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毛泽东在永定金丰大山秘密养病故事

2021-10-27 11:38:47 来源: 永定新闻网  责任编辑:   

毛泽东在永定金丰大山秘密养病故事

□廖皓平

永定之东南,有座大山纵横于金丰里之间,名曰金丰大山。金丰大山腹地,群峰环抱之间,散布着星星点点的群落村庄,那是牛牯扑、彭坑、雨顶坪等革命基点村,绚丽多采的田园风光记录了永定人民的革命斗争历史,也珍藏着90多年前的一段伟人故事。

毛泽东在中共闽西“一大”会上

入山治病

北京军事博物馆,悬挂着一幅金丰大山牛牯扑基点村的照片,这是共和国对牛牯扑人民为中国革命和斗争做出的贡献的深刻铭记。

历史不会忘记,1929年8月21日,毛泽东带病参加闽西党的“一大”后,在红四军粟裕一个连的护卫下,从上杭蛟洋秘密来到永定金丰大山。夫人贺子珍,闽西特委军委书记张鼎丞、军委委员卢肇西紧紧跟随。此时的毛泽东化名“杨子任”,人们误认为是姓杨的“主任”,都亲切叫他“杨主任”。毛泽东一行驻扎在金丰大山牛牯扑村的华兴楼,对外严密封锁消息。

此时的毛泽东身患疟疾,病情时好时坏,身体极为虚弱。为了保证他的绝对安全,让他安心养病,卢肇西等同志商定把他安置在青山下,单独搭建竹寮居住。他对毛泽东介绍说,青山下是金丰大山腹地,背靠天子岽。往左走,可达金丰大山最大的盆地雨顶坪,地势险要。更重要的是金丰大山里的几十个村子,经过暴动红色洗礼,那里的群众心向革命,各村都成立了农民赤卫队,敌人不敢轻易进山,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传遍各村。

经毛泽东同意,搭山寮的任务交给了中共岐岭支部书记陈兆祥。他立即带领一批“后生”来到青山下,选一个既当阳又近溪水,既避潮又隐蔽,既易于转移又便于观察敌情的最理想地方搭起了山寮。精致的竹寮与周围的竹林和谐辉映,成了竹的世界。毛泽东甫至竹寮“新居”一看,便喜上眉梢,禁不住赞叹有加。他对卢肇西、陈兆祥说:“好,这里宛如世外桃源”。他还要来一片竹板,刮去表皮,挥笔写上“饶丰书房”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挂在竹寮门口左边,使竹寮更为风雅、仙致。

金丰大山

安顿好毛泽东一行后,张鼎丞、阮山等人商定毛泽东治病方案,阮山秘密把姐夫吴修山请来为“杨先生”看病。这位享誉乡里的湖雷祖传老中医,根据“治疟用重药”的中医药理,为毛泽东开了重药方子:“鸭胆子”“常山”比黄连还苦,“毛莨”有微毒。水炖服食,一连几帖,毛泽东的病情大有好转。

青山下的百姓热情好客,很有人情味。毛泽东在养病期间,他们不知道“杨主任”是什么人物,但看到在他们心目中很有威望的卢肇西、陈兆祥等人都很尊敬他,便都对“杨主任”很是敬重。他们以山里人特有的方式表达这份敬意,有的送来自家养的鸡、鸭、兔子等,有的把山坑里抓来的“石蛉”送给“杨主任”滋补身体。

毛泽东住在“饶丰书房”,每天喝着祖传中药研制的“采善堂”万应茶饼冲泡的茶水。后来,周恩来又托陈毅给毛泽东带来了两瓶美国产的专治疟疾的奎宁丸,中西药物合用,毛泽东患的疟疾终于治愈。毛泽东在牛牯扑治病期间,永定县革命委员会采取了一系列安全保密措施,外界没有了他的消息。国民党的报纸甚至还发了一个号外,称“匪首”毛泽东被“击毙”于“养疴山中”。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信以为真,郑重其事地发了一个千字《讣告》说:“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和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的毛泽东同志,因长期患肺结核,在福建前线逝世”。还宣称:“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名布尔什维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战士,毛泽东同志完成了他的使命。”共产国际这一高度评价,极大地鼓舞了毛泽东战胜疟疾的信心和勇气,激发了毛泽东的革命思想和灵感,萌发了指导中国革命的思路和设想。

指导革命

在青山下养病期间,毛泽东还为革命斗争忙碌着。他交待卢肇西,要设法把国民党每天出版的报纸送一份给他阅读,从中分析和了解国内外形势和动向。病情稍有好转,他秘密地请一些贫雇农到山寮里来,征询对土地革命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等方面的意见,还经常到附近下山、彭坑、雨顶坪等村寨走村串户,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向农民和赤卫队员询问过去给地主种多少田、农民要交多少租税、现在革命了农民分多少田收多少粮食等情况,边询问边给农民讲道理。在此期间,毛泽东还经常与张鼎丞、阮山、卢肇西、陈兆祥等人商谈如何贯彻中共闽西“一大”会议精神和建立巩固苏区的问题,给他们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的经验,指导总结永定暴动的经验教训,从而使他们深受教育,不断提高革命斗争的艺术水平。他在“饶丰书房”夜以继日地工作,对规划和巩固永定乃至闽西革命根据地,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毛泽东在金丰大山轻车熟路。原来,毛泽东不是第一次到金丰大山,此前,他就曾到过金丰大山指导革命斗争,这要从红四军入闽说起。

1929年1月14日,为粉碎湘赣敌人的“围剿”,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下,从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3月12日红四军进入闽西,14日解放长汀;4月1日回师瑞金,与红五军会师;5月19日红四军第二次入闽,23日攻占龙岩城。

1953年,为缅怀毛泽东同志在金丰大山的丰功伟绩,在牛牯扑“华兴楼”原址兴建一座毛主席纪念亭

一路上,红四军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红四军在攻克龙岩城的当天下午,趁势进占永定坎市,第二天攻下湖雷。5月25日一举攻占永定县城。27日,红四军在永定县城南门坝举行万人盛会,既是祝捷,又是成立永定县革命委员会。毛泽东、朱德、陈毅出席大会。

庆典大会结束后,毛泽东听取了卢肇西、陈正的汇报,详细了解询问了金丰片区的革命斗争情况,对金丰大山发生了浓厚兴趣,随后,他欣然答应到金丰大山去看看。

5月的金丰大山景色秀丽,格外迷人,她敞开最美丽的容颜迎接着毛泽东。毛泽东带着王良支队一部人马将第一站选在了岭下。在这个村子里,毛泽东问随行的卢肇西和陈正:“你们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卢肇西、陈正同声回答:“最坏的是古竹吕敬斋民团和下洋中坑胡道南民团。”“好吧,那就给他们一个教训!”毛泽东当即作出打击吕、胡的决定。他指挥王良支队和红军第五十六团战士,分别对吕敬斋和胡道南民团发起猛烈攻击,打得他们屁滚尿流,吕敬斋掉进河里溺毙,胡道南躲进深山没了往日威风。红军赤卫队英勇善战,沉重地打击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穷苦百姓的革命斗志。6月2日,毛泽东结束金丰大山第一次行程。

谁也没想到毛泽东与金丰大山如此有缘,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又一次来到金丰大山。在毛泽东的亲自指导下,永定各地土地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在恢复溪南区苏维埃政府的同时,建立了太平、湖雷、金丰、合溪等区苏维埃政府和近百个乡苏维埃政权,还成立县赤卫大队和区赤卫队,工农武装力量不断壮大,革命斗争形势如日中天。

遭泄密遇“围剿”

9月初,蒋介石加紧实施反共铲共阴谋,在江西、福建、广东三省策划军阀“会剿”,派重兵驻扎在闽粤边境,反动势力卷土重来,地方反动民团也猖獗起来。这时,红军警卫连留下一个班战士作警卫,其他人与红军第五十六团受命离开金丰大山,到外地作战打击敌人。为了确保毛泽东的安全,岐岭地区党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加赤卫队,加紧军事训练。岐岭赤卫团领导人卢其中一边紧密配合粟裕做好安全警卫工作,一边悉心操办毛泽东给养和治病事宜。

虽然毛泽东在金丰大山养病的保密措施完密无漏,但毛泽东在病情好转时走村串户,还是引起敌人的注意。山下村土豪张克识,因为农民分了他家的田地和房产,对农民革命恨之入骨,但平时伪装老实,曾与同村老百姓听过“杨先生”讲革命道理,看到“杨先生”气宇轩昂、不同凡响,心里猜测“杨先生”是共产党的大人物。当“还乡团”兴风作浪时,他偷偷地溜到金丰片民团团部,向伪团总林蔚民告密。根据张克识描述,林蔚民估摸着这个“杨先生”就是外界传说失踪的毛泽东,这可是升官发财的好机会,他马上到下洋与反动民团头子胡道南商议,又向广东大埔伪县长梁若谷告发。

毛泽东旧居——永定城区赖家祠

9月中旬,金丰大山风云突变。胡道南、林蔚民等纠集13个乡民团,配合国民党大埔县保安团共六七百人,兵分两路向金丰大山进行“围剿”。他们沿途烧杀抢掠,搞得老百姓家破人亡,鸡犬不宁。敌人得知卢其中率领赤卫团武装在金丰大山保卫毛泽东,便烧毁了他家的房屋,抓走他的家人,妄图使用“调虎离山”之计,诱他出山。敌人的阴谋被卢其中识破后,敌人又施用了“放长线钓大鱼”的诡计。9月17日清晨,敌人故意让卢其中的妻子李双娣抱着婴儿躲避搜捕,逃上金丰大山,胡道南、林蔚民带着民团和伪保安队沿着足迹向金丰大山剿攻。卢其中安顿好妻子后,意识到可能是敌人施用的毒计,于是,他立刻向粟裕和陈兆祥报告,做好迎敌准备。

据哨兵报告,敌人气势汹汹向牛牯扑直扑而来,粟裕马上带领部队配合卢其中赤卫团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在前沿阵地英勇阻击窜扰之敌。一伙民团进入伏击圈,“打”一声令下,“轰隆”土炮发威了,“砰砰”快枪齐射,一枪一个倒,不一会儿,走在前面的20多个团丁全部报销。还没来得及喘气,后面的敌人又像潮水一般涌上山来,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奋勇杀敌,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开始大家还认为敌人会跟往常一样骚扰一阵子就作鸟兽散,谁知此次不同,打红眼的敌人猖狂得很,一拨又一拨地往山上冲,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拼死阻击,战斗异常惨烈,但终究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只能且战且退。夜里,狠毒的敌人恼羞成怒地放火烧山,妄想把红军战士和“杨先生”烧死在山上,而我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仍然用游击战术阻击敌人。战斗进行到第二天,敌人更加疯狂地从四面向牛牯扑涌来,形势十分危急,“杨先生”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粟裕和陈兆祥紧急商议后,决定组织转移。他们安排贺子珍等同志转移后,就动员毛泽东启程。

转移脱险

其时,毛泽东疟疾复发,身体直打颤,浑身无力,但他仍头脑清晰、神色镇定。焦急的陈兆祥悄悄地把忠实可靠、身体强壮的陈添裕、陈万裕等四名赤卫队员叫来,向他们交待任务,低沉而有力地说:“你们一定要不惜生命代价,确保‘杨先生’安全转移到雨顶坪。”还准备了担架,抬着“杨主任”走。此刻,牛牯扑四周枪声骤紧,毛泽东却泰然处之,勉励大家不要惊慌,考虑好再转移。

刚起身转移,只见林蔚民指挥大队人马直扑过来,在这危险关头,陈添裕兄弟等背起“杨先生”就往林木森森的山洞方向跑去。到了洞口,陈添裕弯下腰,侧着身子小心翼翼地背着毛泽东进洞,洞口的蜘蛛网丝毫没有碰坏。陈添裕等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但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只是闭着嘴轻轻地喘息,在洞深处一声不响地护卫着毛泽东。林蔚民带着团丁后脚就追到了山洞前,一个团丁看都没看就往里钻,被蜘蛛网粘得满头满脸,呛得狼狈逃出来,林蔚民看着挂满蜘蛛网的山洞,误认为洞里没人,便向前追去。望着远去的敌人,陈添裕等人暗自庆幸,都说“杨主任”吉人天相,有惊无险,躲过这一劫。这处山洞若被民团发现,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历史就要被改写。

陈添裕弟弟陈奎裕参加1951年国庆观礼留影

走出山洞,为确保“杨主任”行踪秘密不被敌人发现,安全转移到雨顶坪,陈添裕一行专挑荆棘丛生的隐秘山道行走。特别是经过杨婆寨时,只有一条狭小的路可走,下面又是悬崖峭壁,无法用担架抬着走。怎么办?陈添裕等人急得满头大汗,提出用人背,但“杨主任”坚持要自己走。就这样,陈添裕搀扶着“杨先生”走没多远,又走不动了。陈添裕见状,心急如焚。他顾不得毛泽东同意不同意,伏下身子,背起毛泽东就走,也不知哪来的神力,十多里山路,陈添裕背着“杨主任”一步一移,难辛地走过了杨婆寨。一路上,陈添裕累得汗珠从额上直滚落,浑身都给汗水湿透了。气喘吁吁的陈添裕与毛泽东的汗水粘在一起,两颗心紧紧贴在一起,“杨先生”趴在陈添裕肩上,几次关切地叫他休息一会再走,可是陈添裕担心被敌人追上,咬着牙根,使出全身力气,硬是把比他还魁梧的“杨主任”背到安全地段,才改用担架来抬。

1929年毛泽东在永定合溪溪南村治病疗养时的旧居师俭楼

到达雨顶坪基点村时,贺子珍早已在“总楼”门口等候。这时毛泽东烧已退却,他紧握陈添裕等人的手说:“多亏了牛牯扑的同志们!”。听了一路上遇险和艰难后,贺子珍感动地把一包沉甸甸的大洋捧到陈添裕的面前,说:“这点薄礼聊表谢意!”陈添裕推辞说:“钱,我们绝对不能要,你们出门闹革命,全都是为我们穷人,我只是出了点力,那是应该的。”当时,“杨先生”叫贺子珍把他们的名字一一记在本子上。贺子珍感叹道:“革命就要靠你们这样的人!”说罢,两眼不禁淌下泪珠。“杨先生”激动地说:“我忘不了金丰大山人民!”

第二天,毛泽东一行在马永昌率领武装人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金丰大山,一站一站秘密前往上杭。临行前,毛泽东紧握着卢肇西的手说:“金丰大山地利人和,是一个难得的革命根据地,一定要下工夫建设好!”。毛泽东无比眷恋地走了,金丰大山人民仍然十分想念“杨主任”。

解放前夕,那烙下革命历史印记的客家土楼——华兴楼,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深山竹寮,被国民党反动派一把火烧掉了。1951年下半年,中央老根据地南方访问团前来牛牯扑。当地群众又按原样把竹寮搭建回去,并在当年毛泽东关过马的地方,建造了一座两层的毛泽东主席纪念亭,以缅怀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珍藏廿载的密结

中国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中国革命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在戎马倥偬、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毛泽东心里还深深地珍藏着秘密情结:那就是在金丰大山治病和遇险的经历。他经常思念着金丰大山,时刻牵挂着生死与共的基点村人民。1951年国庆前,毛泽东专电邀请永定革命基点村陈添裕赴京参加国庆观礼,还在怀仁堂亲切接见各位代表。主席指着陈添裕的弟弟说:“你不是背我的那个人。”陈添裕的弟弟歉意地笑着说:“主席记性真好,他因身体原因没来,但让我代他向主席问好!”毛泽东紧紧握着代表们的手,道出心中多年的秘密:“我在牛牯扑治病的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我一直惦念着你们,没有忘记你们,共和国也不会忘记你们。”

(作者单位系永定区国家保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