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湖坑:最喜大福暖人心

2023-11-12 14:51:12 来源: 永定新闻网  责任编辑:   

最喜大福暖人心

——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见闻

 ■ 张耀清

引 子

这是客家土楼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满山的红柿在秋天的阳光下,如同一个个带着满满福气的小灯笼,格外耀眼,无不引人驻足停留。

这是湖坑客家人一年之中最为热闹的季节,三年一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活动——“作大福”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来客汇聚在“大福场。”

这是湖坑230多年来非同寻常的一届“作大福”。这一届不仅堪称78届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更为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大福就在身边。用当地老百姓的话来说,往年“作大福”更多的是单纯祈福,而这一届是党和政府把大福送到了寻常百姓家。

是呀,当我们站在酷似一艘大福船的湖坑“大福场”远眺,透过气势如虹的“作大福”场面,让我们看到湖坑镇党委、政府近年来在致力打造客家福文化所带来的巨大效应。正如湖坑镇党委书记温永招在一首《大福湖坑 幸福起航》诗中写道:祈福、崇福、珍福、种福、造福,满载着祥和幸福的湖坑人,正奔向美好未来。

这正是,恰遇湖坑大福年,最喜大福暖人心。

争优篇:把文化遗产变为富民资产

湖坑镇位于永定区东南部,东与南靖县书洋镇相连,东南与平和县芦溪接壤,西邻永定区大溪,北毗古竹、高头,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所在的重点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六群四楼”,湖坑就独占“一群两楼”。

然而,地处世界文化遗产湖坑镇曾经是守着“金饭碗”过“穷日子。”一方面,不少老百姓看到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土楼不能随意开发了,感觉并没有带来太多的好处。另一方面,一大批村落因为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享受不到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待遇”,而渐渐心有抱怨。

那么究竟怎样看待世界文化遗产地?怎样让老百姓从世界文化遗产地共享申报后的成果?这便成为历届湖坑镇党委、政府的一个共同重要议题。

经过历任湖坑镇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他们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上,逐渐探索出一条发展新路。但真正让世界文化遗产地既得以有效保护,同时又让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大量土楼,变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富民资产,这就成了新一届湖坑镇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

要破解这一难题,湖坑镇党委、政府清醒意识到,需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湖坑镇党委政府主动追寻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两次考察土楼的足迹,听取振成楼楼主林日耕的深情回忆,进一步感悟习近平同志在土楼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湖坑镇党委书记温永招深有感触地说,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指导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确定为以“福建土楼”统一申报。正因为成功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才使得古老的土楼得以焕发了“青春”和生命力。湖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许文华也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不是土楼成功入遗,人们就不可能充分认识到土楼的价值,很多土楼也就处于无人保护状态。所以,土楼成功入遗,不仅是保护了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守护住客家人的历史命脉。如今,走进在湖坑,我们随处可见一座座古老的土楼依旧散落在山水之间。

守住了土楼,就守住了命脉,守住了自己的家园。但是怎样才能让这些千年土楼活起来?让那些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土楼成为激活当地居民的“资产”?在永定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湖坑镇党委、政府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在探索中敢于尝试,为老百姓找到了一条合理开发、高质量发展的富民之路。

从大抓项目入手,让世界文化遗产地成为高质量发展地。

为了开发土楼项目,湖坑全镇上下树立“项目为王”的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践行“脚底板工作法”,以“冲冲冲”的工作作风、“拼拼拼”的工作激情,强化“项目攻坚,湖坑有我”的责任与担当,形成“你追我赶,大抓项目上好项目”发展氛围。仅2022年,湖坑镇在省、市、区重点项目的基础上,自加压力,全年策划生成并实施30个项目,积极向上跑项目,争资金,全年向上争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水环境综合治理、文物保护、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近5000万元,投资拉动作用持续显现,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土家湾、格林豪泰、大福四方街、知行研学、优顺民宿项目、智慧农业产业园、南中村整村开发等项目纷纷落户湖坑。

从大抓产业入手,让沉睡千年的古老土楼活起来。

湖坑镇党委、政府在开发土楼时,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收藏在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产业发展中按下了重点工程建设“加速键”。该镇以高质量推动“一县一片区”土楼十里长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为示范,完成投资19940万元,有效提升土楼十里长廊的示范带动作用。与此同时,该镇又把改善乡村环境作为提升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先后争取省级乡村振兴重点特色镇等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实施田河大桥及连接道路建设、山下村紫云山村企共建樱花观光园、新街村游步道等26个乡村振兴项目,为全域旅游格局奠定了基础。

从大抓招商入手,让文旅融合撬动土楼欣欣向荣的旅游业。

在湖坑镇有一座土楼叫“环兴楼”,虽然紧靠洪坑世界文化遗产地核心区,却一直无人问津。直到近年引进“天涯明月刀”沉浸式文旅项目后,“环兴楼”才得以起死回生,惊艳出圈,并一举获得了全国城市旅游优秀案例。从环兴楼的实践,也让湖坑镇党委、政府清醒认识到在竭尽全力保护世遗土楼的同时,保护开发利用非世遗土楼大有可为。于是他们瞄准文化旅游主导产业,先后成功引进了中国土楼酒村、南江影视小镇等项目落地湖坑,尤其是天涯明月刀沉浸式文旅项目以及升恒楼、朝阳楼、东昌楼、长源楼等土楼民宿深受广大游客青睐。

因为一个好项目,让一座楼发生了传奇。湖坑镇党委政府乘势而上,大力招商引资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让文化舞动土楼,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主题,古老土楼终于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和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旅游业态。

争先篇:从“南江首创”为“湖坑样板”

提起湖坑,人们想到的就是土楼。其实,湖坑还是一块红色热土,红色资源丰富。土地革命时期、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抗战时期,张鼎丞、刘永生、魏金水、朱曼平、伍洪祥等革命前辈曾率领游击队在李子岽、仙洞、关山和老吴子一带战斗。这里设立过中共闽粤边区工委、闽西特委、永和埔靖县委和金丰区委等机关,素有革命“小延安”之称。

正是在这片浸染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上,湖坑镇党委、政府又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中率先走出一条“跨村联建”的乡村振兴新路。

在湖坑镇,有一个被誉为“十里土楼沟”的地方,它就是南溪片区。南溪片区共有7个建制村,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共同的文化背景,被龙岩市列为乡村振兴“土楼十里长廊示范带”。他们在乡村振兴路上展开竞相奔跑,随之一个难题也摆在他们面前:怎样才能解决连片建制村共同发展的问题?

在这个片区中,有一个全国文明村——南江村。近年来,南江村紧紧依托红色文化、古色客家、绿色生态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变身“美丽好江南”。面对南江村的快速发展,片区里的其他村就不时邀请南江村党支部书记江道明前去指导。一时间也让江道明感到为难。去吧,我以什么身份去?不去,又盛情难却。当江道明这一顾虑使前来调研的永定区委组织部领导和湖坑镇党委领导得知后,他们敏感意识到这是一个牵涉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能够得到合理解决,就能为乡村振兴中基层党组织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找到答案。

回想起当初的情景,湖坑镇党委书记温永招深有感触。他说,南江村党支书江道明遇到的问题,是基层党组织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他们也没有急忙做出结论。而是在进行深入的调研,最后在区委组织部受命指导下,大胆探索实践了“跨村联建”的组织创新。

“跨村联建”是以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促进乡村片区组团式发展,打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特色模式。为此,湖坑镇党委受命率先在南溪片区以南江村为领建中心村,联合周边发展较弱的7个村建立起联合党总支。有效解决了过去靠一个村单打独斗难以解决的问题,实现片区7个村抱团发展,推动实现富民强村。

南溪片区党总支成立后,南江村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聚焦片区内各村民生事业和乡村治理问题,协助实佳村争取中国传统村落和省级美丽乡村项目资金420万元,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联合五个村实施乡道白改黑工程,打造十里南溪乡村旅游风景道,支持吴银村打通了村内道路1.5公里,投入资金40余万元实施了国道357线南溪路段路灯亮化工程。同时,注重“村企共建”,与福建土楼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将南溪片区打造成“十里南溪”土楼沟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龙岩市“一县一片区”土楼十里长廊乡村振兴示范带。

南中村与南江村相邻,实施“跨村联建”后,南溪片区党总支注重加强对南中村的党建指导,在2021年村级组织换届中,积极向镇党委推荐村“一肩挑”人选。如今的南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涛,就是南溪片区党总支发现的优秀村主干后备人才,在他的带领下,南中村班子战斗力不断增强,“头雁效应”充分显现,干群精神面貌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发展势头愈发强劲。

思路决定出路。

一个正确的思路来源于实践,又要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

南溪片区“跨村联建”的成功实践,既为湖坑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进一步拓展了党建创新的思路。随后,在永定区委组织部精心指导下,湖坑镇党委受命大胆实践,按照地域相邻、村情相近、人文相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将全镇16个村分为集镇片区、丰盛片区、奥杳片区和南溪片区等4个片区。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四大片区党总支形成了组织联建、产业联促、项目联建、民生联办的工作格局,为在全区乃至全市范围内推广“跨村联建”提供了“湖坑样板”。

一是组织联建:湖坑镇以特色村为中心村,发挥“头雁联盟”效应。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党总支联席会议、红土初心论坛、红土先锋党员工作室、党总支主题日等制度,夯实党建基层基础,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

二是产业联促:湖坑镇确立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以共同开发利用资源,把资源变资本,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打造片区产业集群,产业发展强链补链,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在发展产业中,主动搭建好“村企联建”平台。目前,16个村共与35家企业结对“村企联建”。

三是项目联建:湖坑镇在“跨村联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中,注重强化项目策划,每个项目实行一个工作专班、一张作战图、一个挂钩领导,强化项目推进。全镇4大片区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按长短结合、统筹兼顾原则,一大批项目顺利生成并取得较好成效。

四是民生联办:湖坑镇注重充分挖掘古色、绿色、红色等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资源传承利用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乡风文明示范村。同时强化共同基层治理,紧盯民生热点,积极倡导民生项目共建共享,节约利用资源,促进和谐共处。

党建引领促振兴,跨村联建谱新篇。

丰盛片区位于湖坑镇北部,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洪坑土楼群国家5A景区所在地,早期景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环境整治不到位等问题制约着景区发展。丰盛片区党总支成立后,积极与福建土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共同推进了土楼租赁和征地拆迁工作,实施了土楼景区电瓶车游步道改造项目;土楼芳园春天酒店、升恒楼土楼民宿、土楼灯光秀夜景工程相继完工投入使用,全市第一个数字文旅体验项目“天涯明月刀”也落地丰盛片区环兴楼。

集镇片区是湖坑镇镇政府所在地。在湖坑村、西片村、新街村和五黄村协同发展模式下,湖坑大道、鹤上篮球场、集镇休闲游步道相继建成,集镇立面改造、集镇主街白改黑、一河两岸夜景工程均顺利完工。

2022年以来,湖坑镇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福建省乡村振兴重点特色镇、龙岩市平安建设成绩突出镇、永定区2022年党建引领工作先进集体等,南江村获得“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称号,南中村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洪坑村入选福建省新时代新党建案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湖坑镇党委、政府用“跨村联建”激活了全镇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并用取得的实效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的重要指示精神,有力回答了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的时代命题。湖坑镇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坚定铿锵的步伐,砥砺奋进,追梦前行!

争效篇:把大福送到寻常百姓家

习近平总书记曾六到永定、二进湖坑调研考察永定土楼,在2001年到永定考察时,留下了殷殷嘱托,“永定有世界级旅游品牌资源——客家土楼,要做好‘东有客家土楼,西有龙湖’的旅游文章”。湖坑作为东有客家土楼所在的重点乡镇,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大福送到老百姓的身边,这是湖坑镇党委政府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以贯之抓党建、促振兴。

湖坑镇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品牌创建、注重品质提升,全力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力推进南溪片“一县一片区”土楼十里长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先后建成了南江“党建故事千米长廊”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南溪画卷”,讲好乡村振兴里的南江党建故事,大胆实践探索跨村联建,创新党建模式,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联合打造“十里南溪”土楼沟旅游景区,实施夜景工程、读旅、香叙民宿集群、绳网世界、南江影视小镇等11个项目,将旅游景点串点连线,实现南江村单一“小景点”向十里南溪“大景区”转变,推动实现富民强村,促使江南村又添一枚“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金字招牌。目前,新签约落地的格林豪泰连锁酒店(永定土楼店)、永定区知行研学营地项目、南中乡村旅游整村开发项目、永定区智慧农业产业园和龙岩市永定区优顺民宿项目等6个,相继开工建设。省重点项目福建金丰酒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土楼酒村)年度投资1.5亿元,预计2024年5月1日前可开园生产。“跨村联建”主题馆、福文化馆,中央苏区(闽西)红军标语展览馆已建成。历史文化名镇项目获中央投资2000万元、省级补助550万元,已完成集镇路段的白改黑、立面改造及游步道建设;上东片至五黄村(Y147)道路晋级改造一期工程正在有序建设;永定区金丰溪湖坑上东-石灰坑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湖坑镇南中小流域治理工程、十里长廊乡村振兴(乡道Y151线湖坑集镇至实佳村)道路白改黑工程等正有序推进。

一以贯之办实事、惠民生。

湖坑镇党委、政府着眼办实事,惠民生,群众品质生活不断改善。利用当地的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土楼文化等资源打造“福”文化,进一步培育人们在追求美好幸福生活中学会知福、惜福、培福、种福、护福。

他们在全镇持续深入开展争当排头兵、实干大比拼“五比五看”竞赛活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集中力量破瓶颈、攻难关,成功啃下了省重点项目下黄水库建设遇到的历时8年的征拆“硬骨头”,有力推动项目全面竣工并下闸蓄水。全面建成全民健身中心鹤上篮球场、智慧育苗中心、“一站式”惠农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有序推进湖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项目建设。完成集镇田河大桥建设,实现集镇主道街全面白改黑,全面建成五黄村机耕道、机耕桥、洋多村溯溪亲水游步道、新南村张明斜路和岐坑路等民生工程。同时,实佳村、洋多村、湖坑村、南中村顺利通过“两治一拆”市级验收,集镇一河两岸夜景、洪坑土楼灯光秀、湖坑大道大福灯相继点亮,湖坑人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为让福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湖坑镇不遗余力修福路、造福桥、建福道、亮福灯,着力培育漫福道、观福景、品福宴、住福楼、淘福宝等旅游业态。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兴建长达2公里的一溪两岸“福”道,全面建成南江绳网部落亲子项目,“一站式”惠农服务中心、中国土楼酒村、田河大桥、永定区金丰溪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南江村土楼影视小镇、南中村整村开发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南江村的“生态福”,引来了众多游客。游人在南江村“游福山”“走福道”,乐享满满福气。南江村已成为永定区乃至龙岩市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外出返乡创业青年不断增加,在家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产业的人数有200余人,村民在自家门口就能增收,人均年收入2万余元,村民的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

一以贯之创品牌、添动力。

湖坑是全区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大福湖坑,走进湖坑,便是走进福乡。“福裕”“福昌”“福兴”……穿过一座座带有“福”字命名楼门,让人感受到“福”风拂面。

湖坑镇紧紧围绕“福见土楼”品牌,深入挖掘客家独特的“福”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福到校园、福到企业、福到景区、福到乡村、福到农家”五福临门的接福活动,助力乡村振兴,让湖坑人民乐享幸福生活。

每3年一次“湖坑作大福”民俗活动,这习俗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第一届,今年是第78届,延续了231年的历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扬天下。这些年,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产业项目建设中,他们十分注重福文化的挖掘与融入,在竭尽全力铺福路、架福桥、修福道、亮福灯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发福音、传福气、创福宝。让高质量发展带来福气,看得见,摸得着。

2022年12月10日,湖坑镇举办了以“福星高照 福佑中华”为主题的湖坑镇首届客家福文化节,包括福文化论坛、福文化书画展、客家美食竞赛村村福食大比拼活动,创建了全省首个镇域福文化IP——“大福湖坑”形象标识。2023年,又先后创作了镇歌《我在福地等你来》、大福歌《大福人间》,增强群众对“大福湖坑”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福文化”正成为推动湖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赓续荣光,奔赴远方。

2021年11月,湖坑镇在全省1103个乡镇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为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2022年10月,又入选全国乡村振兴重点特色镇,如今已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9块国字号金字招牌。

迎着朝阳,向着美好再出发!

在永定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湖坑镇正以奋斗豪情书写大福湖坑新天地,以拼搏斗志彰显湖坑干部精气神,以实干姿态展示湖坑发展新变化,奋力谱写新征程湖坑高质量发展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