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苏维埃血脉,中央红色交通线在闽西

2022-05-16 10:35:13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苏维埃血脉,中央红色交通线在闽西

□ 苏俊才

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革命历史时期的工作和斗争的需要,开辟建立了与党中央保持沟通联络的红色交通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加强对全国苏区革命斗争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创建了由上海党中央机关通往全国各根据地的长江、北方、南方三条主要交通线。其中,南方线即为中央红色交通线。这条交通线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为解决党中央和中央苏区间联络问题,精心策划并缔造的一条从上海出发,经过港、粤、闽、赣四地,长达3000多公里的秘密交通线。这条交通线,水陆并存,城乡混合,沿途岗哨林立,遍布特务,处处危机四伏,但始终未被破坏。它成为一条维系党中央与中央苏区联系,保障苏区生存的看不见的生命线,被誉为“中华苏维埃的血脉”。

中共中央建立沪港粤闽赣秘密交通线,在交通条件、社会条件等诸多考量中,福建的地理位置,特别是闽西苏区的存在,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闽西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这里有坚强的党组织,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有热情好客的闽西客家人,又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和自然条件。

1929年底,随着闽西、赣南土地革命斗争的蓬勃开展,中央提出了在闽粤赣苏区设立一个独立交通网的设想,并开始了运作筹建。而早于1929年下半年,中共闽西特委为了沟通红色区域之间和与驻厦门的中共福建省委机关联系的需要,就在龙岩建立了交通站,后在各县建立分支机构,称机要交通网,这是红色交通线创建之始。1930年6月,红四军第三次入闽后,为了沟通与上海党中央的直接联系,受前委书记毛泽东和福建省委的委派,中共闽西特委委员、闽西红二十军军长卢肇西与先期抵达上海的广东省委的李沛群,与党中央交通部门商定分别在香港、闽西建立交通大站。卢肇西回来后,传达周恩来的指示,在闽西特委交通站的基础上成立了“闽西交通大站”,对外称“闽西工农通讯社”。此后,在周恩来的指挥下,中央交通局调集得力干部,以闽西工农通讯社及其机要交通网和在香港建立的华南交通总站为基础,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正式建立了一条由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闽西直达江西瑞金的交通线,名为南方交通线,即中央红色交通线。

这条交通线初期有水陆两条,水路由上海—香港—汕头,沿韩江乘船经潮州—大埔三河坝,转汀江至茶阳,到青溪虎市汀江航运终点虎头沙,走山路经多宝坑、洋门、党坪、铁坑,进入永定伯公凹、桃坑,经上杭、长汀到江西瑞金;陆路由上海—香港—汕头,走饶平黄岗到大埔枫朗和村,进入福建永定,经上杭、长汀抵达江西瑞金。闽西由于地处赤白交界,始终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一个十分重要而可靠的中转地。

中央红色交通线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沟通中共中央和中央苏区、后为上海中央局的联系,传送了大量的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文件、情报资料,保证了上情下达和下情上送。二是解送经费。中央根据地为中共中央提供的经费,主要是通过这条秘密交通线送到上海的,从而解决了中央经费的困难。解送经费的方式主要有交通员携带、干部押运或携带,有时也通过邮政或金融机构汇寄等。三是护送干部进出中央苏区、护送临时中央领导人转移到中央苏区。从1930年11月至1934年10月之间,仅是通过这条交通线进出中央苏区的干部数量,根据各种比较可靠资料考察,有名有姓的人员至少有290多人,其中包括瞿秋白、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及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33年初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移江西瑞金,实现了中共中央最高领导机关的长途迁移,在这条秘密交通线没有发生大的问题,这是一件很艰难的工作。但经过交通线上同志们的艰苦努力,终于以近乎零的损失,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四是采购和运送中央苏区和红军的急需物资。这条交通线担负着从白区向苏区输送各种物资的任务,输送的物品,包括军火、医药、器材、粮食、生活用品、文化用品,甚至还有白区出版的各种报纸、杂志及书籍等。据不完全统计,运送了数千吨的紧缺物资到苏区,为中央苏区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作出了重大贡献。五是收集汇总各种社会情报。其中包括苏维埃区域、红军、敌人的武装等方面的情报,还有不少是交通站和交通员的书面报告,反映给中共中央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社会情报。

总之,由于战争环境的险恶,上海通往全国各苏区的交通线大都被敌人截断和破坏,唯独上海通往闽西、赣南中央苏区的交通线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从1930年10月初建到1934年10月结束,前后4年多时间里,战斗在秘密交通线的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心,英勇奋战,履行了中共中央赋予它的职任、实现了它的使命,对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对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的建设都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从而被称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红色交通线的历史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作者系中共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

中央红色交通线(永定段)站点简介

□ 林添茂

(供图:永定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永定区博物馆、永定区红旅公司)

闽西交通大站、毛泽东旧居:永定区虎岗镇虎西村晏田祠

1930年12月15日,闽西革命根据地首府龙岩城失守后,闽西党政军机关迁至永定虎岗,虎岗成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随即,中共闽西特委在晏田祠正式设立闽西工农武装交通站——闽西交通大站,由李沛群任站长。1932年1月,根据周恩来的指示,闽西交通大站迁至金砂永昌楼。

中央红色交通线闽西交通大站:永定区金砂乡上金村(古木督)永昌楼

1932年1月,闽西交通大站迁到金砂古木督永昌楼,对外称“闽西工农通讯社第一分社”,站长先后为李沛群、蔡翼清。

永昌楼是一座坐西北朝东南的二层土木结构建筑,约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为四扇三间结构,悬山顶,方形,中间为一个厅,厅后为屏风,屏风后为楼梯,墙体厚实。楼的右侧山脊上建有一个瞭望哨。1934年被国民党民团烧毁,同年8月修复,1978年因洪水坍塌。2017年在原址重建。

中央红色交通线闽西交通中站、周恩来旧居:永定区合溪乡溪南村孟良公祠

1931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从党中央所在地上海出发,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县城来到永定合溪,住在赖氏宗祠(孟良公祠)。恰逢共青团永定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时任共青团永定县委书记戴镜元请示中共永定县委书记萧向荣后,邀请周恩来在团代会上为与会代表作报告。孟良公祠始建于16世纪中叶,1998年重修,为砖木结构,悬山顶,抬梁式架构,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

中央红色交通线入闽第一站:永定区城郊镇桃坑村伯公凹交通小站

地处闽粤交界处,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这条交通线上非常重要的交通站,是中央红色交通线由广东进入福建的第一站,是白区进入苏区的第一站。为了守护中央红色交通线,伯公凹的群众几乎家族式地参加了交通站的工作,不足30人的村庄有10多人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涌现了“伯公凹七忠烈”红色交通员英雄群体。

伯公凹交通小站旧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土木结构,凹字形土楼,高二层,正厅四间一厅构造。

中央红色交通线重要节点:永定区西溪乡赤寨村

1930年12月闽西交通大站在永定虎岗正式设立后,中央红色交通线永定境内交通路线走向大致为伯公凹—桃坑—县城—中坑—西溪畲里、肖地—七桥—赤寨—马石山—合溪采地湖洋里—合溪—虎岗坑源、大竹园、城下。

1935年4月中旬,陈潭秋以中央分局代表名义,在永定西溪赤寨村的一个瓦窑里召开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史称“赤寨会议”。会议确定了领导机构,决定将闽西军政委员会改称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闽西南的党组织工作,推举张鼎丞为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