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熊兆仁将军的紫金山情缘

2019-04-25 14:59:51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 傅长盛

1983年,离休后的熊兆仁将军闲不住,心系家乡建设,一心扑在老区的扶贫事业上,被老区群众誉为“扶贫将军”。

“扶贫将军”最为传奇的壮举之一,是帮助紫金矿业落实金铜矿产权,避免了“中国第一大金矿”落入外资手中,为紫金矿业做大做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紫金山古称金山,早在一千年前的北宋时代,就是全国六大产金地和重要的铜产地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闽西地质大队地质分队长陈景河在山上找矿10年,发现了“金帽子铜娃娃”的特大型金铜矿。由于地矿部门得出紫金山金矿“品位低、储量小、矿体变化大,开采价值不大”的结论,因而这个“鸡肋”,从中央到省一路下放,最终授予上杭县自行开采。

上杭县引进地矿专家陈景河担任县矿产公司经理,挂帅紫金山金铜矿开发。经5年多艰苦创业,紫金矿业至1997年底,总资产达1.4亿元,净资产5000万元,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200多人,为大规模开发紫金山金、铜矿创造了良好条件。

岂料,刚刚找到“金钥匙”的紫金山,就遭到国际资本的觊觎。1997年春,个别行政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未经批准,以种种借口擅自与外商签订了合同,以极低价格出让给外资开采,外资以1200万美元投资对紫金山金铜矿“补充勘探”,根据合同,紫金山金矿开采7年,中方可获1.16亿元人民币;铜矿开采14年,中方可以获2.32亿元,合计3.48亿元人民币。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还尚弱小的紫金矿业选择了加快金矿开发力度、抵制国际资本廉价圈占,与外资竞赛的道路。

1998年春,面对紫金矿业“擅自”大规模开采紫金山、利益受到损害的外商,通过种种手段迫使紫金矿业停止开采。企业每天至少损失5万元和减少矿石产量1万吨。这样,当时还是贫困县的上杭,不但一年失去数千万元利润收入,而且要背上借款利息和工人工资1200万元的损失。

1998年6、7月间,熊兆仁和其他几位老同志到龙岩进行了20多天的调研。离开龙岩返榕的前一天,紫金矿业总经理陈景河到闽西宾馆拜访熊兆仁,反映了上述情况。回到福州后,熊兆仁找到福建省金矿公司经理和太平洋公司(负责引进外资)经理,问他们某外商的注册资金有无到位。他们都说,一直没有到位。熊兆仁说:“资金不到位,过期作废。”

7月20日,熊兆仁和伍洪祥、王直、李德安、阮文炳、温附山等几位老同志联名写信给当时的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省长贺国强,汇报紫金矿业集团的基本情况,并提出几点意见,建议理顺关系,走股份制开发道路,加快紫金山矿业的开发速度。

老同志伍洪祥签名时还加了批语:“自己有能力开采,而且开采得很好,为什么要让外商开采?这是爱国主义吗?我坚决反对。”老同志温附山签字时也加批语:“对老区事业如此对待,令人发指,希望省里严肃处理。”

陈明义、贺国强阅信后批示:“按老同志的意见办。”

紫金矿业生产从此走上正轨,至1999年,成为全国有名的效益型特大型黄金矿山企业,2000年冬,发展为福建省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经济效益连年攀升,成了全国黄金行业的一匹“黑马”。

还是在1998年8月7日,即“紫金风波”平息之后,熊兆仁特地到紫金山矿区考察,并欣然为《紫金矿业报》题字:“紫金矿业,稳坐金山”。

此后,紫金矿业依托紫金山金铜矿进行股份制改造,做大做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到如今投资项目分布在全国23个省区和海外9个国家。公司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是中国最大的上市黄金企业、第一大矿产锌生产商、第三大矿产铜生产商,是中国矿业行业效益最好、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最具竞争力的大型矿业公司之一。在2018年《福布斯》“全球2000强”中排名第947位及其中的全球有色金属企业第14位、全球黄金企业第2位,在2018年《财富》“中国500强”中排名第82位,公司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双双突破千亿大关。以紫金矿业为龙头的龙岩市支柱产业——有色金属产业,产值已突破千余元。

天佑紫金山!熊兆仁老将军当年“临门一脚”,帮助紫金山金铜矿避免落入外商之手,功不可没,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