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一张票据,万般深情

2021-12-20 15:18:44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一张票据,万般深情

□ 宋客 文/图

在永定区湖雷镇老街,有一幢简陋的骑楼,三层,外墙粉得雪白,老旧的窗格透出微弱的亮光。这是一间普通的店铺,店号“新盛昌”,又名“新顺昌”,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50平方米,一层鹅卵石铺砌,后院是天井,悬山顶,山墙搁檩。登上木板楼梯,竟“吱咔”作响,虽说外表粗陋,房间昏暗,但蕴藏的历史却十分深厚,“1929年5月24日,红四军解放湖雷,军政治部和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即驻于此。”

图为位于永定湖雷老街的湖雷信用合作社旧址,现辟为陈列馆。

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1929年11月永定县第三区信用合作社成立,股金5000元,社址即设于此。

如今,这里成为“共和国金融摇篮”展陈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参观者,感受中国共产党在闽西开展的红色金融的伟大实践。

在这里,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处处场景,都在诉说闽西红土地的初心,诉说风雨如晦的岁月里闽西儿女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毅力和信心,诉说闽西人民敢为人先、建立信用社解决经济困难的务实作风。

图为永定第六区1930年4月发行的壹元大洋股金票据。

在陈列室,其中一张由永定第六区(合溪)信用社签发于1930年4月15日的“收据”,让人感怀。长条形的黄色毛边纸,蜡纸油印,上部梯状收分六边线框,抬头是一枚光芒四射的五角星,五角星里镶嵌锤头、镰刀图案,图案下衬黑底留白“收据”二字,竖写“兹收到 张初求缴来信用合作社股金大洋壹圆正 此据 永定第六区信用合作社经收人 章予(印) 一九三○年四月十五日 给”字样,右侧是红色骑缝章,左侧有“永定第六区信用合作社”长戳章。据闽西红色金融研究者苏顺金介绍,这是他们收集到的最早的一张“收据”,缴交人“张初求”应为“张初筹”,因为客家话“求”“筹”读音相近;收款人“章予(章)”疑为化名,因为整个合溪就没有“章”姓,这与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为保护家人生命安全有意化名有关。

正是这张“收据”,映现闽西红土地的时代风云,映现闽西红土地上轰轰烈烈的历史回响。

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帮助闽西地方党组织和贫苦农民联合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然而,八九月间,闽西红色区域却发生了严重的经济问题,农民借债无门,秋收后的谷子又卖不出去,外面的工业品、生活必需品进不来且价格高昂,形成了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这一严峻的社会现实,给了不法商人可乘之机,他们一方面借机抬高工业消费品价格,农民不得不以高于市场价数倍的价格购买;另一方面又故意压低粮价,以低于市场价很多的价格向农民大量收购,囤积粮食,等春荒之时再高价抛出,从中牟利,一年到头靠种地的农民几乎在一夜之间返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农民身上没有钱,难以养家糊口,遑论发展再生产。

红色区域民生凋敝,呱呱坠地的苏维埃政权何谈巩固!

而且,越是革命彻底的地区,这些问题越是突出,一天不解决,家无宁日。

钱从哪里来?如何才能调剂市场上干涸的资金,并使之流通起来,让整个市场活跃起来。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这一棘手的问题从来没有遇到过,唯一的办法就是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实践中获得经验,从群众中获取智慧。

在困难面前不懈怠,在问题面前不躲避,勇敢面对才能提振信心。闽西的共产党人,深入群众,顺藤摸瓜,综合分析造成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根源,最后制定了包括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一系列解决困难的办法,以调剂金融,抱团取暖,共渡难关。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知行合一,贵在行动。

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闽西大地的首创。早在1927年冬,上杭蛟洋就开始了实践意义的探索:“群众砍伐沿路杉木出卖得款八千余元,除抽出两千元开办农民银行外,其余都拿来设造枪所,铸土枪、鸟铳等武器,准备与反动派拼个死命。”信用社于1928年8月停办。

正是受这种金融合作模式的影响,1929年9月30日中共闽西特委发出第七号通知,提出开办农民银行,发展信用合作社等,使农民卖米不为商人所剥削,而农村储藏资本得以收集,使金融流通起来。10月26日永定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会议在通过的“县苏维埃目前最低的施政纲要”十项中,第一项就提出要兴办“合作社”,在各区乡建立信用合作社,发动群众入股,交纳股金,开展群众性的资金互助活动,以搞活苏区内部金融流通。不日,太平区苏维埃政府捷足先登,成立永定县太平区信用合作社,股金3000元,社址设在高陂镇西陂乡,同时发行票额一元的纸币,与银圆等价流通。

上杭县北四区也成立信用合作社,股金2000元,社址设在蛟洋。

11月,永定县第三区信用合作社成立,股金5000元,社址设在湖雷,即湖雷老街的新盛昌店铺。

眼见得加入信用合作社,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歉收时可以获得信用社的低息贷款发展生产,有余钱可以放入信用合作社存款获取利息,最主要的通过鼓励商人出去办货平抑了物价,稳定了粮食市场,农民再也不必要贱卖辛辛苦苦耕种获得的粮食,苏维埃政府给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安全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用合作社最讲信用,一整套严密的管理制度让人把钱存在信用社踏实得很,也让人看到生活的希望。

正是信用合作社这一新生事物本身所散发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信用合作事业。以至于闽西大地兴办农村信用合作社方兴未艾,如火如荼,闽西红色金融逞一时之盛。1930年4月15日由永定第六区(合溪)信用社签发的“收据”,正是闽西大地成立的众多信用合作社签发的千千万万张“收据”的实证之一。

苏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民生事业列入苏维埃政府的议事日程。比对农村信用合作社,面对的是农民,所持有的只是小股金,其发行的范围仅限于一区一乡,对于救农民一时之急,的确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然而,随着红四军和红色政权占领城市,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要获得经济更大的发展和民生福祉更大的改善,需要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在取得兴办农村信用合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1930年6月中旬红四军前委与闽西特委在上杭南阳举行联席会议,“提议成立闽西工农银行,发行钞票,以维持金融和发展手工业、农业的生产,准备与敌人作长期的斗争。”

9月上旬,闽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龙岩召开,大会正式决定成立闽西工农银行,阮山、张涌滨、曹菊如、邓子恢、蓝为仁、赖祖烈、黄维仁等7人为银行委员会委员,颁布闽西工农银行章程。11月7日,闽西工农银行正式成立,行长阮山,行址设在龙岩城南门铜钵巷下井。从此,闽西大地开启了具有现代管理体制机制的红色金融的崭新篇章。

闽西工农银行,正是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正是他们把闽西发轫的红色金融事业从乡村合作社带到了工农银行,最后带到了国家银行。正因为闽西工农银行——从闽西大地诞生的股份制银行,从一开始就在毛泽东的指导下,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开办起来的,为调剂金融,服务苏区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单就这一工作属性完全具备国家银行的雏形,以至于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之时,首任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特地前来长汀取经,并带走许多业务骨干。闽西工农银行从战火中降生,因战事频仍,一年之内不得不随闽西党政机关多次迁移,先从龙岩迁至永定虎岗,再迁上杭白砂,再迁长汀涂坊,1931年10月最后迁至汀州城(十字街永华洋货店),为民服务,助推经济发展的性质宗旨从未改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闽西工农银行的老员工、龙岩红坊人曹根全,挑着满担的金银财宝一路随行,最后挑到延安宝塔山。

闽西,是名副其实的红色金融发祥地;闽西大地,是中国金融事业的拓荒地、试验田。

阮山,永定湖雷人,永定第三区(湖雷)信用合作社的首创者;赖祖烈,永定湖雷人,永定第三区(湖雷)信用合作社的大内总管,第一任信用社主任,凭借他们多年的工作经验,怀揣发展苏区金融的梦想创办闽西工农银行;曹菊如,龙岩红坊人,闽西工农银行会计科科长,后兼任总务科科长及营业科科长,1932年初调至江西瑞金,协助毛泽民筹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黄亚光(长汀人)、罗寿春(上杭溪口人)、陈海贤(永定高陂人)、张沛树(永定抚市人)、简祥明(永定培丰人)、廖增德(永定高陂人)、林锦彬(永定高陂西陂村人)、林修纪(永定高陂西陂村人)、林涤新(永定高陂西陂村人)、林春风(永定高陂西陂村人)等等,一个个曾经多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的名字,正是他们的默默奉献和艰辛探索,开创了闽西红色金融事业的先河,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事业的忠实执行者、护卫者。

永定高陂镇西陂村,是闽西最早的农信事业肇始地。这里的裕安楼,是永定太平区信用合社旧址。走进这座宽敞的平房,左侧一间便是信用社办理群众兑付业务的窗口。走进湖雷镇老街新盛昌店铺,登二楼,便是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办理业务的曲尺柜台。走进永定虎岗德和店,便是闽西工农银行的行址,左侧一间便是森严的金库。走进龙岩街心花园,修葺一新的闽西工农银行旧址高高矗立,格外显眼,如今成为集传统和时尚、消费和休闲为一体的金融街,车水马龙,摩肩接踵,匆匆的人流是否还记得共和国金融正是从闽西起步,在这里定型?

一张票据,万般深情。

草创农村信用合作社发给粗糙的“收据”也好,成立闽西工农银行发行大额的“股票”也好,每一张票据都是闽西人民朴拙的初心,跟着共产党,苏区有力量,人民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