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伯公凹看莲 ■苏冠生 这个周末,我随同友人参观伯公凹交通小站遗址。伯公凹交通小站位于福建省永定区城郊镇桃坑村,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入闽第一站。小站遗址前有一泓面积一亩大小的圆形水塘,清澈见底,犹如一面展开的明镜,莲叶飘荡其中,莲花亭亭玉立,恬静而优雅。此情此景,我突然有了“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那诗情画意般的心境。 我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伯公凹了,但是每次来到这里,一遍又一遍聆听“一盏灯”“三块银圆”“伯公凹七烈士”的感人故事,我眼眶里的泪水总是忍不住流转,而催人泪下的故事总是在心潮澎湃中延续。 当年,凹里不到30人,但是为了红色交通线的安全畅通,家庭式参加了交通线的守护,献出了13个年轻的生命,其中有7人被认定为革命烈士,谱写了“伯公凹七烈士”悲壮故事,铸就了舍生忘死的“伯公凹精神”。 从1930年冬至红军长征前,伯公凹传送了大量党中央与苏区的往来文件,输送了苏区急需的物资和经费,安全护送了包括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博古、张闻天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200多名党中央领导和党、政、军负责同志到达中央苏区,向党交上了满意的答卷,为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山重水绕路儿长,红色交通一线穿。”客家妹子悠悠的山歌声,传唱了九十多年,交通员们在密林里、在路途中,他们装备简陋,前赴后继,不惜献身,冲破障碍,保障交通,护送领导,运输物资。路上有敌人封锁,他们就绕村走、晚上摸黑走、没有路就翻山越岭...... 为了保护交通线,伯公凹邹氏一家七兄弟,前赴后继成为交通员,并先后壮烈牺牲。有的被活活烧死,有的被敌人用刺刀开膛剖心、一刀刀捅死,有的为了保护苏区干部甘当诱饵牵制敌人......这条红色交通线,是多少烈士的热血铸就的啊! 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作为重要枢纽的伯公凹交通小站传送了大量的秘密文件和中央苏区急需的6000多担物资和经费。其中包括大量的光洋、黄金、白银和数千吨苏区紧缺的物资,没有一例贪腐、没有一起差错、没有一次失误,成为一条打不垮、摧不毁的地下航线。“于无声处听惊雷”,他们用忠诚和信仰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神话。 革命理想高于天,纪律规矩挺在前。交通员对党绝对忠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保持革命气节,经受各种考验。他们严格遵守纪律,视规矩胜过自己的性命。当年闽西、赣南苏区没收地主豪绅家财时,除了粮食、布匹留在当地苏维埃政府分配外,黄金、白银、钞票要集中上缴中央,作为党中央机关的工作经费,提款、押款工作都由交通员完成。面对金银财宝,他们恪守纪律、廉洁无私,节衣缩食、忍受饥寒,却把一批批黄金、白银、钞票等安全送到目的地,从未发生贪污、遗失事件,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当时,运送的物品都是战争时期的紧俏货,随便一点,一样东西,足够他们个人生活一辈子。若交通员抵不住金钱的诱惑,不仅会带来钱财的损失,也会给交通站带来巨大的风险。可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历尽千辛万苦,运送了大量金银和军需物资,宁愿自己饿死,从来不短一分一厘。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高度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也突显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胸襟。我对莲花也情有独钟,更是对伯公凹的莲花钦佩不已、倍感骄傲,因为它们像交通员一样,清正高洁、坚韧不拔。 伯公凹交通员身上那种“人在金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为着革命胜利的目标,甘于清贫,清正廉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严格保守党的秘密”的品格是多么的高尚,他们“忠诚保密、廉洁无私、默默奉献”的伟大红色交通精神永远值得人们景仰,时刻鞭策和激励后人要廉洁自律、甘于清贫,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物欲所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