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游亮茂:大溪大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19-09-06 10:37:46 来源: 永定新闻网  责任编辑:   


游亮茂(右)制作鼓

永定新闻网讯(游萍  黄秋萍)8月中旬,龙岩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个,代表性传承人79人。永定区大溪大鼓造鼓技艺第三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游亮茂入选其中。

近日,笔者慕名来到大溪乡太联村大溪大鼓制作工厂,见到游亮茂时,他正忙着制作一只大鼓。刨木片、箍鼓身、铺鼓面……忙得不亦乐乎。他激动地对我们说,现在大溪约有大鼓二千余只,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鼓,大溪大鼓不仅闻名闽西,还销往广东、浙江一带,甚至被带到海外。

和多数传统技艺一样,游亮茂的制鼓手艺传自祖上,家族三代人都是制鼓艺人,百年来一直延续着这门手艺。目前,永定就只有他这一家手工制作牛皮鼓。他说:“我从12岁就开始学做鼓,就单刨牛皮就学了五六年,做鼓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刨牛皮,如果你把牛皮搞破了,这张牛皮就没有用了。如果刨太薄鼓面容易破,太厚又会影响音质,所以要适中,用母水牛皮做的鼓音质最佳,而且非常耐用,最少可以用十年以上,如果保管得当可以用几代人都不会破掉。”

据游亮茂介绍,大鼓鼓身中间是按比例加大成椭圆形,鼓身用20多块上等杉木做成,杉木不用胶粘贴,不用铆钉连接,一块一块箍成圆形,并涂上红漆或绿漆。造鼓时,鼓身周围均匀地装上四只小铁环,作为拉手或串背带之用,特大鼓装六只、八只铁环不等。鼓内安装螺旋形钢丝两条,二尺以上大鼓则装四条,特大的装八条,对串在铁环内,叫做鼓胆,使鼓打起来声音与众不同。

大溪制作大鼓相传宋朝年间,大溪游氏先祖在马齐岽南山下兴建宗祠,因其型像一头狮,又称南山狮型老屋,狮子生性喜睡,所以每年都要“吵醒一两次”,于是定下规矩,每年的正月都要敲锣打鼓,到宗祠热闹一番,意为吵醒睡狮。从那时起,为不违祖训,大溪游氏宗族便楼楼有大鼓,户户有铜锣,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现在,游亮茂不仅从父亲传承造鼓技艺,而且还自主创新,改进制作方法。“现在我自己设计的鼓架非常好用,制作大鼓时用千斤顶顶起来,把牛皮拉得紧紧的,做出来的鼓声音很响亮,跟以前做的鼓相比进步了很多。”

2016年,游亮茂特地为本村宗亲游加和制作一面大鼓,鼓面直径1.6米,活像一张大圆桌,是目前龙岩最大的鼓,被称为鼓王,当初为了做这一面大鼓,游亮茂花了不少功夫。当时就找这张牛皮就花了一年的时间,还有做这个鼓框也是做了很长时间,就从头到尾做这面鼓前后花了一年。因为要找农村山区里面放养的牛,而且是养了20多年母水牛,如果是吃饲料的牛牛皮很脆,一敲就很容易破掉。所以,要想制造这样大的鼓很难得。游亮茂说:“为了把这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技能传承下去,我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我儿子为后继人才,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