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善良的父亲

2022-06-21 10:35:28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善良的父亲

插图/刘小飞

□ 张武昌

在父亲节这个特别的日子来临之际,父亲生前的一些往事也一幕一幕呈现在我的眼前。

父亲于1929年出生在福建省永定区岐岭镇内坑村,毕业于下洋侨育中学。由于生不逢时,当时战火不断,中学毕业后便步入了复杂的社会。他当过老师,参加了漳龙铁路的建设,做过永定工区及下洋工区干事。曾经是县人大代表、县侨眷代表、县侨联会委员、岐岭镇侨联会常务委员。一生正直善良,从不欺负他人。

父亲有三兄妹,兄长在二十岁左右得病离世,妹妹在饥荒年代出嫁湖雷镇。我的奶奶也在1964年因病撒手尘寰,生活的重担便落在父母身上。

父亲擅长驶牛犁田,干起农活来风生水起。当代课老师时专心投入,还做过生产队会计、出纳、保管等职。一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性格好强,不轻易求人。

1945年夏,父亲与同村几位同学一起到永定城参加小学升中学考试,成绩优秀。父亲选择就读设在下洋中坑的侨育中学,此校系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先生创办。1948年侨中毕业后因家里缺乏劳力,回家务农。其间,也曾前往其他城市务工,但始终放不下多病的父母,选择留在乡间。

1955年开始在平水中心小学做代课老师,其间,工作认真负责,桃李芬芳满天下。

1958年,上半年参加永岐公路建设。下半年,响应国家号召,他与同村几个伙伴一起参加漳龙铁路(龙岩雁石段)建设。因父亲有文化,被安排做采购、保管等工作,工作量相对轻松。漳龙铁路东起福建省漳平市,跨新桥河以后,沿雁石溪经苏坂、坂尾、雁石、铁山至龙岩。沿线煤炭资源丰富,木材、毛竹极多,该线是为开发闽西南而建的铁路支线。漳龙铁路当年也是国防建设工程,是支前项目。

漳龙铁路建设工程完成后,父亲先后到永定工区、下洋工区工作。当时下洋大区域叫火箭公社,辖湖山、下洋、岐岭、陈东、笙竹,笙竹则叫笙竹管理区。

几经波折,最终还是回到乡间,以务农为生。父亲偶尔会与母亲吵架,而我与父亲面对面坐着交流的机会亦少,因此未能从父亲口中得到更多有关他的亲身经历。

父母生了四男四女,八个子女。其中一个儿子因当时生活艰巨,农村交通不便,医疗条件简陋,约一岁左右不幸生病失医夭折。

1962年至1979年间,父亲在乡间“劳劳碌碌苦中求,东走西奔无休日,若能终身勤与俭,老来稍可免忧愁”,这也许是父亲一生的写照。

父亲的学生也有做官的,但他从不走关系求助他人,生活在艰苦朴素的环境中。直至改革开放,分田到户,长子离开农村到香港定居后,生活才得以改善。

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农村推行了一项重要的改革开放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大陆农村现行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陆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农民的生活才得到飞跃式的改善。

我家人口多,有十个人分到了田地,而劳动力只有父母两人,可想而知,父母亲的劳动量是非常之大。农忙时分,请左邻右舍突击帮忙,然后父母亲分别还工。家里还买下了大集体时生产队的一头母牛,我与妹妹平时还要帮手放牛。农忙时父亲便会与牛一起与邻里换工,牛一天好像是换取别人的一天半工。

1981年,父亲当选侨眷代表,之后父亲当选永定侨联会委员,岐岭乡侨联会常务委员。其间,经常到乡政府及县侨联参加会议。1984年,父亲当选永定县人大代表。

1986年12月迁往永定城区居住,正式脱离农耕生活。父亲于2003年6月8日晚上,因肺结核病在永定区人民医院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5岁。

父亲虽然是一位非常普通的人,像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水,但他对社会也是有所贡献的。教出了不少优秀学生,他们在内地的不同岗位上继续为民造福。担任区人大代表期间,审议通过了不少有利乡村发展的议案。在侨务工作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给旅居海外乡亲寄发乡讯资料,让他们充分了解内地的政策,动员他们回乡投资,带动乡村事业的发展。

父亲离开我们快二十年了,他生活上勤俭节约、工作中任劳任怨的精神,永远在我心中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