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虎西务本堂,红色基因代代传

2022-03-09 10:29:06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虎西务本堂,红色基因代代传

□赖守铭

在永定虎岗虎西耕乐堂——闽粤赣军委会旧址靠背,有一座三堂两落大楼务本楼,在土地革命时期,与耕乐堂一样,也驻扎有大量的红军。

据虎西村五老人员赖振南生前回忆,先后在务本堂驻扎的红军队伍有:红四军第一纵队一部分,红十二军总务处、红新十二军100团一营三连、警卫营二连,本地游击队、赤卫队。每天清晨,指战员在门坪列队操练,动作有力,杀声震天;官兵们夜晚出入要对“打倒军阀土豪”“建设苏维埃”“实行土地革命”等口令。

务本堂为虎西赖氏18世启祥公手建。启祥公成家后,经营木材和石灰生意,有3座石灰窑。石灰主要销往周边的堂堡、合溪、上杭、大池等地。不几年就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为建造务本堂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注重家风家教,注重培养子孙后代读书取仕,成为当时有名的贤达人士。

务本堂建于康熙末年,占地1200平方米,由门坪、门楼、前天井、前左右厢房、大厅、后天井、后左右厢房、正楼组成。大楼座西北朝东南,四间起脚,三层;前后厢房均为两层;整座大楼大小房间50余间,为歇山顶,抬梁式构架的客家方型土楼,楼内大梁上雕龙画凤、花鸟虫鱼等栩栩如生,上世纪九十年代被盗贼窃取了一大部分。土地革命时期,大多数房间腾出来给红军居住或办公,墙上写满红军标语。红军离开后,由于担心国民党民团的清查,乡亲们把标语铲掉或者重新粉刷掩盖掉。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乡亲们纷纷迁出楼外居住,大楼年久失修,目前大厅右厢房已经坍塌,整座大楼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务本堂23世赖树玉,生于1892年,天资聪慧,心灵手巧。青年时在虎岗学修锁、打洋铁、打铜,结识了本地的林心尧、黄秀南、林启善等人。在他们的影响下,赖树玉逐步接受革命思想。1929年6月3日,红四军第一纵队分兵来到虎岗,赖树玉和他的几位堂兄弟主动将大楼、门楼的房间腾出了给红军部队居住、办公,还为红军队伍提供粮食、菜蔬,并帮助苏维埃政府修门锁、补锅碗瓢盆。赖树玉1930年3月报名参加红12军,因其有特殊的手艺,被分配到兵工厂修理枪械,他捐出自己的席钳、锉刀、榔头、钻头及风箱、铁炉等锻工工具。1931年3月转入闽粤赣兵工厂工作。由于国民党四处封锁,兵工厂原材料相当紧缺,硝药更是无法买进。为此,增设了一个制药组,专门研究土造火药的方法。土硝用土墙墙角下的泥土泡水后提炼;炸弹火药用土硝加木炭、硫黄制成;子弹头药则用棉花加镪水镪化而成。后来,赖树玉发现,将枯烂木头碾碎,用筛子筛选后可代替棉花和镪水制成的火药,经过试验效果良好。这种火药引发后,冲击力大,杀伤力强,子弹的性能大大提高。赖树玉因此也受到闽粤赣兵工厂和军区首长的表扬。兵工厂的人员既是工人,也是红军指战员。1931年7月底,在一次弹药生产过程中因新战士操作失误,导致爆炸,赖树玉一只耳朵被震聋,受伤后只得回家休养。到8月上旬主力红军撤离虎岗时,仍未痊愈。从此留在家里一边做小手工和耕田,一边暗中支持活跃在芒荡漾大山的红军游击队。新中国成立后,相关部门出具证明,证明赖树玉是红军兵工厂失散战士,且一直支持革命,被安排到龙岩专区五金厂工作,1962年因病去世。

务本堂24世赖铭传,国家军事学教授,国防大学原战略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委员,我国著名战略问题、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苏联和俄罗斯问题专家,著名翻译家。1943年,出生于失散老红军家庭,小时候最喜欢听大人讲红军长征的故事。196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外语系俄语专业,被分配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十一中学。196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珍宝岛事件后奉命前往绥芬河前线担任俄语翻译并直接参加一线潜伏、巡逻和边防斗争。1977年底被选调到军事学院(国防大学前身之一)外军教研室工作,先后任俄语翻译、战略教员、军队建设研究所研究员。1998年被选拔进入军级领导班子,任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2000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务本堂人文荟萃,传承悠久。大门和庭柱中有三副对联:“务立在士农工商业各有行便是兴隆气象,本心为仁义忠信行无或式方成翠美功修。”“务在常伦敦孝悌,本于诗礼展经纶。”“务勤耕读承先训,本立道生裕后坤。”展现了务本堂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有人口800余人,其中有大中专毕业生近200人,在国家各行各业贡献力量。

据了解,基于务本堂年久失修的现状,目前,该堂年轻一代中有人牵头修缮并成立了修缮委员会,他们的初衷在于传承红色基因,推进新发展、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