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永定扎实推进征迁工作,促进项目落地——啃下“硬骨头” 跑出“加速度”

2020-01-06 10:00:50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  罗玉文 王耀辉  苏冠生 谢芬芬

上月30日一早,永定区政协副主席、凤城街道党工委书记胡佐仁和凤城街道拆迁办主任卢贵锋就赶赴书院社区组织召开征地拆迁工作推进会,会议一结束,两人马不停蹄地来到涉迁户王某禄、王某明家中,协调解决租户与田主之间的补偿纠纷问题。

攻坚会战,强力推进。近年来,永定扎实推进土地房屋征迁工作,有效促进项目落地,突破了发展路上的一个个重要瓶颈。

十五年的“瓶颈路”通车了

如今,开车行驶在永定城区沿河路,路面宽敞平整,车辆畅通无阻。可是,在2018年年底,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

因征迁迟迟无法推进,宽敞的沿河路到了麦园里突然收窄,最窄处仅有约2.3米宽,路面坑洼不平,且该路段处三岔路口,过往车辆极易发生刮擦和堵塞,群众出行很不方便,老百姓怨声载道。

早在2003年,永定就启动了麦园里征迁工作,先后开展3次,但都因种种原因未能突破,导致项目搁浅。该项目涉征居民有5大户21小户,面积3150平方米,历史遗留问题众多且纷繁复杂,仿佛打了一个个死结,是公认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如何打通“瓶颈路”,打通老百姓拥堵的心路?烫手山芋被重新端上桌。

经过摸底调查和梳理历史遗留问题后发现,涉迁户张某的征迁面积大、家族人口多,是整个项目的关键点、难点。“我们决定采取先难后易的策略,难点解决了,后面就容易多了。”胡佐仁说,征迁工作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征迁干部一边想方设法与张某及其家人沟通,一边多次前往住建、财政等部门查找资料,寻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办法。“他们天天来,甚至早上6点到菜园里来做我们的思想工作。”张某的妻子表示。对历史遗留问题,征迁干部有调查、有回应,不敷衍,这让他们逐渐打消了抵触情绪。当卢贵锋得知她一直摆摊卖菜的南市场即将拆除,便主动带着她去市场管理部门协调摊位问题,帮助她在中心市场找到了合适的摊位,解决了燃眉之急,让她很是感动。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8年11月7日,张某第一个签下征迁同意书。征迁干部信心倍增,逐个突破,至11日晚12点,麦园里拆迁户全部完成签约。

2019年春节前夕,沿河路麦园里段完成改造通车。“当时可谓是全城轰动,老百姓自发送来锦旗。”回忆起当时的画面,卢贵锋至今仍十分高兴。

把征迁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去

征迁工作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只有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想细致、想全面,才能把征迁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去。

中央红色交通线暨金砂红色小镇项目启动后,在城郊镇古二村遇到了阻力。因项目建设需要,该村的“公王”(即民间祭拜信仰的场所)需要迁移,起初村民纷纷反对迁移,一时之间,项目推进受阻。城郊镇党委书记张树焜亲自带队来到古二村,召集每个家族的代表开会,耐心介绍项目和解释政策,并通过退休干部、党员、乡贤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

统一思想后,“公王”该如何搬迁?对此,征迁干部充分尊重民风民俗,先后5次召开协调会,并按照村民的意愿,将“公王”的位置选在河边,祈求其继续保护一方。同时,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造价,严禁铺张浪费。经过不懈努力,上月23日,古二村已签订搬迁协议,将择日搬迁“公王”。目前,中央红色交通线暨金砂红色小镇项目涉及城郊部分已完成征收土地110亩,房屋500平方米。

在征迁工作中,坎市镇做到服务群众和征拆工作相统筹,在理清众产权属、山场界址等方面主动延伸服务,做到群众放心满意。广泛收集意见、逐门逐户走访,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反映群众合理诉求,最大限度保证群众切身利益,并抓住村干部和党员的关键少数打开突破口,在当地干部和党员的带动下,仅用6个月时间,完成了坎市文秀片区产业园(一期)项目51386平方米的房屋拆迁和3796亩的土地征收,创造了产业园区建设的“文秀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