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飘雨的日子

本版插图 张颍 绘 近些天烟雨蒙蒙,朦胧中的小城像一幅被水墨晕染过的画卷。 今晨,一阵轻缓的音乐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我快速关掉闹铃,随即翻身起床朝厨房走去。洗锅、烧水,准备早餐。“咕噜噜......”早餐在锅里煮着,趁着等待的时间,我来到阳台感受一下气温。 此时天还未亮,对面菜田却有忙碌的身影,菜农们头戴矿灯,采摘着带着露水的蔬菜。田间晃动的灯光,像一只只飞舞的萤火虫。偶尔传来几声公鸡的打鸣声,此起彼伏。这是个看似宁静却又热闹的清晨。早餐端上桌后,我进房间叫先生起床:“下雨了,多穿点衣服。”先生像听话的孩子,起床、穿衣、洗漱、吃饭,虽然睡眼惺忪,却也不敢怠慢。 一个药盒、一个保温杯、一把雨伞、一个背包,这就是先生的行囊。我是先生的专职车夫,他一周三次到医院做透析,都由我亲自送他到车站。若时间宽裕,我们便悠悠而行。空旷的路上行人寥寥无几,那时,路是我们的,晨风是我们的,沿途的风景也是我们的。我们看山说山,看水说水,一路闲聊。到了车站门口,他下车,我回家,偶尔会各自回头,目送一下对方。从家到车站的那一段路,我们走过了一季又一季。春天雨水缠绵,冬天寒风刺骨,唯有夏秋两季最为舒适,有习习的凉风,有温柔的晨曦。 雨天是安静的,这样的独处时光适合回忆。我翻阅自己近几年的小日记,透过一张张照片、一行行小字,回忆起往日的点点滴滴: 2020年1月27日,先生看着呼吁全民宅家抗疫的新闻,发出长叹:“唉......我也好想宅家!”他是尿毒症患者,求生之路艰辛,需靠每周3次的规律透析维持生命。他已顽强地和病痛抗争了二十多年,疫情期间也只能无奈地成为逆行者。 2020年4月14日,去医院看望先生,返程时先生想陪我在站点等车。“要下雨了,你赶紧回医院吧!车很快就来了。”看着他孤单的背影渐渐远去,想着他所经历的苦难,我的心一阵阵地疼。拐弯处他回头看我时,我的眼眶湿润了。一生中有许多无奈的离别,而离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聚。 2020年12月20日,午饭时,先生笑眯眯地对我说:“饭和汤煲好了,我站在阳台盯着路口看,看到你的身影后,我立马开火炒菜!”他顿了顿,接着说:“前天晚上,我打开可视门禁等你下班,结果等来一位打不开门的老阿婆,我帮她开了门。”他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 ...... 翻阅往昔,有欢笑,也有泪水。这一天,我在家悠然度过,而先生也在自己的生活轨道上坚强前行。他要在往返路途奔波两个多小时,还要在病床上做四个小时的血液透析,午餐只能躺着啃馒头充饥,但他坚毅的眼神里,却透着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年,我的闹钟在每个周二、周四、周六的凌晨5:28准时响起。我们按部就班,各自履行着生活的职责,循环往复。这样的日子看似平淡无奇,却因爱而满溢着温暖,因生活的烟火气而充实。 此时,我在家中等待先生归来,等待他的还有灶上那咕咕翻滚的热汤。“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我想,这应该就是爱情最美的模样了。 窗外,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似在诉说着生活的琐碎与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