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为永定老区点亮幸福灯

2023-09-04 10:38:45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在永定流传着“三盏灯”的故事。

第一盏是1926年初夏中共永定支部在湖雷上南“万源楼”点亮的“初心灯”(煤油灯)。第二盏是1930年10月至1934年10月长征前夕,中央红色交通线点亮的“信仰灯”(伯公灯)。第三盏是永定电力为永定老区送来的幸福灯(电灯)。三盏灯伴随着永定电力的发展,成为永定电力发展不竭源泉和动力。

广永情缘 第一台电机从广州运到永定

1951年4月,永定写下了全县电力工业史的第一页。永定县(现永定区)人民政府派员到广州购进了两台洋机器,一台是英国产的功率为16马力的煤气机,一台是西德产的装机容量为12千瓦的交流发电机。5月,这两台机器被安装在县城五马第巷内的王家祠(原县检察院),用木炭作燃料,启动煤气机,再带动交流发电机发电,供县府各机关及城区街道照明。这是永定第一个发电厂——永定县电厂。电厂首任厂长为江克武,下辖技术工5人。

1953年上半年,电厂又购进40马力煤气机一台,加配一台24千瓦的发电机,使电厂装机容量达36千瓦,照明供电范围扩大到城区各机关单位、学校、街道,兼及部分工商户。

一台小小的电机,牵手广州与永定两地情缘。千百年来,两地虽相隔千里,但两地人民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都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

自力更生 华侨助力掀起大办水动力(电)站热潮

作为著名侨乡,永定在发展水动力(电)站的建设,受到爱国爱乡华侨的鼎力相助,并拉开了永定水动力(电)站的建设热潮,让永定水动力(电)站的建设走在全市的前头。

1958年,永定电力的主角水电开始登台亮相。这年春节,由华侨游范吾投资的永定第一座水电站——大溪水电站建成投产。游范吾又名游洪中,1902年生于印尼,祖籍永定大溪。1952年游范吾从印尼回国,四十年如一日,把全部心力无私奉献给家乡建设事业和永定侨务工作。

游范吾不仅为家乡兴建第一所农村华侨水电站,还拥有众多第一:1947年创办第一所商业专科学校,建设第一个大溪华侨新街、第一个华侨垦殖场、第一所华侨医院。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第一所华侨中学、第一所幼儿园、第一个大溪华侨汉剧团等。无独有偶,祖籍大溪的何耀光是粤港大罢工的领袖何耀全胞弟。何耀光虽然出生在广州,但他牢记家训,改革开放后,他率先在大溪捐资兴建电站等。

大溪水电站虽然装机容量仅16千瓦,但“带头”的影响巨大。当时,全县掀起“千站万马力”、大办水动力(电)站热潮。其间,实际建成投产的有49个,共计334马力,并有部分后来建成为水电站。1958年9月,由国家投资25万元兴建的寨下水电站(位于县城东郊寨下村)动工。1959年12月第一期工程完成,装机容量为125千瓦,1960年元旦正式开始向城区供电。至此,永定城区居民普遍点上了电灯。

寨下水电站归县电厂经营,为了便于管理,县电厂办公地址也由王家祠迁至寨下水电站,并另在县城南门街原“广文新厦”设立城关供电所,负责具体供电业务。这时,县电厂原有的两台火力发电机成了“富余”生产资料,由县人民政府财政局无偿地下拨给湖雷公社和下洋公社使用。

勿忘老区 金砂成为永定电力直供的第一个乡镇

1932年,下洋归侨胡冠群带回一台0.6千瓦手摇发电机供家庭照明,但当时大部分永定的老百姓,不知电灯为何物。照明主要以“松光”(燃烧松柴片发光)、蜡烛、油灯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永定电力建设从兴建第一座电站、架设第一条输电线路、装上第一盏电灯开始,从无到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永定暴动的策源地金砂乡成为永定电力直供老区苏区的第一个乡镇。土地革命时期,金砂创建了福建省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创建了福建省第一支红军营,建立中央苏区第一个苏维埃法庭,颁布了中央苏区第一部土地法。广大农民第一次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但是,由于金砂长期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民不聊生,许多村庄荒芜。1964年,寨下水电站第二期工程增引了瑶前溪的水量,并相应地加装了一台124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使电站装机容量增至249千瓦,供电范围随之扩大到金砂、西溪两个公社。这两地的农民群众,也能跟城关居民一样,普遍享受到较为廉价的水电的实惠了。

电力为老区苏区送上一盏幸福灯,让老区苏区人民从此告别煤油灯,永定电力谱写了初心使命的新篇章。

(永定区供电公司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