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寨背炉,革命的坚强据点

2021-04-28 11:41:10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寨背炉,革命的坚强据点

□ 郑荣标 阮泉清

寨背炉(包括上、下寨背炉)是永定区培丰镇东中村的一个自然村。现有96户400余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寨背炉人民为革命事业付出了代价,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成为永定有名的革命基点村。

土地革命时期成立乡苏维埃政府

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5月23日上午,红四军一举攻克龙岩城,消灭陈国辉部一个营。下午,挥师攻打坎市,陈国辉补充营和坎市民团不堪一击,仓皇逃往抚市。当晚,毛泽东在坎市新街“德豫翔”店住地召集了从蛟洋受训随红四军回师坎市的太平游击队负责人林梅汀、简祥明、郑荣金、郑荣兰等人商谈,随后成立太平区革命委员会。接着,在红四军的推动下,很快打开了坎市、培丰等地的革命斗争局面。各地农民纷纷举行暴动,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至1929年10月,建立了第10区(培风)苏维埃政府,下辖7个乡苏维埃政府。

寨背炉也在秀华楼(堂子下)成立了乡苏维埃政府。以老楼坪、下屋子、积庆祠等为据点开展革命宣传活动,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拥军优属和扩红运动。其间,寨背炉有20多名优秀青年参加了红军赤卫队,他们随部转战永定、上杭和闽粤边境,为巩固和扩大苏区、保卫红色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东中、寨背炉有为革命牺牲的在册烈士20人,“五老”人员5人。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伍洪祥与寨背炉

伍洪祥(1914—2005),福建上杭县人,曾任中共龙岩地委书记,福建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等职。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伍洪祥留在闽西坚持游击战争,曾担任红八团政委,转战闽西各地。由于寨背炉有利的地形,处在三角地带,交通闭塞,易守难攻,伍洪祥曾多次率部在寨背炉驻扎休整,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伍洪祥本人多次在寨背炉养伤,住在寨背炉秀华堂、老楼坪、下屋子等老楼,部队一直受到寨背炉群众的掩护、保护,当地百姓给他们送医送药,藏粮送衣,千方百计支持红军游击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险关。

1936年1月,闽西南红军游击队第二纵队第三支队队长阙树槐、政委邱尚聪率部在寨背炉休整。7日凌晨,粤军157师会同湖雷、抚市、孔夫民团突破了设在嶷然堂和寨井亭的哨所,对寨背炉进行包围,突围战中包括队长、政委有2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8人被捕,被敌人缴去步枪20余支,其余战士冲出了重围。这是红八团挺进敌后,闽西南游击战争中一次较大的挫折和损失。敌军以“通匪共”的罪名,对寨背炉群众进行残酷迫害,阮汉光、阮和先、阮树先、阮灿桂等13人被捕往孔夫、隘头、龙岩等地,被灌辣椒水、石灰水,严刑拷打,受尽非人的摧残,不少人被迫害致死,有的留下终身残疾;秀华堂等无数房屋被焚烧,财产被掠夺。

白色恐怖吓不倒英勇无畏的寨背炉群众,他们一如既往地支持革命,帮助红军。寨背炉突围战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谭震林决定要伍洪祥回去,带领第三支队,重整旗鼓,继续开展游击战争。

伍洪祥生前一直关心寨背炉群众的生产生活,提出要保护好寨背炉的革命遗迹,不忘寨背炉的老百姓对革命事业的无私支持。为了铭记历史,怀念先烈,1979年,在伍洪祥的关心、支持下,寨背炉在村口建立“寨背炉战斗牺牲烈士公墓”,以纪念在历次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铭记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光辉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