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我的党费证

2025-06-30 10:14:24 苏冠生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七一”前夕,我整理抽屉时翻出一本党费证。这“红本本”长约两寸、宽一寸多,封面印着“党费证”三字。虽是20世纪90年代的物件,胶皮封面仍透着鲜红,只是四角磨损卷边,颇有年代感。交纳金额栏里,“0.5元”的碳素字迹已有些淡化模糊。这本不起眼的小红本,我一直珍藏着,从中汲取激励与鞭策。

握着这本小红本,我即将迎来31年党龄的感慨涌上心头。20世纪90年代,刚走出校门投身乡镇基层的年轻人,入党并非易事。那时基层党支部名额有限,需过五关斩六将:先以工作表现赢得认可成为预备党员,再凭突出业绩通过转正考核。对我而言,这本党费证不仅是党员身份的证明,更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与崇高的荣誉,时刻提醒我保持先进性,坚守理想信念,做到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忠诚担当。

父亲曾做了十几年村支书,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在村里威望颇高。他性格沉默严肃,却爱憎分明、勤俭担当。我入党时,他反复叮嘱:“做人要老实本分、忠诚干净,做事得勤劳踏实、明明白白。”面对党旗宣誓时,我没有豪言壮语,只把父亲的话刻在心里:“岗位和身份可能改变,但共产党员的本色绝不能模糊。”这成了我的行事准则——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党纪国法都是不可触碰的底线,要为党组织争光。

曾读过一篇文章,主人公说按时交党费是受王愿坚小说《党费》的影响,书中用“咸菜”交党费的情节让他明白:按期交党费是党员的基本义务。这让我深受触动,从此养成了每月按时交党费的习惯,也将这本党费证珍藏至今。

想起抗战老兵张道干,1942年入党后因证件丢失与组织失联,却执着寻党70年,最后将3块银元作为党费上交;开国少将李中权临终前,委托组织代交积攒的20万元党费。这些故事让我懂得:党费从不以数额论轻重,却能照见党员内心的忠诚、信念与担当,它是一面映照党性与信仰的明镜。

翻开泛黄的党费证,年轻时那个充满激情的自己仿佛就在眼前。当年交0.5元党费,如今已增至45.8元,数字在变,但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从未改变。“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这鲜红的小本子时刻提醒我:身为共产党员,就要以党员标准履职尽责,坚守“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誓言,让信仰在岁月中始终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