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闽西日报】永定:矿山变绿地 石材生“金”材

2025-07-15 09:58:42 熊川来源:   责任编辑:   

近日,在永定红石材产业园内,52岁的工人陈师傅蹲在生态林边,指尖轻轻拨开松软的泥土,露出几颗刚冒头的湿地松树苗。“这是今年补种的,你看这根系长得多好!”他黝黑的脸上绽开笑容。五年前,这条名为“牛奶溪”的河道因石粉污染呈乳白色,周边村民掩鼻而过;如今,河道清可见底,两岸生态林已达3万株,成活率95%。这场从“污染重灾区”到“绿色示范区”的蜕变,正是永定区以“红色党建”引领矿业经济转型的生动注脚。

2019年,永定区启动矿业经济转型,创新“国企主导开发+生态修复基金+商业开发反哺”机制,将25处废弃矿坑纳入治理范围。据《龙岩市永定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1825亩治理区通过土地复垦吸引商业综合体入驻,形成“治理一块、开发一片、收益一区”的良性循环。“过去挖山毁林,现在种树复绿,每亩治理区还能产生商业收益。”参与修复的陈师傅算起生态账,眼里透着光。永定区建材循环经济发展中心主任张茂海指着监测屏上的实时数据介绍:“我们建立了‘一坑一策’档案,从矿坑回填到植被选种都经过科学论证。今年1-6月,治理区地表水III类水质达标率100%,土壤重金属含量同比下降72%,这背后是300多次技术论证会和2000多人次的党员攻坚。”

转型背后,是“红色动能”的强力驱动。产业园成立“石全石美”党建品牌,构建“党委带支部、党员带群众”服务体系。25名党建指导员驻点企业,每月15日开展“企业服务日”,今年已协调解决用地审批、融资担保等难题87件。“当时环保改造缺资金,党建指导员牵线银行,帮我们拿到绿色信贷,才顺利完成设备升级。”龙岩市石材协会会长兰灿生回忆道。党员技术骨干带领团队攻克石粉制陶技术,废渣利用率从60%提升至98%,产品直供九牧、马可波罗等企业。某深加工企业通过“红色车间”流动课堂优化流程,使耗水量下降40%,年节约成本超百万元。目前,园区已催生23项行业创新成果,带动就业3200人。

从私人粗放开采到国企绿色开发,永定矿业经济正经历质的飞跃。2025年该区新型建材产业全年预计实现产值45亿元,永定红石材产业园B地块场平工程进展顺利,品牌对外影响力持续扩大。

编辑手记

在永定红石材产业园,五年前令人掩鼻的“牛奶溪”已清澈见底。这嬗变背后,是党建驱动技术革新(石粉制陶、精准修复)与模式再造。看村民驻足溪畔笑颜、工人理解“卖生态比卖石头珍贵”的闪亮眼神,方知凿山者成为种树人后,石头便有了生命的温暖。清流倒映中,每块永定红都浸润着人与自然共生的金色契约。