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家乡的年味儿

2024-02-20 09:50:02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家乡的年味儿

■ 赖春蕾

家乡的年味儿,在我心里有着无比深刻的烙印。在物质极其匮乏、刚解决温饱的八十年代初期,过年,那就是幸福的代名词。不仅有平时不易尝到的美食与糖果,还有新衣新裤新鞋新袜,更有不薄的压岁钱。对孩子们来说,盼着天天都过年!从放寒假开始,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掰着手指头,细数还有几天才能过年。

终于,年关将近。为辞旧迎新,家中全民总动员,大人们扎上头巾,戴上斗笠,拿了拼接而成的长扫帚,伸长了胳膊打扫房顶上堆积了365天的灰尘与蛛网。孩子们搬出了所有的锅碗瓢盆,桌子椅子,橱子柜子,或站或蹲,仔细地擦洗,洗得双手发白起皱,腿也木了,腰也酸了,人也站不直了。但看着那些焕然一新的家具,心里油然升起一股成就感。

要采购年货,添置新衣喽!激动难耐的孩子们像泥鳅一样在熙熙攘攘人潮汹涌的街市里钻来钻去,大人们呼喝孩子们的声音此起彼伏,最后不得不抓牢了他们的小手,紧紧地扯在身边,这才安心地东瞧西逛左挑右拣,终于觅得喜庆中意的新衣裳,早早地洗干净了,折叠好放在床头,单等大年初一来个新衣秀。

年,终于在我们的望眼欲穿中姗姗而来。除夕那天,母亲早早起床,杀鸡宰鸭,取了血纸,摆好香案,燃了香烛,领着家里一干老小,嘴里念念有词,虔诚地拜祭祖先,祈福求愿。孩子们虽没个正经,此时却也不敢捣乱,规规矩矩地有样学样,只不知嘴里小声念叨的是什么。

中午随意煮了些米粉面条哄饱了肚皮,一家老小围坐一圈,忙着捏饺子、包芋子包,蒸年糕。孩子们不时拿了些面筋粉团,胡乱地捏成千奇百怪的小玩意,相互比试着谁的更有创意。待到饺子包子新鲜出炉,早有馋嘴的人不顾烫手,吃得满嘴流油,好不过瘾!至于年糕,可就没那么容易吃到嘴了,厚实得像个大脸盆似的年糕得放在大粄篮里,架起猛火,蒸上整天整夜,那时飘出的香味啊不由你不动心!

到了下午,该烹制年夜饭了,或蒸或煮,或煎或炸,或炒或涮,厨房里飘出了诱人的香味。馋嘴的孩子们在厨房里不停地进进出出,瞅准时机拿块肉就吃。

到了傍晚,天色尚明,除夕的盛宴就已迫不及待地隆重登场。孩子们早就在厨房里吃了个肚儿圆,此时再没了食欲,却磨蹭着不肯离席,压岁钱还没到手呢!大人们却佯装不知,自顾大快朵颐推杯换盏,逗得孩子们的心里猫抓一般,食之无味。酒至半酣,大人们这才微笑着拿出早已封好的红包,分发到每个孩子手里,同时不忘叮嘱一番,说些吉利的祝福的励志的话。孩子们看到红包立刻两眼放光,把头点得鸡啄米般,手里飞快地接过了,饭也不吃了,就跑去玩儿了。

到了晚上,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照例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不论精彩与否,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守到午夜十二时。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以及绚丽多姿的烟花,几乎是通宵达旦地迎接着新的一年。

大人们在守夜,孩子们也兴奋得几乎睡不着。新衣裳早就整整齐齐地放在枕头底下,上缴后剩余可以自由支配的压岁钱也藏进了新衣服的口袋。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便一骨碌爬了起来,一改平时的拖沓,急急穿上新衣,早饭也不吃,一溜烟就跑到大街上和小伙伴们夸耀自己的新衣和压岁钱。

初一来拜年、初二回娘家、初三是同学朋友串门......快乐逍遥的日子直到正月十五仍是余兴未了,舞龙灯闹元宵再次掀起节日的狂欢,一般要到正月二十,年味儿才慢慢淡去,大家也收了心认真开始新一年的学习、工作。

年复一年,大家日渐丰衣足食,平日里的大鱼大肉早已吃腻;新衣新裤,只要中意,随时可买;打扫卫生,更有家政代劳;歌舞升平的春晚,亦敌不过网络上一出又一出的热点大戏,年的味儿越来越淡,大家对年的期盼也日益淡化。

日子如流水般悠然而过,舒缓得让你几乎无从察觉,悄无声息地,又是一年过去了。想起家乡的年味儿,我也生出些感慨,不知是为了曾经繁华热闹的年还是自己芳华不再的岁月。热闹的大街,喜气洋洋的人群,小吃杂玩,鞭炮焰火,顽童们不时丢落的鞭炮声,好似仍在记忆里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