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丽正星火燎溪南

2022-01-29 17:59:19 来源: 永定新闻网  责任编辑:   

丽正星火燎溪南

□ 肖中良

金色秋日,披着轻纱般的晨雾,一个浓眉大眼,目光如炬,瘦小身材的年轻人,头戴荷兰礼帽,身穿灰色线结纽扣布衣,手挎藤篮,风尘仆仆,捷步跨入了仙师大院寺丽正文馆(原大院中学校址)。霎时,朝阳已铺满了古朴、素雅的丽正园……

此乃一九二七年九月,金砂西湖寨人张福仁(张鼎丞),应仙师丽正公学校长王颂星之邀,前来担任国文教员。

三个月前,张鼎丞在广东大埔保灵寺秘密活动,面对铁锤镰刀红旗,热切地举起了右手。旋即受党组织派遣,转回故乡福建永定,深入下溪南仙师、峰市、洪山等地传播马列主义,秘密发展党员。上世纪二十年代整个中国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国民党政府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特别永定县强行实行“冠婚丧祭屠宰税”,沉重的负担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平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怨声载道,永定各地犹如一堆枯燥之干柴,星火一点即燃。

丽正文馆,创建于清朝乾隆五年(1740年),仙师瑶上(锦丰村)人翰林王见川,倡联溪南里下坊众姓贤达在溪南大院寺(今仙师镇大院寺)创办丽正文馆,占地一亩多,都为平房。正堂有四厅,左右横舍各有二厅四室。正堂大厅祀奉孔子、朱熹等儒圣,每年春秋例祭,祭资出自文馆置办的蒸尝田。取名丽正,乃追溯唐玄宗创办史上首个书院“丽正书院”。聘请积学之士,教习众多生童贡举。民国九年(1920年),改为丽正公学,其时校歌歌词云:“溯我丽正公学校,创办自庚申。任劳怨,备艰辛,数载告成。育才有地,桃李喜成荫,从兹文化日蒸蒸。人才盛,事业兴,从兹文化日蒸蒸。”办学深受“五四”后新文化教育思想影响,新校歌蕴含丰富,韵味盎然。

王颂星,永定县仙师镇石鼓村人。早年曾与张鼎丞在私塾学校同窗过,张鼎丞深知他是一位沉稳开明而有改良意识的读书人。这次张鼎丞来,一是想争取这位老同学一起投身革命,另一方面是利用教员的公开身分,察访下溪南的社会民情,影响下溪南片的志士仁人,秘密点燃农村土地革命的星火。在地理位置上,仙师是下溪南的中心,上连金砂、永定县城、上杭稔田,下接峰市、洪山、广东大埔,便于革命的星星之火的燎原。

在大院丽正公学三个多月的日日夜夜,张鼎丞白天指点仙师学子,和老师学生打成一片,辛勤地在丽正园耕耘传播文化知识,晚间则披星戴月,四处秘密活动,足迹涉遍了仙师西洋、恩全望山庵、茶树下、兰岗万石,洪山大池、连河,峰市上水下水,上杭稔田岩坑等地。为了应对当时伪乡公所走卒的监控盘查,为了丽正园和王颂星的安全,每当深夜离校前,张鼎丞便把自己的房间作了巧妙的“乔装打扮”:房门用活条落闩,窗户半开半掩,床上蚊帐垂下拉严,被子枕头盖成拱形,一双布鞋正放在床前。乍看,无疑是一个人在床上酣然入睡了。

一次,大院乡公所所长受峰市民团团总陈荣光之命,似耳有所闻下溪南“走共产”的形势,半夜,突然组织民团保安到丽正公学进行治安清查。聪明机智的王颂星校长,先叫醒了几个本地老师开门应对问话盘查,毫无破绽,逢到检查张鼎丞房间时,他抢先推开张鼎丞的窗户门,蜡烛火照过去,让保安探头观察,见里面蚊帐垂下,鞋子安放。他轻声示意说,这个先生最近犯伤寒,咳嗽已久,吃了嗜睡的中药,怕传染他人,还要叫醒他吗?保安闻之蹙眉,赶紧捂嘴离开......敏感的王颂星校长当然有所觉察,可他为确保在自己的校园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张鼎丞的夜间活动或视而不见,或睁一眼闭一眼,心照不宣,讳口如瓶。他相信老同学的为人与志向,钦佩老同学的机智与胆识,赞赏老同学的追求与奋斗。正是这样,张鼎丞在仙师这片古老而穷僻的土地上如愿以偿地成功点然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不久,下溪南一批热血青年积极响应起来。仙师、峰市冒烟了,洪山起火了,金砂、稔田燃烧了。革命的火焰越烧越远。烈火中涌出了马永昌、马发贤、刘永生、张锦辉、萧荣兰、萧沐兰等一批英雄儿女。

王颂星作为一介农民意识很强的传统知识分子,受种种条件局限,最终,他未能接受张鼎丞伸来的那双热情而在当时富冒险的大手。这也许是他终身的遗憾。但他的开明意识,正义之心,真挚友谊在张鼎丞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解放后,张鼎丞曾数次从北京致函有关部门探询王颂星的情况,可惜王颂星老先生却早已谢天年。

九十多年过去了,仙师父老还清楚地记得这段红色历史,还津津乐道这个富含传奇色彩的星火燎原故事。仙师大院中学那片赤热的黄土上还留下这位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古色古香的丽正公学礼堂的梁柱间仍萦绕着这位闽西革命巨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