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古道听风

2023-06-11 10:45:00 来源: 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   

古道听风

□ 朱定宝 

位于天子岽西面的山脚,有一座叫筀竹的古村落。这里山峦连绵起伏,贴于穹际。旧时,一条进出汀州的古道穿行其间。在村北,有两处地名值得玩味。一处是“八马轿”,另一处为“天子地”(此“地”,客语,坟墓之意)。位置所指之处,现仅是一片田丘,看不到坟址,更没有地面遗迹。探问村中老者,几乎异口同声,有其历史源头。就这样代代相传着,天子地、八马轿、天子岽之间,似乎隐秘着一些关联,但并不为人知的久远故事。

筀竹去天子岽,有一条古老的山路,成为当地村民进山砍伐和放养牛羊的小道,村东头及进山一段,铺着规整的石子路,路旁阡陌纵横,田丘尽头,紧贴山岗,石子路变为了黄泥路,陡峭崎岖,盘山,一路朝上,蜿蜒曲折。约走一小时路程,就到了“王士凹”的原始密林,一大片,粗壮树木挺拔,阳光无法穿透,遮天蔽日。这段也是石路,大小石块就地取材,简单铺设,看去岁月久远,石子路已很不平整。进深处,石路开始有些湿滑。许是常年不见阳光,这里青苔盎然。四周,黛青的山石爬满绿植,偶能听见流水声。路边有一处石凹,一窝清水,清澈见底,细流干净,旁置一瓷碗,想必专供路人使用。喝上几口,清凉解渴,直抵心脾。脚下虽为石路,但粗壮的树根亦盘卧其中,遮阴处,根与石一样湿滑,只能拣落叶厚实的地方,踩上唏咻有声。再过一段,便开始上坡,四周依然是密集的参天大树,可见坡顶透光开阔,已穿过了原始树林。

上到坡顶,豁然明朗,时有微风拂面,路边,横着几块大石板,旁建简易凉亭,供客歇脚。可以想象,千百年来,游客和山民一路攀坡艰难行走,当爬上山坳后,坐进凉亭,山风迎面习习,阔袖翻卷猎响,袍衣贴身浸汗,在此享受片刻清闲,甚感旅程惬意。遗憾的是,天子岽虽在大溪旁隅,但一路并没有留下清嘉庆永定大溪籍进士巫宜福的诗文。或许山高路远,不曾想来。或许来过,但没有留下一字墨迹。不过在进士的笔下,倒也留驻了筀竹他处的风物。当地传有一首“路程”诗,震撼诗坛百年:“筀竹当风白叶吹入平水、湖坑崩坎乱石滚出大溪。”形象地把筀竹区域的“当风凹”“白叶凹”“平水坑”等地域名称串在了一起,明快的诗性与进士同辉,增添了客家乡村的文化韵味,而诗行随着历史嵌入筀竹的古凉亭,成了一方地域风物的永久人文。

天子岽学名“龙华山”,因远看双峰并峙,俗名又叫双髻岽、笔架山等。从山形地势来看,处于博平岭支脉的中部,海拔高1296米。四周千米以上山峰众多,形成群山环绕,峰峦迭耸之势,北部是赤岩头,西南部是王寿山,居之央,拥王者风范。立于金丰大山之中,远远望去,如一刃直峭的山壁,如迥然云际,隔绝烟寰。

龙华山寺,坐落在山腰平缓处,历史上多次易名。相传建于宋代年间,旧时山寺叫西华寺。清道光到民国年间,天子岽叫嵩华山,山寺又改称嵩华寺。从山腰的庵庙到峰顶,约两百余米,此地羊角花树遍野,花期盛绽时节,来此听风观景的周边游客众多。庵房的后门前,辟有几厢菜园,一半空着,一半种着些许时菜。土质看起来有些干燥松软,但这里并不缺水,几米开外,置有高1米、长2米、宽1米多的水池。6根竹条驳接着,头尾相互串接,加长起来做引水管。说来亦奇,水源就在一块大石的凹缝中流出,常年不涸,流水较大,汩汩有声。附近的山民偶会上来走动,顺带些山泉水回去。这里水质好,泡几壶热茶,暖胃亦养神。

对于朴实的山民来说,更让他们留恋的是,走在古道上,清闲自得,可翻拣旧时乡事,亦可享受山风萦绕耳畔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