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山中“汤”事

2023-12-14 09:01:45 来源:   责任编辑:   

山中“汤”事

作者:□沉 洲

汤湖不是湖,而是闽西的一个纯客家村落。

追溯中国历史,每当华夏大地动荡之时,偏居东南一隅的福建,因山岭沟壑阻隔,总是成为中原衣冠士族迁徙的目的地。他们筚路蓝缕,避难山间,除了带来中华道统,还保留了许多中原古语,譬如,食汤就是现在的喝汤,泡汤则为温泉洗浴。在这里,汤不仅仅是下饭之食,而泛指有温度有内含物的汤水。

闽西龙岩市永定区的汤湖村,位于合溪乡西部,与上杭县接壤,是合溪乡最大的行政村。这一带的人进出往来,汤湖属于必经之地。数百年前,汤湖赖氏开基祖辗转到此,视其东西南北有黎袍山、师华山、吊钟型山和老鸦山等,四维青山环围,其中平畴沃野,坦荡若湖,一条翠绿溪水九曲十八弯蜿蜒流过,认定是聚族耕读传家的风水宝地。

的确,汤湖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是永定建县以来第一个进士赖先的故乡,还是一片红色热土,著名的永定暴动和稔田暴动,就是最早秘密酝酿、策划于汤湖的永定师范学堂,同时这里还诞生了中央苏区第一个共青团支部。

村里长者听老一辈人说古,明朝的某一年冬天,汤湖久雨不晴,潮湿异常,全村人都患上了腰酸腿疼的毛病,有的甚至卧床不起。犯愁之际,村里一个养鸭老人说了一件离奇之事:现在已是天寒地冻,这些天暗暝,鸭群总是赶不回鸭棚,成群聚拢在村子东北边山脚一处凹窝地过夜。众人听罢,一起到那处叫汤背的地方巡查,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之处。有人蹲下身来手摸地面,感觉温暖如春,找来锄头开挖,不久便见一股汤泉喷涌而出,一时热气氤氲。其后,大家用热烫汤泉水洗脸、洗手,甚至洗身。过了几日,洗过汤泉水的人,腰腿酸疼的毛病居然得到缓解。这个消息很快传扬开去,四邻八乡闻讯赶来的人络绎不绝。汤泉水在大家心目中,被赋予了天赐“神水”的美名。

这片神奇的土地有山湖形胜,“湖”有灵泉喷出,此后便有了汤湖这个村名。

宋朝《临汀志》载:上杭县汤泉兴化、金丰、胜运三乡皆有之,惟在胜运(胜运里汤湖乡)者最热。沸如蟹眼,可熟生物,旁有冷泉以济浣濯。后人也赋诗描述赞誉:师山灿烂千秋月,汤泉沸腾万古情。莫看汤湖天地小,神仙浴后也忘形。天赐热泉别地无,一枝独秀挺汤湖。

生息于此的人一天都离不开汤,早上喝茶汤,下午泡汤泉。坊间俚语说得有意思: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今天泡汤了吗?”这是汤湖人的经典问候语,仿佛这世间悠悠万事,唯泡汤为大。在这里,泡汤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日常。

到汤湖村的那天,我去了汤背自然村。世居汤湖村的均为客家人,自古有赖吴两姓。4000余人里,赖氏占七成,汤背居住的人都姓吴,两姓数百年来和睦相处。从赖氏祖庙出发,大约走了2000多米,接近东北面山麓,村道旁一条沟渠边上白气蒸腾,几个村民蹲在一旁,把宰杀好的鸡鸭兔浸入水中,五六分钟后提起,按压于渠边石块上轻松脱毛。有这等好事,提水烧锅都免了。推想过去,如果遇到传统节日,此地肯定人满为患,无处插足。眼前的情形让我颇为惊讶,依过往经验,只有烧开的滚水把宰杀好的家畜全身烫一遍,头尾部分还必须加烫,才有手到毛脱的可能。可见此处温泉温度颇高,这与地质勘探部门给出的结论相吻合。

调查报告称:汤湖的汤背自然村,出露于丘间小盆地,有利于地下水汇集。周边丘陵接受大气降雨后,入渗向下,补给到基岩裂隙中,形成基岩裂隙水。由于重力等作用再向深部径流,逐渐富集于断裂导水、富水的破碎带,地下水在深部遇热源加热后,沿导水断裂向上运移,在地势较低洼的汤背区域出露于地表,从而形成本区的天然温泉。推断温泉群为小型中低温地热田,可开发利用的日流量2662吨。测得人工池水温58摄氏度,民房出水洞口水温摄氏62度。周边为农田、居民区,无工矿企业等污染源,环境条件较好。本温泉为弱碱性淡水,可命名为理疗热氟水、硅水,具有较高的理疗功能。

沟渠流出的温泉露头在村道一侧村户的庭院里,该户人家已将边上的两层房屋改造成一间间洗浴室,用不完的温泉水一路热气,自流入溪。有妇女在沟渠前头用桶取水,笑说当热水洗菜洗碗。如此挥霍,很是奢侈。

从两屋之间的小路绕到山麓,距庭院里的温泉出水口10多米,筑有一圈三四十平方米的椭圆形人工池,可见水底不停歇冒起一窝窝小水泡,这是古人所谓的“沸如蟹眼”,非常形象。池面上热气逸出,周遭飘荡着若有若无的硫黄味。这里就是村里公共汤池的接水口。拿两粒鸭蛋,放入水池底约15分钟,基本熟了。若搁在水温更高的水渠出口处,应该10分钟便可成形。

此前听当地人介绍,脑海这时浮现出一幅画面:下午到夜里,劳累一天的村民于此泡汤消乏,滋养身心。大家一起泡得开心,叙旧闲聊拉家常,情感交流带来了愉悦。汤池无疑具备了村信息“发布中心”和休闲场所的功能,每天泡一回汤,多少能探得一些汤湖及周边村子的家长里短,乡间百态。

闽西是客家人的聚居之地,客家人向来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汤湖是纯客家村落,同样待人温暖和气,对人对事有超常的包容性。因此汤泉水被赋予了做人的道理,长辈们总是这样教育小孩们:要好好做人,像汤泉一样,不求恩泽天下人,却可以造福一方百姓。汤湖的人不视汤泉为己物,乐于共享,以至周边乡村的村民都会到此享受泡汤之乐。

泡汤文化结下善缘,村民的大方也给自己带来福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公共汤池两侧街面,渐渐形成汤湖村的下午温泉圩场。地上挤挤挨挨摆着竹制品、木桶、水果、蔬菜、各类种子和手工特产,街边的固定店铺有理发、服饰、点心、杂货、农资、茶馆、超市……一切应有尽有。“汤圩”夏天人少些,春季开始日渐多了起来,中秋过后进入高潮,参与者有四五百人之多。正月期间的“汤圩”,更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泡完汤的、准备泡的、纯粹做买卖和购物的,日日闹热,买卖红火。人口接近4000、地域不到5平方千米的汤湖村,因汤而盛,呈现出一派商贸繁荣气象,极大方便了附近一带村民们的日常生活。

数百年来,这处昼夜汩汩喷涌的温泉,温暖了汤湖村及周边四邻八乡近万人的生活,也带来乡村的人气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