源头防范要零容忍、打击整治要零死角、巡查监管要零反弹”的要求,在全镇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动。“目前,抚市镇14家有证矿硐,只有3家有生产。原来620个无证矿硐已经全部关闭,没有‘死灰复燃’开采现象。”

2017年4月,张汉锋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铁腕治污强力推进,大力开展养殖业、牛蛙、垃圾污染整治和矿山复绿。目前,抚市镇生猪养殖业污染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镇由原来的9万多头生猪整治到现在只有3万余头,其中关闭159户47066平方米,拆除118户37864平方米,累计关拆面积10万余平方米。

加大资金投入进行生态治理是张汉锋推进河长制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在张汉锋的推动下,抚市投入了3200多万实施了溪联、抚溪、华丰、鹊坪、里兴、五联、龙川、社前等村的中小河流域治理项目。在全镇17个村建立推广了“户收集、村清运、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配备了环卫“龙马车”5辆、环卫三轮机动车6辆,购置了1100个垃圾桶,调整充实了73名农村保洁员、11名专职环卫工人、17名河道专管员,在辖区范围内集中开展了多次“清洁家园”、“保护抚溪河”行动,彻底改变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河道的局面。严格执行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亲水环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张汉锋还积极推行河道警长制,并实现“河道警长制”全覆盖。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河长制

抚市镇溪联村后窟自然村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2017年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新建生态护岸后,环境变得更加优美。4月初的一天下午,张汉锋在巡河时发现部分村民往河道扔垃圾,张汉锋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现象。

回到镇里,张汉锋左思右想之后,连续几天利用空余时间下沉到后窟自然村,做沿河居住村民的思想工作,征求村民如何治河的意见建议,终于想出了“书信治河”(即三书:倡议书、承诺书、检讨书)的创新举措,组织镇河长办人员和溪联村干部连续几个晚上入户分发倡议书,做好河道环境治理宣传工作。对思想做通的村民,签订不往河道扔垃圾的承诺书;对个别屡教不改的村民,则责令他写检讨书,并公示在村里公告栏上。可喜的变化出现了,村民环保意识有了转变,变得更加爱护河道了,小村庄成了名副其实的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

“落实河长制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这是抚市下大力抓好抚溪河治理的最终目标……”张汉锋这样说,也这样做。他筑牢生态屏障,完善生态环境督查长效机制,目前办结处理各类环保信访投诉案3件,组织对餐饮烟油、扬尘污染和排放不达标等情况巡查巡检12次;他坚持绿色引领,大力推进退耕还林、旧村复垦、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800余亩;他组织开展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家园等创建活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他坚持水岸同治,打造“人水和谐”,坚决守紧看牢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强势推进“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四大工程,加快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为确保制度落实“常态化”,张汉锋要求加强与林业、环保、安监等部门执法联动,形成抚溪河联防联治工作格局;每月不定期随机抽查“河长制”巡查、督查指导等工作情况,抽查结果与相应河长、河道专管员履职情况的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绩效综合考评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为保障治水“长效化”,张汉锋在全区率先实行“河长微信群”治河。从他微信群里的聊天记录可以看到,每天都有大量的图文直播,既有反映河道存在污染问题的图片,也有执法人员现场整治的图片,还有河道治理后的风景图,一一晒优亮丑。这些内容均来自镇(村)河长、河道专管员,“有图有真相”,督促着每位河长落实河道巡查和保洁工作,可谓一举多得,成为河道信息发布、河道管护监督、工作成效展示、热点问题回应的一个良好互动平台。

“公众想要通过河长制使水质得到明显的提升,但也需要有一定的耐心。”为此,张汉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实施生态环保攻坚与推行“河长制”管理相结合,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加强抚溪河沿河岸线植被绿化,极力打造抚溪“一河两岸”美丽乡村建设和抚溪村至五湖村的“一带一村”美丽乡村景观带,保护和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对水质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小气候构建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为群众提供一个生态、健康、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张汉锋说。

眼下,已进入了百香果采摘的旺季,在抚市镇里兴村连片120余亩的黄金果园里,一个个鸡蛋型的黄金百香果挂满枝头,果香四溢,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和工人们正一块忙着的姜林荣原本是采煤大户,在转型发展中变身为种植大户,投资1000万元在里兴村承包了200余亩荒坡荒地,种起了百香果、蜜柚、水果玉米、西瓜等生态农业种植,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吸纳了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当地村民就业。同时,通过成立电商收购服务站,在淘宝、微商等多个平台上销售水果,每个月最少销售2.5万公斤以上。张汉锋说,抚市镇像姜林荣一样从采煤业转型从事农业种植的“煤老板”越来越多,现已发展葡萄、百香果、蜜柚、烤烟等现代特色农业5000多亩。

“昔日‘乌金’损‘肌体’,今日‘转型’变‘绿肺’。”张汉锋颇为感慨。他要正打造抚市生态乡村旅游名片,一幅乡村旅游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以“全民河长”举措督促河长制

“治水没有旁观者。”张汉锋从开展河长制工作之初就在想,如果只是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治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只有营造人人是河长的浓厚氛围,构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治水模式,才能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抚溪河以前河道窄、杂草多。这些年,抚市镇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按照“借山水胜境,绘溪河景观”的总体目标,融合客家文化元素,采取河道清淤疏浚和水岸绿化等措施,打造可游、可赏、可玩的抚溪河亲水公园。现在,河道变宽,河畅水清,鱼儿成群,河边绿化茂密,廊桥卧河而立,让抚溪、社前、新民等周边村的2万多村民,在茶余饭后有了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河里多年没见过鱼了,现在居然重新游回来了!”抚溪河的变化,让村民欣喜不已。然而,一些不自觉的村民却动起了歪脑筋,竟然偷偷干起电鱼、毒鱼的勾当。要有效遏制这种现象的蔓延,张汉锋想到的是开门管水,发挥民间河长“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

“保护我们的清清河水,我们每个村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张汉锋的想法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社前村村民赖寿明率先挑头,组织村里几个年轻人琢磨禁渔的办法。

在张汉锋推动下,2018年6月8日,一支由抚市镇各行各业上千名志愿者组成的“保护抚溪河协会”成立了。他们组成志愿者护河队,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禁渔通告,以各种形式广泛开展禁渔宣传,营造禁渔的舆论氛围。他们甚至将整个抚溪河都布满“眼线”,把妄图电鱼、毒鱼和炸鱼等的人盯得死死的。

“河里的鱼要是都被电光了、捕光了,河水怎么会干净?”赖寿明明白,鱼可是河里的清道夫,没了鱼,河怎么会有灵气?

这还不够,志愿者们又自掏腰包筹集了2万多元,购买了1万余尾草鱼、鲢鱼、鲤鱼集中放流在抚溪河,维持水域生态平衡。

没想到,这一招赖寿明还有另一层考虑:“看到有人在电鱼、毒鱼,因为大家都是邻居,碍于面子,不太方便去阻止。现在好了,由于河里的鱼都是大家掏钱买来放下去的,我们有十足的理由告诉那些人,不能去电、毒大家的鱼。”

“抚溪河水质越来越好,得益于‘保护抚溪河协会’架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改变了治水‘政府干,群众看’的局面,也让‘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看得出来,张汉锋对这样的局面颇为高兴。

为了让护河队伍愈发壮大,张汉锋创建“河长日”活动,并以此为载体,发动党员干部、青年妇女志愿者、老年人护河队以及热心村民积极参与“河长制”工作。去年以来,他组织开展“河长日”活动8次,动员600人次清理各类垃圾10余吨、植树7200株、铺设草皮3000余平方米,清理违规设置的渔网16处。

为确保“河长制”工作落到实处,张汉锋推行监督渠道“全民化”。积极组织党代表、区(镇)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参与监督“河长制”工作,办结人大代表关于环境和“河长制”批评建议意见3件;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河道保洁、清淤8次;通过制定河道文明公约、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强化曝光力度等途径,进一步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形成人人都是治河宣传员、河道管理监督员的氛围,督促“义务监督员、保洁员、巡查员”的工作。

张汉锋还实行河道企业认领制,督促辖区内的非煤矿山、机砖厂等企业认领周边重点监管河道,参与河道日常巡查,定期开展义务劳动,协助河长履行职责,实现“人人都是河长”角色转变。目前已落实企业认领河道2条。

张汉锋说还要再继续发动群众,让护河队伍愈发壮大,不断激发大家把自觉的护河意识转化为具体的护河行动,共同呵护抚溪河的清亮美丽。

漫步在抚溪河两岸,呈现在眼前的是岸上青草葱绿鸟欢唱,水中白鸭嬉戏鱼儿跃的场景。夜色时分,抚溪河水波光粼粼,五颜六色,横跨在河两岸的抚溪廊桥倒映在水里,三五行人站立桥头,东望碧水蜿蜒,西眺河水潺潺……  

白鹭在抚市镇抚溪河河边踏浪戏水,上下飞舞,令人陶醉。

抚市镇溪联村南坂河河清岸美

张汉锋:当好河流“管家”--福建频道--人民网

抚市镇鹊坪村溪净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