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走近申元书院

2023-03-01 16:11:14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走近申元书院

插图/夏茉

□ 张素梅

这一天,永定区培丰镇田地上和村这个偏僻的闽西小山村,聚集了闽西文艺界近六十名作家,参加申元书院“不忘初心、情系家园”首届笔会。

步入书院,“申元书院”四个凝重洒脱的大字扑面而来,顿觉馨香满院,雅意盎然。“申元书院"这四字是摘自郭沫若的字体。书院外墙整体为金黄色,其西面外墙书36个18种不同字体的“读书”两字,别具一格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

书院共六层,一楼分三大区域:入门处首先为书院创办者郭志坤先生简介和书院设计构想及其儿子郭申元生平事迹和贡献;再往里分为内外两厅,外厅为学术报告厅,内厅为开放式藏书区,柱子左边展示的部分是郭志坤先生著作,右边展示的有关郭申元的书籍,面向外厅的隔墙上展示的是郭志坤先生亲自撰写的田地由来和田地三杰的传奇故事。郭志坤先生做了三十多年的总编,总共珍藏了五万余册的书籍,这里展示近三万册。放眼望去,琳琅满目,真乃书山!

二到六楼,依次为汉字馆、先贤馆、通史馆、帝王馆、劝学馆和珍藏馆。

驻足二楼汉字馆,眼前一个个异彩纷呈的汉字,顿时让我震撼。这些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记载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时光倒溯,汉字曾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浩瀚的汉宫秋月,是《诗经》里的河流,是《楚辞》里的风骨,是喷涌着智慧的长江黄河……数千年的演变中,书法家们创造出了诸如篆、隶、楷、行、草等不同风格的书写形体,使汉字不但具有记载我们民族思想的实用功能,而且升华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在二楼的汉字馆,我看到了一位清瘦儒雅的老人正与一位青年男子娓娓而谈,一声“郭先生”证实了我的猜测——眼前这位老人就是书院的主人郭志坤先生!面对景仰已久的郭先生,我竟然忘记了握手致敬,踌躇中斗胆上前要求合影留念!对于我的冒昧和唐突,郭先生一一微笑应允!仰望这位泰斗般的长者,我心潮澎湃——

这位鬓角飞霜的老人,曾致力文学事业30多年,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高级编辑、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他的一生建树颇丰,成就斐然,曾获得首届上海出版人金奖获得者,也获得过“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奖。他策划、主编了大量的图书项目,获得过上海市优秀著作奖,金钥匙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等,被称为“学者型总编”等等。非凡荣誉的背后,是郭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他曾在50余种报刊发表过一百余篇史学论文,采访并报道过三十余位名家的学术成果和造诣,鸿篇巨制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说郭志坤先生的一生有许多关键词,诸如编书、出书、写书、买书等等,那么郭先生的儿子郭申元先生的一生却只做了一件事——为人类而来!这位年轻的科学家,未满30岁就取得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果,从16岁开始就立下“攻克癌症”的誓言,身怀“为人类服务”的崇高信仰,把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生命科学事业!在美国留学十年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十年如一日争分夺秒做科学研究,结果积劳成疾,倒在了攻克癌症的征途上,用赤子的绝唱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临终时,他微笑着对母亲说:“妈妈,我从来没有浪费过一分钟,我很开心,我活得实实在在……”

一颗冉冉升起的科学巨星就这样陨落了,其短暂的一生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至今令人扼腕叹息!

郭申元先生辞世,为了纪念他献身科学的精神和瞩目的科学成果,中国有156位院士为他题词赞其成就,被世人誉为“爱因斯坦式”的伟大科学家;人们在悼念他时,总是留言“你为人类,人类不忘你”;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兴建“郭申元纪念馆”,共济集团创办了“郭申元生命科学(上海)有限公司”……

如今,郭申元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年了,父亲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书院庄重地矗立在家乡田地,他留学期间写的三百多封家书静静地安放在家乡书院一隅。落叶归根,魂归故里,谁能不说这是一个白发飘飘的父亲对英年早逝的孩子另一种形式的纪念?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古稀鹤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申元书院是郭志坤先生的另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耗尽了他的毕生心血,寄托着他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之情,是他几十年来强烈的思子情、怀乡意的交融映照!

申元书院有如一粒光芒四射的明珠,在闽西山区冉冉升起,更因为有了年轻的科学家郭申元的中国精神和科学精神交相辉映,才如此耀眼,如此深沉,如此动人!

郭志坤先生把一座书院留在家乡,也把情留在家乡,更把希望留在了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