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福建农林大学“客韵薪传”实践队赴永定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07-07 10:30:00 许佳乐 吴霜来源:   责任编辑:   

7月3日至4日,福建农林大学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国际学院)暑期实践队走进永定,开展“客韵薪传——龙岩永定客家土楼文化溯源”考察活动。

7月3日,实践队首站驻足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馆内珍藏的一帧帧泛黄照片、一份份斑驳手稿、一件件革命文物,无声诉说着以张鼎丞同志为代表的闽西儿女为革命事业前赴后继的壮烈史诗,生动再现了这片热土上气壮山河的革命画卷;循着红色足迹,实践队相继探访伯公凹红色交通站与金砂砂金寺。那些镌刻在历史长卷中的感人故事,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交通员们“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的牺牲精神;在胡文虎纪念馆与虎豹别墅,队员们从这位“万金油大王”的传奇人生中,读懂了客商“致富不忘报国”的家国情怀,感悟到客家精神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深远回响。那一件件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展品,仿佛在诉说着爱国情怀与时代使命的永恒交响。

7月4日,实践队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非遗对话之旅,在永定这片文化沃土上探寻客家文明的活态传承。在古竹乡非遗展示馆,考察队队员亲身体验陶罐烧制技艺,真切体会到“器以载道”的深刻内涵;在永定土楼洪坑景区,考察队员们亲手体验闽西客家木偶戏操控技法。在省级非遗传承人魏荣康的讲解中,这项起于汉唐的古老艺术逐渐揭开神秘面纱:七条丝线掌控喜怒哀乐,方寸舞台演绎悲欢离合;在福建土楼博物馆,队员们透过建筑模型与历史展陈,解构了土楼“天人合一”的建筑哲学——环形布局暗合易经八卦,夯土墙体内藏防灾智慧,每一处精妙构造都诉说着客家人千年迁徙的生存智慧。从饮食文化的山野本味到家训中的耕读传家,从民俗仪礼到族群记忆,队员们系统构建起客家文化的认知图谱。

在实景课堂中,队员们触摸着斑驳的夯土墙,仰望层层叠叠的屋檐,那些在博物馆习得的建筑密码瞬间鲜活:门楣上的楹联是家风的宣言,中厅的祖龛承载着血脉信仰,排水系统的巧思彰显生存智慧。这座“世界建筑奇葩”的每一处肌理,都在诉说客家人“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

夜幕降临,永源楼的篝火照亮了客家山乡的夜空。实践队员与当地民众围火而歌,在欢快的旋律中,在醇香的客家米酒里,真切触摸到了这个族群“四海一家”的温暖底色。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让年轻学子读懂了土楼不仅是建筑瑰宝,更是活着的文明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