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西陂村,转身依旧是少年

2023-03-06 11:02:08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西陂村,转身依旧是少年

图为西陂村天后宫雄姿。宋客 摄

□ 王小庆

闽西有个村子叫西陂村,它地处土楼之乡永定区高陂镇,村里有不少人,虽然离开已久,但不变的身影却永远活在家乡人民心中。

西陂村“寿德堂”是林修富烈士的故居,我们在大门口肃立端详。这是一幢建于清代中期的客家土楼,坐东南朝西北,土木结构,单进廊院式带雨坪围墙和右横屋,中轴线上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围墙、天井、前厅、天井、正楼。想当年,楼主经商发了财,算得上是个宽绰人家。但到了林修富这一辈青年的时候,他便悄悄地完成“转身”——投身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7年,他与张友增等人在西陂创办“三民公学”,开展革命活动,翌年春,创建中共西陂、段畲支部,任支部书记。1928年6月,永定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次奋起反抗国民党反动政权,发动永定暴动,林修富受组织委派在当地组织农军,配合暴动,并参加了傅柏翠领导的“平在暴动”,参与领导太平里秋收暴动,组织游击队,开展反“清乡”斗争,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1929年5月,红四军进入永定后,他历任太平区革命委员会委员、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太平区委书记、县委常委、闽西特委委员等职。1931年,在闽西“肃社党”事件中,林修富蒙冤罹难,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烈士。

林修富就是这样的人,他看准了为拯救贫苦百姓于苦难之路,坚定“转身”,走出一条让自己的生命大放异彩的革命道路。出生于1903年,28岁牺牲,他的身影在世间匆忙走过,然而生命的宽度大大被拉长,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人生短暂,如何抉择,如何把握,完全在于自己。西陂村的革命志士在人间正道上,选择了一条毫不后悔的坚定道路。

西陂林氏宗祠往溪边桥方向几十米处,有座简陋的“鸿兴楼”,仅存入门厅的两间一厅,门额保存着“宅近溪山”四个馆阁体毛笔字,由于当年此楼靠山、近路,成为当年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联络点。这里是林鉴先烈士故居,在西陂历任太平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人员中,林鉴先任职时间最长,从1931年至1935年,历时5年。

林鉴先受族人革命思想的熏陶,走上革命道路。起初在本村参加农会,任农协委员,1928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参加了由林修富、张友增等人领导的武装暴动,王海萍、张鼎丞等人领导的以太平里为中心的闽西秋收暴动。红四军进入永定后,林鉴先先后担任过西陂乡十一区和太平区的苏维埃政府执委、常委和主席等职,国民党十九路军占据高陂以后,他带领区苏工作人员,先后撤至上杭、长汀一带,配合当地群众开展斗争。1934年春,林鉴先接受了张鼎丞布置的“就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任务,回到太平区的基点村——许佳村开展游击活动。1935年2月成立永太县苏维埃政府和太平区苏维埃政府,林鉴先担任区苏主席,坚持游击战争。同年5月6日,永太游击队遭遇敌人突然袭击,34岁的林鉴先不幸被捕,押至坎市后惨遭杀害,为苏维埃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一转身,可能是荣华富贵,也可能是悬崖万丈。在真正的共产党人眼中,为着理想和光明的未来,即使是头颅高悬、粉身碎骨,只要选择了转身,就不可能再走回头路。在西陂这个不大的村子里,我听说了许许多多当地人民为了革命胜利不怕牺牲、甘洒热血的动人事迹,尤其是林修富“满门忠烈”献身革命的感人故事。

在林修富的影响下,他的全家都选择了“转身”,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林修富兄弟八人,加上长嫂陈洪英,长侄林占昆夫妇,二哥儿子林占全,全家共12人先后参加革命。大哥林修烘,早年到上杭南阳参加革命,长嫂陈洪英是太平区苏妇联主任,1931年肃“社党”蒙冤去世,五哥林修纪是西陂乡苏维埃第一任主席,也在所谓“肃社党”时,在虎岗蒙冤遇害。二哥林修福、三哥林修能、四哥林修钰、六哥林修成,都是参加革命后,一走就杳无音讯了。七哥林修海在家中务农,也曾暗中支持哥哥、弟弟参加革命。

在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年代,西陂村的革命者甘于承受为穷苦人的美好未来作出的果断选择,因为他们在做转身选择的时候,经过了慎重的思考,也就是践行党旗下的铿锵誓言和实现为民族独立、为人民谋幸福,奉献自己一切的人生选择。

在革命大义面前,西陂村的革命志士没有选择苟活,而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革命献身。谁都想不到,革命战争年代仅2000多人口的西陂村,竟然涌现出70多位革命烈士。当年,闽西苏维埃政府从龙岩迁入虎岗后,太平区成为闽西苏维埃政府的直属区,西陂村成了保卫闽西苏维埃政府机关的“桥头堡”。心向红色苏维埃的西陂人民只要没有被敌人杀害,身上澎湃着的始终是红色的血脉,跟着党走,决不退缩。西陂村,不仅是毛泽东、朱德、张鼎丞、邓子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而且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重要站点,在革命史上创造了革命老区众多的“第一”:最早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到消费合作社、最早建立劳动学校、最早建立审判庭、最早建立红军医院......

这里俨然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实践地。西陂村太平区苏维埃从1929年5月成立至1936年1月被改组,存续时间近7年,期间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至今,西陂村还有个叫“苏维埃组”的村民小组,用“苏维埃”作村组名,这是当年西陂村人民投身革命、不屈不挠的历史见证。

每次到西陂村,我总要到西陂天后宫转转。这座天后宫建筑奇巧,造型奇特,其中的“印星塔”是全国少见的独树一帜的塔式建筑物,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建成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名列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老的建筑,见证着西陂村人民风云激荡年代的光辉历史。

永定暴动后,闽西秋收暴动委员会发动以太平里为主的闽西秋收暴动。1928年8月5日,在王海萍、张鼎丞、傅柏翠等人率领下,上杭、永定、龙岩三县边界农民武装500余人在西陂天后宫集结,发动武装暴动,后又在西陂天后宫召开群众大会,把没收来的财物分发给广大穷苦农民。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后,朱德率红四军第二纵队来到西陂,在西陂天后宫广场发表讲话,向村民宣传革命道理,当晚驻扎在天后宫。即使在最艰难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西陂天后宫仍然是重要的接头点,张鼎丞、邓子恢等曾带领部队在此驻扎。西陂天后宫默默无语,见证着闽西老区人民当年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

天后宫西侧的“状元榕”最为枝繁叶茂,在大榕树浓荫庇护下的天后宫,显得特别幽静雅致。当地人将这棵榕树命名为“状元榕”,并当作“神树”来祭拜。西陂村客家人是感恩的,只要前人作出了贡献,他们都会记之念之,铭记不忘。对于西陂村那些革命先烈更是如此,后人会记住他们立下的不朽功绩,纵使英雄们的身影已经远离,但这些身影依然清晰如昨,即使经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在家乡人民心中他们转身依旧是少年,音容笑貌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