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心中那束白菊花

2021-11-24 09:39:15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心中那束白菊花

□ 吴爱华

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洁白整齐的牙齿,白皙的皮肤,一头乌黑的短发,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圆形的眼镜,这位既美丽又有着清丽气质的女子叫陈康容。站在她的祖屋“望森楼”的门前,我仰望着外墙上她的照片,瞬间被她的气质和时尚的打扮所震撼。

从照片中,一眼就可以看出她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这样的富家小姐,竟毅然决然地回国参加革命。顿时,对她又增添了几分崇敬之情。40年前,我读小学四年级时的那年清明节,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为陈康容烈士扫墓,她的墓址就在原抚市烟草站后面那座山上的附近。那天,带队老师在她的墓前,向我们讲述她的英勇事迹,同学们个个神情肃穆,认真聆听……

从那时起,陈康容烈士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英雄形象,连同她的名字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和平安定的日子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和维护。为了表达对英烈的敬仰之情,次年清明节的头一天,我和同班的一位发小相邀去新华书店买了一张扎花白纸,两人各折了一朵小花,打算第二天为陈康容烈士扫墓时,敬献在她的墓前。后因嫌弃纸花折得不好,只得作罢。当时,这件事在我的心里留下了一个不小的遗憾。现今,参观她的祖居,唤起了我心底有关她的英勇事迹的一些记忆,以及对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1915年,她出生在缅甸的一个华侨家庭,父亲陈锡梅早年留学日本,后侨居缅甸曼德勒市,并在那里开了一家照相馆。1930年,她跟随父亲回到永定县岐岭乡下山村探亲,在此期间,她就读于集美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许多学校的热血青年,纷纷起来宣传抗日。在这种形势下,她也和学校的爱国学生一起,经常走上厦门各大街头,教唱抗日歌曲,还撰文呼吁妇女解放,组织女青年成立诗歌读书会。

1934年春,中共厦门地下党组织受到国民党当局的破坏,为躲避风头,她回到缅甸,在仰光华侨女子中学教书。同时,投身于华侨抗日救亡运动。她才情横溢,不仅擅长写作,还编排抗日话剧。1937年春,她重返苦难深重的祖国,就读于厦门大学文学系。就在这一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厦门工委妇女支部委员,是厦门妇女抗日救亡运动领导人之一。为了抗战的需要,她毅然中断学业,并拒绝了父亲为她在缅甸安排的舒适生活。1938年5月,受党组织委派,回到家乡下山村培文馆教书,并以此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9年春,她同苏联学习回来的黄会斋喜结伉俪。同年冬天,他们的儿子小蛮牛出生。

1940年,她因叛徒的出卖被捕。敌人为了从她口中获取党组织的情况,派她的厦大同窗张耀生劝降。张先从同学之情入手,再用各种好处引诱她,均遭到严厉拒绝。随后,敌人又连续三个晚上对她进行严刑拷打,仍撬不开她的嘴。她在《自首书》上写道,“青春价无比,团聚何须提,为了伸正义,何惧剥重皮!”当年的9月17日,恼羞成怒的敌人把她活埋在抚市的一座山上。一个25岁年轻鲜活的生命,不是殉于抗日战场上,不是殉于日寇手中,而是惨死于国民党反动派手中,悲乎!

从此,我们的党失去了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小婴儿永远失去了妈妈,一个丈夫永远失去了妻子,一对老人永远失去了一个女儿。暗地里,我在想,饱读诗书,又拥有美貌的她,可以嫁个“金龟婿”,做个阔太太,也可出去谋一份比较体面的职业,可她却义无反顾地回到积贫积弱,风雨飘摇的祖国,心甘情愿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什么?我想,她一定是为了心中那个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年代里,这是千千万万个像陈康容一样的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啊!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我们不会忘记他们。

巍巍青山埋忠骨,我们的英雄,我拿什么来祭奠她?其实,在我的心里,一直栽种着一束洁白的菊花,那是40年前就已种下的。我想,在每年的清明节,抑或是在想起她及她的英勇事迹时,就如此时,我提笔写这些文字时,我就会拿我心中这束洁白的菊花来祭奠她的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