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

2023-08-28 18:23:21 来源:   责任编辑:   

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

□ 刘永良

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中,“土特产”是一篇大文章。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对于实施强农兴农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这里所说的“土特产”,与我们过去常说的土特产涵义大不相同。我们以前常说的“土特产”,是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一般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品质优异的农林产品或加工产品。而现在这里所讲的“土特产”,是新时代乡村的一门科学,意涵丰富、逻辑深刻。这是对做优做强乡村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出的新要求,需要认真研究和切实实践。

因为,“土特产”,是一方水土孕育造就的地域产品,也是一个地方独具魅力的地域“名片”,更是一方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做好“土特产”这篇足以连缀起乡村产业的大文章,需要把“土、特、产”3个字琢磨透,以“土”为本、以“特”为魂、以“产”为旗,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土”,就是要立足本土,用足用好优势乡土资源。“土特产”的生命力在于“土”。土,不仅是气候、土壤,还包括文化、地域。如今,城市居民对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农家美食等越来越向往。人们购买土特产,既满足美食美景的客观需求,也包含乡土乡愁的精神慰藉。做好“土”字文章,要打开视野,善用乡土优势资源,充分盘活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地方风情、文化习俗,拓宽“土”的资源范围,挖掘“土特产”背后的价值内涵,实现农业由“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温情”“卖文化”的转变。有的地方把田边不起眼的土产做成了乡村文创手信,有设计感也有情怀,让乡村风貌既看得见又带得走。有的茶园发展农文旅,不仅采茶制茶卖茶,也让消费者赏茶园、论茶道、品茶餐,茶园变公园,进而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等。比如,2022年龙岩市休闲农业投资总额达23.39亿元,拥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236个,营业收入达27.72亿元,接待游客1264.52万人次。

“特”,就是要突出差异,因地制宜走出特色路子。结合地域风貌、人文特色,着力创建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边际效应,形成一批有金字招牌的独特产品。人无我有,在品种上追求“错峰头”;人有我优,在品质上追求“独一份”;人优我精,在品牌上追求“擦得亮”。近年来,龙岩市依托“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市情农情,立足自身红绿资源禀赋,主打特色现代农业牌,以粮食产业为基础,发展烟草传统产业,畜禽、蔬菜、果茶、薯业、林竹花卉、食用菌、渔业等7个特色优势产业,培育20条以上重点产业链,着力构建起“1172”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数据显示,2022年,龙岩市7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005.57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7%、居全省第4,走出一条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新路,让特色农产品以新形象走出乡村、走向全国,在广泛的舞台上“传得开”“叫得响”“放得心”。

“产”,就是要形成产业,在“链”上拓展,在“融”上发力。乡村产业竞争,正逐步由单一的产品竞争走向产业链竞争,必须在“链”字上多琢磨办法,延长产业链、畅通循环链、做强富民链。这方面,龙岩市新罗区培斜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近些年,培斜村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竹茶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三个特色产业,三产融合激发乡村“聚变”,把“小买卖”做成“大产业”,让乡村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村民尽享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全村8成以上的村民拥有培斜乡村旅游的股份,真正实现了“人人是股东,户户有分红”的共富共享局面。202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3.5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

可见,新时代的“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村的生机与活力,一头连着农民的就业与增收。缺了“土”,产业根基不稳;失去“特”,竞争优势不足;没有“产”,发展难以持续。因此,我们不妨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善用巧力,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做大做强新时代的“土特产”文章,让越来越多的“土特产”走出乡村、跨越山海、融入市场、摆上餐桌,结出助农增收“金果果”,把乡村振兴的丰收盛景越绘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