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月涌大江流——寻访永定区下洋镇月流村的红色印迹

2023-02-13 15:14:50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月涌大江流

——寻访永定区下洋镇月流村的红色印迹

图为月流会师旧址曾氏祖祠“老屋下”。

□ 王坚 文/图

又是一个艳阳天,位于闽粤交界连绵群山之中的永定区下洋镇月流村,溪水潺潺,古树峥嵘。一座座饱经沧桑的客家土楼,在温暖的阳光下显得宁静安详。

提起月流,不由让人联想起杜甫的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月流村是永定早期工农暴动的重要策源地,也是长征后闽西南红军坚持游击斗争的重要战略据点。1935年3月,红八团、红九团与张鼎丞率领的部队在月流村胜利会师,成立闽西军政委员会,开辟了以金丰大山为中心的永东游击根据地。在“二十年红旗不倒”的斗争实践中,革命洪流在月流村刻写了永不泯灭的红色印迹。

见证历史的月流红色文物

近年,在永定乡村危房拆迁过程中,一批偶然出现的红色文物,通过国内某文物拍卖平台,引起了国内红色文物收藏家的浓厚兴趣。这批文物中,包括一枚“永定县月流乡霞村农民协会”的长条形木质公章、一个“赤卫队(月流)”红布袖章、一张由永定县月流乡苏维埃政府颁发给村民曾初淡的分田土地证等物。

月流村村委会副主任曾庆良介绍说,民国时期,月流村原名长岭下,原属永定县第三区太月乡管辖。长辈们都知道在村里的五显庙设过区苏维埃政府,在花屋哩土楼内设过乡苏维埃政府,但区、乡苏维埃政府的具体名称已无从查考。据罗明回忆录和《永定人民革命斗争史大事记》(苏启芬1983年整理)记载,早在1927年,月流村所在的下洋地区就成立了中共金丰支部。由胡永东(下洋中川人)任支部书记,陈正(下洋古洋人)、卢肇西(陈东坑人)、曾牧春(下洋太平寨人)、卢其中(陈东坑人)、曾宪安(即曾建平,下洋月流人)等任委员。金丰支部以下洋公学为阵地,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在群众中秘密发展党员,创建秘密农会、铁血团等革命组织。1929年5月,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在红四军的大力支持下,永定各区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权相继公开成立,并组建赤卫队、游击队等武装力量,轰轰烈烈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这些历经劫难幸存的历史文物,是月流一带贫苦群众参与永定土地革命斗争的实物证据,弥足珍贵。

庇护红军将士的月流土楼群

月流村坑深、山高、林密,背依的最高峰为占王山,与漳州的平和县交界。从军事地形学的角度看,既利于我红色武装隐蔽坚守,又便于转移腾挪,是理想的游击据点。来到月流村,村民们依然在讲述着当年的战斗故事。

花甲之年的村民曾庆欣告诉我们,“1935年春天,月流会师的地点就在我们村里的曾氏祖祠,我们本村人都叫它‘老屋下’。听说会师的红军队伍分别来自福建、江西和广东,所以村里的长辈们又称月流会师为‘三省会师’。”月流会师后,闽西军政委员会曾在村里的南极楼等处居住办公。白天,领导机关在占王山、八岬寨等高山上布哨警戒,遇到敌人围攻哨兵发出信号,部队可以从容转移。需要开会时,村里的地下接头户就会扮作砍柴、下地,到各个山头通知干部到指定地点。在斗争形势相对平静的夜间,机关和部队就散居在村里的南极楼、南阳楼、日新楼、永福楼、荣丰楼、衍庆楼等土楼中。红军游击队还在村里的南阳楼里设了医院,在月流西南方向的柿子岽上建了炮楼,在炮楼四周挖了工事坑道。现在,柿子岽上还能看到炮楼墙脚遗址。

古香古色的南极楼曾是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办公的场所,楼内的土木墙壁上,当年的红军标语“打倒日本”“抗日”“救国”等字样依然还清晰可见。革命前辈伍洪祥在他的回忆录中讲述了月流会师的情形:“1935年3月,我们率红八团开赴永定县下洋长岭下(即月流),同红九团会师。张鼎丞以福建省委代表的身份在月流主持召开了两个团的领导干部会议。分析了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的斗争形势,反复阐明在新的形势和困难的环境中如何紧密地依靠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的现实问题。声势浩大的会师震惊了敌人,广东军阀一个团从大埔进入永定,向驻扎在月流的红八团发动进攻,激战一天,双方都有伤亡。当夜,红八团撤离。”

舍生忘死的月流革命群众

苏区时期的月流村包括丰朗、霞村、廖屋、下陂、长岭下、雷公畲、江屋、石龙头、增坑营等自然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历程中,月流人民舍生忘死支援红军,涌现了一大批红军英烈和地下接头户。

67岁的村民曾宪政说:“南极楼、南阳楼、日新楼三座土楼沿着山坡地一字排开,挨得很近。南阳楼是我爷爷曾开泰的家。1935年,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在南极楼办公,红军首长商请日新楼楼主曾昭源支持,曾昭源从广东的茶阳秘密购买了300多个手电筒,通过地下交通线运回交给红军。南阳楼开设红军医院后,我爷爷奶奶除了给红军烧火做饭,还要经常去广东大埔的茶阳一带购买药品和食盐等紧缺物资。”据他介绍,南阳楼当时几乎家家都参与了革命活动:曾宪兆、曾宪重等人十来岁就开始帮红军送情报、挑物资;地下接头户游细妹专门负责给红军游击队送粮、送菜、做饭;曾昭林一直跟着红军打游击,后来又参加了闽粤赣边纵队,新中国成立后当过永定县的教育局长;曾庆仕参加了闽粤赣边纵游击队,担任交通员,参与了三次攻打山莱洲(永定与南靖交界地名)的战斗……

曾庆良拿出一份月流村“五老人员”名单,不无自豪地说:“月流村20年红旗不倒,当年的革命群众是立了大功的。村里登记在册的五老人员中,去世的有曾宪炳、黄华英、曾宪兆、胡满娘、周建章、周云琼、周云安、周友安、周德桃、周云东等人,还健在的有张阿杏、周初生、周流孚、张有娣等人。如果加上各种历史原因没有登记在册的,数量就更多了。其实,谁都知道当时为红军做事,会被反动派抓去坐牢、杀头,这恰恰说明当时月流的革命基础和群众觉悟是不同一般的。”

回望月流村,那一座座巍峨耸立的土楼中,深藏着多少恢宏壮阔而又惊心动魄的光荣历史。在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里,那些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先辈身影,永远烙印在子孙后世炽热滚烫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